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即之也温 文/郭天部

王即之 画作

即之也温

文/郭天部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令人敬仰的呢?我是觉得那些胸有诗书,知识渊博,乐于奉献的人,才是真正令人敬仰的。

  

  有人说,古往今来搞学问的人都是穷人,这话有些许道理,其实不管贫穷与富贵,即便贫穷,那丰富的学识,教授于人,桃李满天下,荫及子孙,那才是真财富,非金子能比。

  

  孔子周游列国十余年,没有得到重用,一生穷困潦倒,而他却热衷于教书育人,传授弟子三千,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两千五百多年了,依然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成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在长安,就有一位学者王即之先生,年逾花甲,依然伏案笔耕,教书育人,常常被一些机关单位、企业、大中小学校邀请讲学。工作和讲学之余,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且不说他家藏书多少,仅他的大大小小的读书笔记本就堆积了230本,字数在一千万字以上。书架占满了,就继续横放,横放把书架空间占满了,就放在床底下。虽寻找时有些麻烦,倒也其乐融融。

  

  2007年9月,玉器收藏家王立明先生携友人慕名来到王即之先生书院门的工作室,求取王老师的字画。王老师慷慨地一一满足了他们。然后大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他的藏书,无意中发现他那么多读书笔记。打开一看笔记按读书的时间顺序依次编号,而且每页记录的知识点有编号,经典句子出自哪本书、第几页都标注明确。这样找起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参观和采访王即之老师之后,王立明先生激动地说,看到王老师如此这般入脑入心、逐字消化地做读书笔记,很是震撼,当今中国读书第一人咱不知道,但陕西读书第一人应该是王即之先生。王即之老师诚惶诚恐地说:“非也,非也,实不敢当!钱钟书先生一生酷爱读书、做笔记。他一生积累了500多本笔记呢!而且他是大笔记本,我刚开始是大笔记本,为了携带方便,随时随地背诵、阅读。因而从第十本之后,就变成手掌这么大的小笔记本了,所以一本读书笔记所记录的文字就少之又少了。”这种谦卑的态度,不由令人高看一眼!

  

  王即之老师对钱钟书先生崇拜之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以钱老为榜样,孜孜不倦,默默耕读。他深信古语“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名训。因而,他竟然把《周易》《道德经》《论语》三部经典各抄写过四遍。问其缘由,他说这三部经典的相关内容自己会经常用到,而有的内容在用时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所以索性再边读边抄,反正多抄一遍总有多抄一遍的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嘛!除这三部经典之外,对于其他经典著作尤其是先秦经典的精华部分,他也在认认真真地抄写。

  

  如今,晨曦校园的马路边、傍晚训练场的路灯下、周末山脚的旮旯处、地铁、高铁、公交车上或短或长的行旅中,依然有他手拿笔记本时而低声诵读、时而默默背诵的身影。

  

  对于休闲旅游、聚众玩乐、吃吃喝喝,他从来不愿参与;对于官帽、房子、票子、车子他没有什么追求。但若请他去讲学、听课或参加研讨会,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他都会欣然应允的。

  

  他生于斯、长于斯,供职于斯,奉献于全社会。他的学习精神使人惊诧,他的才华令人敬佩。

  

  王即之老师现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研究员、执行院长。除了这个和工资挂钩的主要身份外。他还是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陕西人民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望贤书学会理事。

  

  之所以我要采访和研究王即之先生,是因为一次在世家书院上课时,大家谈及国学的话题,学员老冯说:“我认识一位老师,是陕西国学专家”。刘宏基校长马上接过话茬说:“咱们能否去拜访一下,若老师愿意,把他请到书院来,为咱们讲讲课!”

  

  宏基校长是位有学识的人,酷爱书法,在书院不但给大家教书法、讲文学、讲哲学,而且时不时还聘请行内专家学者给大家讲课,和学员共同学习、增加见识、扩大知识面。因而,他的这个提议,我很是赞赏,恨不得今天就去拜访王即之先生。

  

  不几天,事儿已安排妥当。深秋的一个周末,天气晴朗,我与刘宏基校长、老冯及田工四人前去拜访王老师。小车在环山路上飞快地行驶,把终南山漫山遍野的红叶速速抛在车后。扫视唯美的秋景,我神不由主的思虑,四季轮回好快呀,秋将归去,离春也就不远了,如拿时间比人生,这季节,似乎是人生的中老年了,我已步入这个季节,可人生几何,真正干了些什么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

  

  一会功夫我们就到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走进图书馆一楼大厅,只见墙上挂了好多条幅、横幅,似乎正在搞书画展览呢!其中有几幅是王即之老师的书画作品。

  

  王老师的办公室在三楼,两张办公桌(其中一个是画案)、两把椅子、一对小沙发、一张小茶几。而人文景观方面则有他的一幅书法、一幅山水画,还有许多奇石、一盆兰花、一盆由活石和小石头以及花草组成的假山。

  

  王老师服饰朴素整洁,人显得清瘦文弱,但讲起话来却滔滔不绝。他以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和温文尔雅之语态请我们坐下,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欲学国学,这是好事么!学国学,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古已有之,那是太学、是官学。今日国学是一个大概念,那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之精华,其内容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主,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及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当然唐诗、宋词、书法、绘画等等学业也都属于国学的范畴”。

  

  王老师给大家斟了茶继续说,从古到今,研究学问是一件苦事儿,而且这类人中除一些会投机营的人外,大都是家境贫寒,人生不如意之穷人,尤其是诗人。比如李白、杜甫、曹雪芹等等。所以先贤留有一句话-‘诗能穷人’。陆游的一首七绝说的就是这回事:‘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生穷。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陆游·贫甚戏作绝句八首·其六)。一个堂堂的将军、文化名人陆游都如此这般的贫穷,更何况一般的诗人了。说到底世道人心就是这样。为了表达这个命题,王老师又顺口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曾听著名散文家屈超耘先生说过一首打油诗:“一半黄铜一半金,拿到街上试人心,黄铜买了金犹在,世人认假不认真”。觉得形象、生动、有趣,就一直记下来了。尽管这首诗版本很多,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

  

  王老师说话收放自如,轻松自然地又转换了角度继续说:“当然了,一句话的角度不同,它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同。我常想,孔子、孟子、李白、杜甫、张载、苏轼、二程、朱熹、王阳明、曹雪芹……这些人虽然生前没有享受太多的荣华富贵,但却享受到千秋万代之名,而且庇荫了他们的子子孙孙。比如孔子一生贫困潦倒,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今仍然受人顶礼膜拜,近些年仅我主持的祭孔大典就有九场,人们对孔子的敬仰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而同时代的那些达官贵人却早已消身匿迹、无人问津了”。

  

  同样的道理,李白虽然仕途不通,但他的诗却光焰万丈长。我经常在想,李白应该是唐代最有名的一个人了吧!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尽管唐代政治、文化、艺术、科技、医药等领域星光灿烂,名家辈出,但我还是认为,唐代还没有谁的知名度高于他的。因为人们见到月亮,就会想起床前明月光的名句,自然也就会想起作者李白。说到底,李白这种高度完全是由他独特的诗和个人独特的魅力所决定的。

  

  有文字为证:“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不难看出,当时的李白是多么的神圣呀!当然,他豪放不羁的性格也是双刃剑,在酒劲儿的指使下,很快便落得个赐金放还,离开长安的下场。但话说回来,虽然仕途无望了,却促成他名满天下。这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有坏的一面也就有好的一面”。

  

  王老师继续说一代女皇武则天从感业寺的复出,其实和她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也有相当的关系。先皇唐太宗驾崩后,按惯例武媚娘被送入感业寺修行。作为尼姑是永远不会再入红尘的,直至终老寺院。可武媚娘这个尼姑毕竟不是一般的尼姑,她可能早就做好了新皇李治来看望她的思想准备,提前构思好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或许是她的才思敏捷脱口而出。不论咋说,当李治前来看望她时,她随口吟诵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多么感人肺腑的一首诗呀,直抵人的心灵。就因为这一首诗,一举改变了她的命运,很快李治就把她接了出去,使她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的宝座。

  

  王老师讲到这里,我便对满口诗文,字字珠玑的他的出身阅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步步紧逼下,他说自己名卫民,字即之。出生于长安区鸣犊镇嘴头一村,祖父是关中大儒牛兆濂的学生,父亲是大队支书。由于父亲的童年、青年时代都是在祖父随红军当兵、几十年不知去向、音讯全无的困境中度过的,所以父亲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养成了胆小殷勤,乐行善施,心地善良,先人后己的习惯,被方圆几十里誉为好人、活雷锋。

  

  王老师还说,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己自幼酷爱读书,喜欢涂鸦,见啥学啥,但总的来说喜欢文科。在父亲的引导下,自己七岁开始学写毛笔字,但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虽然学写字的当年就可以为乡亲们写春联了,但写的无形无体,没有什么艺术水准。在学写书法的同时,自己也坚持背古诗文,打好了一定的学业基础。1978年秋季,从长安县鸣犊二中毕业,考上陕西财经学院,当时全校考上大学的五人中就自己一个是文科生,在校内外、村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两年后哥哥也考上这所大学了,兄弟俩的联袂进取,无疑为这个积贫积弱的七口之家,换来勃勃生机!

  

  他把少年时期学习情况已经说得很透彻了,我又冒昧地打问起他的工作经历。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长安区统计局工作,因为自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说是第二届其实和第一届差不多,只隔了半年,因为第一届是秋季考的。当时大学毕业生很是紧缺,工作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自己从局里的股级办公室主任晋升到副科级,当时仕途的形势是很好的。但工作5年后,出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大的迁徙。一个仁兄给自己介绍说商洛大量引进人才,可以解决家属商品粮户口问题。这样,为了解决妻子和一岁半儿子的商品粮户口,经这位仁兄介绍,作为所谓的人才,自己被引进到丹凤县政府部门工作,先是在丹凤县县志办当副主编,后来给县长当秘书,再后来在商洛行政公署给行署领导当秘书,在商洛一干就是10年。也算是处处遇贵人,事业很顺利。

  

  我又问他为什么现在又在长安这所高校教书呢?他说本来在商洛那边干的蛮好的,但在商洛干了10年后,父母总是催促早点调回来。好在自己的文章包括行政公文还写得比较利索,可读性也比较强。兄长在咸阳一家银行讲课,顺便把我的文章让行长看了一下,问行长贵单位需要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那个行长认真看了我的文章后说我们行里太需要这样的笔杆子了,随时欢迎他的到来!就这样自己调到了咸阳那个银行当办公室副主任、主任,随后又到支行当副行长,到办事处当主任。虽然还没到退休年龄,但到了一定年龄段就可以不用上班了。不用上班了就可以到西安适合自己的一些高校教书了,这样一不小心就走到了今天。

  

  说到底王老师还是有才,能够游刃有余地走南闯北、干这干那。我又问他工作后他的书画学习情况。他说上大学期间增加了一些见识,大学毕业后又经常往县文化馆跑,看崔浩、卢学礼二位老师如何握笔、运笔、写成一幅作品。在他们的指导下,先学隶书《乙瑛碑》,再学楷书《九成宮》,后又学王羲之行书《圣教序》、于右任《标准草书》,背临《中国书法大字典》中二王的字,以及以二王为底色的自己喜欢的其他先贤的字……随着审美认知的慢慢提高,随后便锁定自己的书风掺杂二王、米芾、蔡襄、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傅山、于右任诸家,久而久之似乎也形成了自己的行草风格。有些朋友经常问他说:“我看你二、三十年以前写的字就很漂亮了,和现在写的字非常接近。”他说因为二、三十年前写的字也是从法帖而来的,只不过是近些年才添加了一些魏碑和章草的元素,造型基本一样,笔法稍有差异而已。

  

  他继续说,在隶书方面,自己最先是学汉《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后来受时代风潮的影响,又向似隶似楷,方整纯厚,气静神凝,遒古朴茂,笔势宽绰高美一路的《好大王》《泰山金刚经》以及篆隶杂糅一路进军了。自我感觉从学习书画方面来看,虽然有些贪多求全,但几十年来几乎没有间断过,日间挥毫,夜间思索,心摹手追,乐此不疲,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享受自己想要的美好过程,足矣!

王即之 画作

  

  我好奇地问《中国书法大字典》那么多字、那么多体,你是怎么学的呢?他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己买了好多书法方面的书籍,有空就如饥似渴、如醉如痴地读着。当读到米芾三十年遍临百家,曾长期被人们讥笑为“集古字”,但一步步终于蜕变为青史留名的“米体”、成为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之一时,不由心生敬仰之情!也正是读到米芾后,自己有了一个想法,何不走他的先受人讥笑、后受人敬重的成功之路呢?

  

  这样,自己于1980年就把香港出版的《中国书法大字典》买了回来,这部书法字典,可谓古代书法家字迹的集结号,可谓万紫千红的百花园,随便翻一页,学一字都是经典。而真正逐字逐页学习、研究、剖析、解读、默记,再入脑入心式地用钢笔把这个字的造型尽可能靠近原型地抄写下来,则是从1987年10月1号开始的。自开始之日起,自己便从第一页第一字开始,齐齐地往最后一页学习,不断地感悟、临摹、记忆。那会儿主要学习的是隶书、楷书、行草,一并做读书笔记。在这三体字中,只要自己喜欢的字就争取接近貌似神肖地把其造型学过来、记下来、背下来、用起来。就这样明日复今日,一日接一日,从未间断。几年时间总算把大字典逐字学了一遍,之后便能写出不算好但有来源、能拿得出的毛笔字了。

  

  王老师的话题又自然而然地从书法转到了绘画。他说,自古书画同源,二者密不可分,书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自己不由自主地又涉入国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主要临习梅兰竹菊、花鸟鱼虫,其中对兰花致力尤勤。当时在商洛行署办公室工作期间,自己和中央美院毕业的商洛籍书画家荒吾先生走得很近,经常向他学习,求他指点习作。慢慢地自己便能画出一手兰花了,被他戏称为“商州一笔兰”。

  

  王老师讲到这里,我特意请求观赏一下他的兰花作品,他马上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找出几幅兰花作品。我仔细一看,确实不错,显然是以书法入画,笔画的线条感很强,转折处的提笔很自然、很见功力。兰叶以浓淡交融之笔墨画出,前浓后淡、前粗后细,层次分明;兰花有的以淡墨为之,有的以色彩为之,都很清爽而具神韵。又看到他的梅花和竹子,都很有味道,他的梅花树干有书法枯笔的味道,花朵则很鲜嫩,以曙红和朱砂交融而为之,题目和题款则以半文言文、自题对联居多。令人感兴趣的是,他2007年四尺梅花代表作《报春图》受到多人追捧并欲收藏,他都没有出手,他说咱又不缺那几个钱,留着自己把玩、体味那几年在书院门卖字画的相对青涩的岁月。

  

  我又问他什么时候学的山水?他说2012-2014年自己在《汉上至尊·三粮雅集》当副主编、主编时,接触了大批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有幸看到他们各有其美的作品和生机勃勃的商品市场,便产生了学习山水画的想法,并拜在山水画大家王延年先生门下学习。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锁定了石鲁、何海霞、黎雄才、李可染、黄纯尧等大师的那种巍峨高大、构图饱满的作品风格为学习方向。我又请求看他的山水画作品。他便在百度网盘自己的图库里找出了一些,诸如《秦岭春色》《秦岭圭峰山》《商州二龙山》《终南之春》等等,觉得确实像一回事儿,构图就是他喜欢的那种风格,不禁为他的多才多艺所折服。

  

  问到他的书画评论。王老师说,刚才提及2012-2014年在那个刊物当副主编、主编之时开始学习山水画。其实学画山水画只是业余之事,而主业才是写书画评论。这家酒业集团公司,本来是做酒的,但老板非常喜欢书画,搞这样一个刊物,就是为了吸引书画家在刊物上做宣传,然后以书画作品和广告费相互置换。真是你情我愿,皆大欢喜。

  

  他说,当时自己的任务就是为这些在刊物上宣传的书画家写赏析、评论文章。当然了,书画评论文章,首先得让上刊的书画家满意,书画家满意,提交作品才快速,作品到手了老板才高兴。这样,自己就不得不开始对书画评论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写作,其中书法方面以给省书协副主席那个层面的名家写为主,国画方面以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以上的名家写为主。这倒不是我谄媚于这些有身份的大家、名家,而是刊物要求收回来的作品必须有市场,而这些人的作品都有市场。所以写谁不写谁,完全由老板说了算。

  

  王老师继续说,初入此行,冒昧地联系了几个书画名家,在采访、研读其作品的基础上,很快便写出了几篇美术评论,发出后社会反响还不错。随后便想方设法联系到刘文西、李成海、高民生、高建群、路毓贤、魏良、陈建贡、王定成 李杰民、宋亚萍、卫双良、赵大山、曹科、孙文忠、徐鸿延、刘长江、王珊、呼延小舟等西安美院、陕师大美院、省书协、省美协、市书协有职务的三、四十位书画界大腕,采访他们,然后研究他们的作品,再写出对他们作品的赏析评论文章。文章写好后他们基本都很满意,这样,在这个刊物很快便站住脚了。

  

  几年写下来,在西安书画圈自己便稍有了一些影响!尤其是把时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定成先生的专版给他送去时,定成先生给予极高的评价!说你的书画评论写得特到位,达到相当的高度。这完全归功于你既有书画实践,又有书画理论,更有国学文化的支撑,所以才能写得如此这般好!王即之老师接过话题说:“王主席过奖了!过奖了!愧不敢当。”王定成先生说“有啥不敢当的,事实在这摆着呢,这方面的文章我读得多了,有比较才有鉴别嘛。”

  

  王即之老师讲了这么多,我还在继续问,你当主编当了多久?啥时候又到高校教书来了?王老师说,其实在当主编的同时,自己就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兼职代《论语选读》课,当时签了5年的合同。由于自己经常在社会上讲一些国学普及知识,捞得一点点知名度,经朋友介绍,就加入了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并被委之重任,出任国学研究会宣讲部部长。

  

  有一天,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王盛华先生给我打电话说:“本周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有一个毕业典礼,咱们国学研究会承办这个毕业典礼,我给刘院长介绍说由你王即之来主持这个毕业典礼,并介绍说你主持过几次祭孔大典很是成功!”王老师不好意思地对王盛华主席说,自己本来周六来不了。因为书法老师李成海先生望贤书学会有活动,自己不方便来学习主持毕业典礼。但王盛华先生态度很坚决地说你给李成海先生请假,那边活动你不参加不要紧。这边主持你不来不行呀!几经商议,总算把主持毕业典礼的事情落实了。

  

  因为主持不是讲课,是按部就班一项一项地举行仪式,时间也就是40分钟左右。但就是这40分钟,他却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主持得很是精彩。毕业典礼结束后,刘院长陪国学会的几位同仁吃饭时,就询问王老师现在主要做什么?能否到咱们现代学院来教书育人?正好在另一所大学兼职5年合同再有两个月就满了。这样一拍即合,水到渠成,2014年9月开学季,王即之老师就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书来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确如此。王老师来到现代学院后,干得风生水起。他在学校的行政职务是-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执行院长、艺术职务是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教工书画协会会长;所代的课程有:《大学与大学史·国学与大学生成长》《书法鉴赏》《诗词鉴赏与写作》《论语 大学 中庸选讲》。

  

  在工作方面,他受学校领导委托率领部门同仁,协同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同仁共同承办了《首届大学德育论坛》;和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共同承办了第一届、第二届《董仲舒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办公室共同承办了《孔子思想研讨会》;和陕西省诗词学会诗教部共同承办了《新时代文化自信与诗词创作研讨会》……。并且每次都下大功夫,查找资料,理清思路,撰写和提交论文。

  

  目前,他受校领导委托,正在组织编集一部《当代诗词三百首》。由于组织得当,全国各地发来稿件如雪片一般,收稿情况很是乐观。

  

  王即之老师自出道以来,已创作楹联作品3000余副、诗词作品300余首、书画作品3000余幅。下边就诗词楹联各举几例。

  

  他于1993年创作一副自题联是这样写的:“温柔乡里客,寂寞砚边人。”我求他解读一下!他说这里的温柔乡指的是自己从小偏文科,一旦读进去一本书就很难自拔出来,所以自己谓自己是温柔乡里客;下联就很好理解了,耐住寂寞临习书法。在临习书法过程中,他渐渐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就继续撰联题写给自己:“老辣源于新变法;鲜活出自旧藏书(新韵)。”在此他激励自己要不断地日新其艺,求新求变,超越自我,追求作品风格的老道;在追求老道的同时还要不停地读书架上的书,尽可能地使自己作品的风格鲜活灵动。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还随时写出一些心语,诸如“读书使人生完整,读书成就完人,读书是精神的还乡,读书是收复人生失地的顺途。”“成长大于成功,认可大于认识,价值大于价格,成熟大于成功。”“读书的快乐仅次于爱情,虽无爱情热烈,却比爱情绵长。”可见他把读书学习放在何等重要的位置。

  

  1993年他还尝试着为名人题写嵌名联,为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的嵌名联(新韵)是 “平顺艺涯全脱灵气;凹凸山路只走鬼才。”1996年,又以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王岐山同志的名字撰写了一副嵌名联(新韵) “慧心善借岐黄术;灵性巧读山海经。”可以看出,他不光是将人名嵌进去,更重要的是能很贴切的将主人公的出身、阅历和风格特点鲜明、形象、生动、精准地表达出来。他说几十年来自己创作的对联作品有3000多副,其中嵌名联作品大概有十分之一。

  

  2007年,在由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省楹联学会、西安市楹联学会联袂组织的西安城墙全球征联活动中,王即之先生的应征联从五万多副稿件中脱颖而出,被悬挂在长乐门:“盛世风华,功高日月,天上星光拥北斗;大唐气象,福满江河,人间曙色到东门”。融进了东门、曙色、北斗、盛唐等元素,可谓大气磅礴,形象生动。

  

  2020年11月,他应嘱为南五台圆光寺撰的一副联已经悬挂于大门口:“卧云尽览关中景;依释独明心上灯。”把圆光寺的高耸入云、释家的心灯彻亮表达得很是到位。

  

  2017年王老师拟写了一首七律·静夜凝想:

  

  虽然日日陷红尘,好在诗思总是纯。

  

  八水欢声常入耳,四书暖色渐当珍。

  

  标杆且待今人树,经纬还从古圣申。

  

  天上玉盘明广宇,心清百代不为贫。

  

  他写自己虽然出于红尘之中,却能够诗意地生活和工作着,而且果断地认为“心清百代不为贫”。

  

  2020年春季他写了一首词:一剪梅·季春

  

  湖畔桃花好丽柔。飘舞随风,恬适优游。风筝一线雾中飞,时紧时松,惹我抬头。

  

  忽见疏林青杏稠。曾几何时,粉色勾留。光阴似箭总匆匆,欲挽韶光,还在良谋。

  

  把晚春时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具美感,结尾又有不负春光之意。

  

  在国学研究方面,王即之老师更是突飞猛进。入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6年来,学校对他委以重任。作为儒家学者的他,当然也就自觉自愿地有了一种责任担当,除了讲课,就是研究,不让一日虚过。在儒学研究中,他能够把古人的思想、智慧与当代语境、当代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大学德育、人文关怀等紧密结合起来,互相对比,互相验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佐证理论。与此同时,他的研究也有古人理论与理论之间的汇通交融,虽然这种研究难度更大,但他依然乐此不疲地深入研究着。

  

  6年来他已撰写论文20余篇、近30万字。其中被相关公开刊物、正规出版物录入的有:论文《当今大学德育管窥与思考》 被选入张践、刘家全、朱康友主编、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国学与大学德育》一书中;论文《从孔子的仁道到孟子的仁政》被选入孟凡贵主编、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孟学的历史与未来-第五届全国孟子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一书中;论文《董仲舒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被选入魏彦红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第九辑中;论文《董仲舒正谊明道思想浅议》被选入魏彦红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第十辑中;论文《书法意义上的儒家中和之美》被选入张岂之主编的《华夏文化》(季刊)中;论文《论张载学术成就的缘由》被选入吴光、牛廷涛主编,刘学智、石秉宪执行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学与当代社会》一书中;论文《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光前与裕后》被国际儒学联合会公众号选登,还被李永平主编的《德州学院学报》选登;论文《儒统百家》被选入由碑林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的《十说碑林》一书中;论文《浅论张骞精神及其历史意义》被《新丝路》杂志选登;论文《古代大学德育的渐行渐远与“现代”大学德育的成功探索》,被陕西省孔子学会评为2018年优秀学术成果奖;论文《儒家王道思想的现代阐释与弘扬》被“陕西省国学研究会2017-2018双年会暨国学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评为“优秀学术成果奖”。

  

  与此同时,还应西安市书法家协会邀约,为其会刊《墨韵长安》撰写《对联浅识》一文并发表;应陕西省诗词学会邀约,为其几个微信群做同步讲座《诗词写作中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引起省诗词学会几个群及其相关的中华诗词学会群、兄弟省份诗词学会群友的强烈好评;还连续二年在西安新闻广播做问答式对联讲座;还连续二年在三秦都市报面向全国征集春节活动中出任评委,积极配合他们普及对联尤其是春联知识,为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015年2月15日,王即之老师创办的书院式国学馆《即之学堂》成立仪式和王即之收徒仪式,在西安生物技术学院隆重举行。学堂成立之日,陕西文化界、文学界、国学界、教育界、书画界众多名流前来捧场支持。陕西省文联原党组书记胡万成先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会主席、望贤书学会会长、书法大家李成海先生,陕西省孔子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刘学智先生,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院长、著名文化学者刘家全先生,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孙建喜先生,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王海先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人民书画院院长、著名书法家卫双良先生,陕西书画院副院长兼咸阳分院院长、著名书法家石竹先生,著名文化学者、龙凤研究专家庞进先生等出席拜师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著名作家孙见喜主持了这次拜师仪式。

  

  在这次收徒仪式上,王老师共收徒40余人,包括青年作家田冲、魏晓英、王忆唐,英国籍音乐人亚当,企业家李维、侯卫东等等。学堂成立后至今五年时间,慕名前来求学的学生一拨接一拨,至今已有一百余人。其中有在高校教书当教授的,有任区书协主席的,有任西咸新区作协副主席的,有任报社执行主编的,有任区诗词学会副会长的,有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有以画画为生的,有在全国征联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有加入国家级学会的……真是群星璀璨,人才济济。

  

  除了教书育人,王老师还利用节假日时间,经常应各方邀请,在社会上做《国学经典与时代精神》《国学的当下意义》《国学与书法》《书画之阴阳相推规律》《论语选讲》《大学解读》《中庸解读》《孟子选讲》《唐诗宋词与书画创作》《带着手铐跳舞——诗词格律谈》《时代呼唤国学回归》《联律通则解读》《押韵十四忌》《走进诗词楹联之拗救》等等巡回讲座,气场很是博大。

  

  去年后半年,鉴于大家外出和聚集的时间相对减少,他就带领即之学堂众位同仁,认真学习,精心创作,陆续推出即之学堂·公众号1-5期诗词楹联同题。5期同题分别是:(一)七夕节;(二)教师颂;(三)2020中秋国庆重叠吟;(四)庚子重阳节吟;(五)冬月。这无疑对弟子们的诗词楹联知识是一次又一次的普及和提升,对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同时也能感召一些人走进传统文化。

  

  采访临近尾声,我又问他“即之”二字作何解释?他说孔子的弟子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自己从小就想当一个温润如玉的人。随后就给自己取了“即之”这样一个字。

  

  经过几小时的深度交流,我近距离地领略了作为现代人的王即之老师的君子形象,亦然庄重严肃、温和,可是并没有发现他严厉的一面。其实,从教育层面来说,严厉苛刻是对的,应该有的。当然了,今天没有发现他严厉的一面,不见得他就没有严厉的一面。

  

  我的总体感觉是,王即之老师是一位纯粹的读书人,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拼搏精神,实在令人敬仰!他的诸多亮点和光环,是他几十年辛苦奋斗之结果,也恰好验证了他之所言-“诗可穷人,诗亦可成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苦寒来。我觉得王老师是陕西人的骄傲,更是长安人的骄傲(尽管他不同意这样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经意间认识王即之老师,真的是三生有幸。

  

  作者简介:郭天部,笔名无涯,长安区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长安区作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西安市社员。喜爱文学,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多见于网络平台。微信号:gtb709021097

声明:网络图片权属不详,如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往期↓

小   说

高   远:艳婚记  (短篇小说)

高   远:一个人的村庄 (短篇小说)

高   远:私  刑

散   文

朱   鸿:哭泣的老牛

莫   言:过去的年

付玉莉:梨 殇

评   论

余   华:在中国,年轻作家都是自己冲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

金怀斌:《西京烟云》自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家王忆唐老师简介
2023玉兔迎春丨王忆唐:优秀书画作品线上展
【行走在乾县】许劲文二零一九年诗词选(一)
龙蛇飞舞写人生 德艺双馨相映辉:书法家赵生辉
字如其人,善在其心——书法家王忠勤侧记
上春晚、登央视!12岁少年的书法太惊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