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伸手要些不一样的 | 白水·早茶夜读

 

第1124夜

谈如何读小说,大概得从如何阅读开始谈。读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因为没有深想过其中区别,也许真有,大概谈不了那么细。原本我觉得要细一些,阅读这事太大了,那么可以按虚构和非虚构来分一下,可是“孪生梗”和“公翁梗”,哪个在大脑闲置这件妙事上走得更远,也不好说,所以俺也闲置一下,还是从如何阅读开始说,看看能不能绕到如何阅读小说上去。
我觉得阅读大概就是一种提供陌生的手段。躺在床上认得几个云的名字;火锅里煮进菠菜,想起苏轼那句“岂知吾蜀富冬蔬”和大力水手;冰球放进威士忌都有可能闪出阿基米德的大名……不可能无时无刻如此,但一天或一周中有过,还得要说,在那一刻日子是不一样的。也别想得很复杂。这和看了脱口秀和相声后,在朋友的婚礼上听见“下面请双方父母上台”,总想起身没什么区别。
陌生这事儿很复杂很宽阔,主要靠感受,来了见了就明了懂了,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友谊,这书和那书之间的默契,严肃一点儿,是要叫“互文”吧?可惜不用严肃起来,因为未必见多大的义,可就是巧了。如在刘柠先生的《书里画外》中有文《战后“第一审判”》,写的是对日文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司法审判,然后在商务印书馆新出的《书虫杂记》一书中有一篇叫《禁书》的文章里,提到了英文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英国被禁、受审的事。
而在洪子诚先生著李松睿编《文学史叙述的“政治学”》一书中,有《死亡与重生?——当代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一文,里面有“马三立的相声《开会迷》的灵感,显然来自马雅可夫斯基的《开会迷》”一句,这一句下面还有这样一注释:

马三立在相声中常将自己与马雅可夫斯基联系在一起。在《十点钟开始》中,有”马三立,就是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几年之后再见着我啊,就不这样啦!”“我写,我写小说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等说法。

论文在讨论很严肃的问题,但具体到这儿似乎另有兴致,比如去听一段马三立的相声。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这样去读王朔的新出版的小说和贾浅浅的新火热起来的诗,比简单的赞与踩,要好玩一点儿。
书《文学史叙述的“政治学”》中更重要一些的是“编者导言”中的这小段:

在笔者看来,洪子诚治学的特点是暂时搁置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判断和各式理论的征引,将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还原到历史语境中,使其从审美对象转化为历史化研究的材料。应该说,审美判断是文学研究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运用理论重新“打开”文本,也能够极大地拓宽研究者的视野。这样的研究方式本身自有其价值,也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主流方式,只是洪子诚不想加入这样的“合唱”之中,而更愿意选择探索一条新路。因此,洪子诚不愿意,或者说暂时搁置探讨一部作品究竟写得如何,而是去考察作家在何种语境下创作了这部作品,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又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从而打开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这里说的其实是,如何陌生的另一种办法。早叔在说明“小说大城”时,有过类似“我对故事没太大兴趣,对小说写得好坏也不太在意,小说人物住在哪儿,去过哪些地方,吃用了什么花了多少钱更有意思”的看法。
如何读,手段很多,而且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样的东西在,但如何读的心态,我想,向陌生敞开怀抱是不错的选择。我总是觉得做一件事的姿态比手段要重要一些。

BOOK



重读现代经典小说,穿越民国三十年,在小说里读懂中国

杨早 孟岳著


2021年12月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小说现代中国



作者精选了1919—1948年三十年间能够代表时代、反映社会面貌的40篇现代小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风云、战乱变迁,小说里有普通人在“大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动,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生活细节。虚构的小说有着非虚构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情绪,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当年广为流传的小说,与百年前的中国人沟通、共鸣。

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1919 |《孔乙己》

儿童视角之初运用

读圣贤书的无名之辈

1919共读

1920 |《风波》

智识者的辛亥之痛

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创者和超越者

1920共读

1921 |《沉沦》

留学生涯的残酷青春

为什么能成为畅销小说

1921共读

1922 |《阿Q正传》

鲁迅用小说写了一篇杂文

国民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1922共读

1923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都市空间中的古典爱情

一个“上漂”的白日梦

1923共读

1924 |《祝福》

三个精神世界的碰撞

令人彷徨的鬼故事

1924共读

1925 |《潘先生在难中》

中产阶级的焦虑与恐惧

基础教育到底有多丧

1925共读

1926 |《少年漂泊者》

变革时代需要粗暴的情绪表达

这是成功的革命文学吗

1926共读

1927 |《拜堂》

汪大嫂,觉醒了的祥林嫂

汪大嫂不是祥林嫂

1927共读

1928 |《莎菲女士的日记》

新天理VS新人欲

为什么用日记体写小说

1928共读

1929 |《虹》

三个人合写的女性抗争史

“五四”女青年如何成长为革命者

1929共读

1930 |《丈夫》

该谴责丈夫还是同情丈夫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到底好在哪儿

1930共读

1931 |《水》

左翼作家交出的高分考试卷

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向左转

1931共读

1932 |《人生哲学的一课》《上海的狐步舞》

知识青年在都市找不到工作

魔都是一种“新感觉”?

1932共读

1933 |《子夜》

霸道总裁的欲望游戏

不是海派的海派怎么写上海

1933共读

1934 |《边城》

致理想主义的哀歌

这部高考名著曾经被封杀?

1934共读

1935 |《断魂枪》

有尊严的非遗传人

传武不能打,都赖老舍不让传?

1935共读

1936 |《理水》《骆驼祥子》

一篇小说形式的杂文

劳工不神圣,只想凭本事体面地活着

1936共读

1937 |《大波》《大小阮》

战争与历史的循环

为什么今天格外需要沈从文

1937共读

1938 |《华威先生》

战争让权力重新洗牌

要歌颂还是要讽刺

1938共读

1939 |《八十一梦》《偷拳》

新闻与小说完美结合

比写武侠更羞耻的,是在沦陷区写武侠?

1939共读

1940 |《在其香居茶馆里》《呼兰河传》

外来政权恶斗地方势力

与时代格格不入怎么办

1940共读

1941 |《在医院中时》《我在霞村的时候》

“新与旧”的双重落差

有家医院,专治你的丧

1941共读

1942 |《金鸭帝国》

童话外壳包装的社会发展史

谁拥有儿童,谁就拥有未来

1942共读

1943 |《倾城之恋》《小二黑结婚》

国家主义与个人叙事

只准女儿婚恋自由,不许老妈涂脂抹粉

1943共读

1944 |《四世同堂》

有明确目标的集体想象

当沦陷成为日常生活

1944共读

1945 |《长河》《荷花淀》

一本最像湘西人的书

文学的奇异果

1945共读

1946 |《围城》《寒夜》

“高等华人”的战时历险

婆媳矛盾背后是抗战胜利的寒夜

1946共读

1947 |《五子登科》《暴风骤雨》

黑幕+宅斗+反腐

湖南作家怎么还原东北土改

1947共读

1948 |《异秉》

拉着读者并排起坐行走

屎尿屁也忧郁

1948共读

后记一 时代的情绪

后记二 一群人一起读一堆书,想象一个时代



新书火热预售中……
限量100本双签名本!
签名本+限量藏书票:68元包邮
抢购方式:添加小助手盒子微信18920632957
发送口令“签名本”—转账—留姓名地址电话

杨早新书

绿茶新书

邱小石新书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

本期编辑:白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读书报评出2020年度十大好书
我默默出了三本新书| 鲁敏
马三立相声精选
书到了
马三立的相声
1985年春晚马三立表演相声《大乐特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