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草园: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 | 大圣·早茶夜读

 

第1324夜


时间:1892年—1897年
地点:绍兴

百草园: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

 文 / 大圣

如果你去看鲁迅和周作人对各自童年时光的叙述,会觉得他们笔下的场景像两个各自独立的图层,摞在同一时空之上。《朝花夕拾》小引里,鲁迅说这十篇文章是从自己的记忆里“抄”出来的。但如果对比周氏兄弟的叙述,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鲁迅,你抄全了吗?”

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和百草园有关:“说得小一点,那么一个园,一个家族,那么些小事情,都是鸡零狗碎的,但在这空气中那时鲁迅就生活着,当作远的背景看,也可以算作一种间接的材料吧。说得大一点呢,是败落大人家的相片。”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兄弟俩与百草园的故事。

乐园:百草园究竟多大

百草园有多大?1926年,45岁的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只提了一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如果去读文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可能会觉得它也就是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这段描写很“密”,给人以应接不暇之感。好像万物生灵把有限的空间都挤满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但根据周作人的回忆,百草园有两亩以上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操场的大小。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想象的落差呢?大概是因为鲁迅有意要构建出“自己的园地”的意味,一方“小天地”而已。含糊掉“小天地”的实际面积,或许是鲁迅有意为之,也或许是读者在文字的引导下自然形成的想象。

草园(上)和三味书屋

和后来的三味书屋相比,百草园自然是乐园。但乐园也只是限定版,1893年,也就是鲁迅进入三味书屋读书的第二年,鲁迅的祖父科场案发,一场风暴正在侵袭周家。当父亲重病小鲁迅再次踏进百草园时,已是带着寻找蟋蟀给父亲做药引子的使命。

周氏与朱姓的《绝卖屋契》

秋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几乎写到了所有季节,却偏偏没有写秋天。秋天的百草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鲁迅为什么避而不谈呢?在鲁迅之前,周作人已有大量对百草园的描写,只不过在这些文字中,百草园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秋草园”:

屋后一圃,荒荒然无所有;枯桑哀柳,倚徙墙畔,每白露下,秋草满园而已……虽裒之可得一小帙,而已多付之腐草矣。今春无事,因摭存一二,聊以自娱,仍名秋草,意不忘园也。嗟夫,百年更漏,万事鸡虫,对此茫茫,能无怅怅,前因未昧,野花衰草,其迟我久矣。
——《秋草闲吟赋》

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的这篇“秋草园”颂歌是因鲁迅手抄而得以保留下来的。多年之后,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周作人的这篇文章将是其潜在的对话对象。我们也因此可以重新理解鲁迅开篇那句“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很可能是在回应周作人的表述。而下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则是鲁迅自己的儿童叙事。

又过了许多年后,在《鲁迅的故家》中,周作人也勉强写到了百草园有活力有生机的一面:“西南角有一个清水毛坑,全用石板造得很好,长方形,中间隔断,但永不曾使用,只积着好些水,游泳着许多青蛙,前面有石蒜花盛开,常引诱小孩跑到这冷静的地方去。”看上去周作人承认了“秋草园”吸引孩子的乐园属性,但结尾“冷静”一词再次暗示我们,两兄弟对后园的想象有着固执的个人化想象。由此可见,《鲁迅的故家》表面上是依附哥哥的“鲁迅研究资料”,但其实也是周作人自己的“朝花夕拾”。

从《秋草闲吟赋》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鲁迅的故家》,两兄弟如同唱和一般地对同一记忆空间进行描述,每一次回应对方时,都会带着自己新的阐释。


鲁迅的故家》周遐寿(就是周作人),上海出版公司,1954

鬼园:“阴冷”的底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小小的灵异故事,也就是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传说。这个故事让百草园带有了一丝神秘色彩。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讲了很多和长毛有关的故事,太平天国的传说也成为了鲁迅童年记忆中的一角。

在《鲁迅的故家》中,这些模模糊糊的传说被周作人这个冷静的中年男人无情地揭开,直愣愣地告诉读者,百草园曾经亲历太平天国战乱,周家台门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战争痕迹,甚至直接称百草园附近的园子为“鬼园”:

桑椹本是很普通的东西,但百草园里却是没有,这出于大园之北小园之东的鬼园里,那里种的全是桑树,枝叶都露出在泥墙上面。传说在那地方埋葬着好些死于太平军的尸首,所以称为鬼园,大家都觉得有点害怕。
房内铺地都用名叫地平的大方砖,廊下则同走路和明堂一样,用的是大石板,不知什么缘故在好些石头上多有一种暗色的痕迹,到了阴雨泛潮时候,尤其明显。相传这是杀过人流血的遗迹,这自然不是事实,从南京明故宫的血迹石说起,大家知道是虚假的,而且各块石板的痕迹不相连接,更是明征,所以虽有此说,就是最迷信多忌讳的阿长也并不介意,黑夜里点个油纸捻,还是敢在廊下行走的。
——《鲁迅的故家》

鲁迅搜集和手绘的活无常、死有分图

这段描述颇有《走近科学》之感,虽然进行了唯物主义辟谣,但还是让老宅显得鬼气森森。沈刚在《鲁迅黑暗意象的发生学解释———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中提出,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的“鬼气”对鲁迅文学上的审美趣味(无论是李贺还是安特莱夫)产生了浸润式的影响。的确,看周作人对鬼园的描写,很容易让人想到鲁迅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的“黑暗”与“阴冷”底色。以《呐喊·自序》里那段鬼里鬼气的描写为例:

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古老的院落与树木,遥远的确凿的关于死者的传说,层层叠叠的历史时空……如果让两个人各自拍一部鬼片,我想一定会有很多重合的元素,那重合的部分八成和周家台门有关,和百草园有关。

百草园,是乐园、秋园、鬼园。当你感慨“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时,会发现周氏兄弟的两张图层上有点点线索,在证明“到底是兄弟”。

 

本期编辑:白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绍兴纪行
鲁迅故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起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充满童年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先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原来...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梓涓与您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