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着扬•盖尔的书去跑个步|坤濮·早茶夜读577
 

577|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带着扬·盖尔的书去跑个步

文/ 坤濮

47岁,曾做杂志编辑

健身软件keep上推荐一种跑走结合的锻炼项目“三公里法特莱克跑”,我每天下楼,穿过社区,当走到社区之间的街道时开始奔跑,跑几百米、再走几百米、然后再跑。每次当走到社区间的一个两条道路的分叉口,我都会选择那条窄得多的街道。偶然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不爱选择那条宽的街呢?它上面有时候也很安静,又宽敞。后来我去步量过,那街横跨要迈29步,足有25米宽,而我喜欢的那条街只横10步、约9米宽。

(一)

当我阅读丹麦建筑和城市规划师扬·盖尔的书《人性化的城市》时,好像突然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一种解释。扬说,“如果公共空间(如街道和广场)太大,就会超出人的感知范围。我们在窄街道上走,会觉得体验非常丰富,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到街道上的一切。而在很宽的街道上,就会觉得有些无聊,因为我们很难感受到空间的印象”,“空间看上去很壮观,但不符合我们身体的感知系统,因为这些空间是依据车行的速度设计的”。

宽25米的街,走上去感到荒芜

宽9米的街,喜欢在上面跑步

我家附近那条宽得离奇的街,我后来查过资料,25米宽相当于一些城市的主干道了,而它的车流量很少,我猜它是几十年前单位宿舍区之间不合理规划的产物。最初我为这里有这样宽的路感到开心,要知道一站地之隔的永定路主街上日日车行拥堵,那条主街也才12、3米宽。但逐渐我发现,我其实并不真心喜欢这条社区间的宽街,每次走在上面都觉得荒芜和空洞。扬·盖尔在他的《人性化的城市》一书中说,空间要以人为尺度,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到舒适。什么是人的尺度?步行街,就是以人的尺度设计的街道,而公路,则是以汽车的尺度设计的街道。

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师们,扬·盖尔的建议是:城市需要小一点的空间(always make space smaller)。他直截了当地说,当你做设计时,如果你想着画100米,到图纸上的时候,最好画70米。

生物学研究表明,想让一个步行中的人不感到无聊,那么他的感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大约4~5秒内接收到刺激。若他行走时每5~6米或每隔5秒就有新的活动和景象要看,就不会感到乏味,行走起来也不容易觉得疲惫。扬在《公共生活研究方法》一书中说,“每个人都可以观察城市中的公共生活,初学者需要磨练自己的技能,用一双新的眼睛去观察世界,适当借助一些工具”。读他的书让我多了一些角度和方法,去看待习以为常的环境。比如知道了步行道是应该有步行景观的、什么样的公共空间是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怎么样会是一个吸引人们步行的城市;我自己的步距可以是随身携带的尺子,去丈量距离、理解身处的环境。

(二)

手机上弹出一个消息,北京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未来15年规划,里面有这么一条“要尊重并保持老城内的街巷胡同格局和空间尺度,原则上不再拓宽老城内现有街道,设置步行街区”。——“不再拓宽老城內现有街道”,这是否也是一种对老城区原有的围绕人的步行生活形成的尺度的尊重呢?关于步行街,扬也发表过一种有点任性但生动有趣的妙见,他说,“应该把步行空间(包括人行道)由沥青改成石块铺就的小路。这样的改变可以发出一个重要的讯息:这些空间是给人用的,这些公共空间会变成城市的会客厅。”

今天这则消息里还说,北京要加快实施“文化商圈”计划,推动前门大栅栏、王府井、西单、五棵松、蓝色港湾、三里屯、隆福寺等商业街品质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商业新地标。说到商业设施,不爱逛商场的我,却也能数出来几家自己喜欢的北京的商场,这三家都列在上面的提名中,它们是:三里屯Village后街、五棵松华熙live和蓝色港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立体下沉式的开放步行商街的格局。华熙live离我家最近,1.3公里,跑个步的距离就可以到,我虽然不喜欢这一路上必须要过两个大路口,但喜欢到达后可以登上华熙live的坡屋顶广场。在它的开放式下沉广场的商街之上,还有一层有坡顶的阶梯休闲广场,——与那些关在大厦里的综合性商场大不一样。想广场漫步的人,和想购物吃饭的人,各得其所,又在同一片天空下被同一阵微风吹拂。

华熙Live下沉式商街的斜坡屋顶广场

华熙Live下沉广场的喷水池

扬·盖尔对于封闭式大型商场的吐槽,与我心有戚戚焉,他说那些让人如同钻进水泥盒子的巨型商城,不需要你知道外面是什么季节,甚至不需知道自己是否在城市里。

回过头来再读扬·盖尔所说的,“中世纪时期的城市,是根据人们需要的变化,一点一点建造起来的,根据人们多年来的经验和对城市空间的直觉和感知,按照人性化的尺度来建造;这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主义模式下的大尺度城市规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就终于明白了他所说的“大尺度的城市规划”是什么意思,那些是为了汽车的速度而规划的城市,不是以人自己的速度来规划的城市。

从街道到商业设施,在平日散步、跑步时,自觉不自觉地都在阅读城市这本大书。开卷有益,利用丹麦建筑和城市规划师扬·盖尔的书中提供的知识,化解和阐释一些自己在读城过程中的困惑。我看过一个人在读过《人性化的城市》之后说,如果不读真不知道自己其实对自己的城市一无所知。如果不是扬·盖尔提供的专业眼光,就不能站得高一些,多看懂一些这个城市。“即使在最普通的街角,也可以提供关于城市生活及其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有趣知识”,的确如此。



今晚二条

病治好了回哪儿啊?回北京吗?

作者父亲今日去世

重发此篇,以示哀思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附近”在何处永恒?| 话说利索了,理想的精神栖息地还会远吗?| 人人都爱菜市场| 三座博物馆,带你认识北京城| 说说我家门前的日常公共空间是如何消逝的| 打开“无名特质”的一把钥匙| 哪家实体店,你们最不希望它倒闭?| 能坐坐的广场,才是好广场| 我在富顺县城关镇正街上读到了什么| 邂逅是一种刚需| 一场驱逐恐惧训练的点滴收获|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盖尔:城市空间的人性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迷人的城市是以人为尺度的城市!
文旅瑾观 | 可阅读的建筑,可感知的城市文化
读懂城市建设的11本书
《交往与空间》读书报告
设计理论丨​《交往与空间》——建筑中的人性化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