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思成的理想|魏毅·早茶夜读684
  

684 | 读城记2020


梁思成的理想

文/ 魏毅

38岁,研究所职工

王军的《诚记》有一小节,叫做《大院自成小天下》,如今读来很有意思。

其中引用梁思成在1951年的自述:

“使我留在北京不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对反动政府已不存丝毫幻想,另一方面幻想着‘社会主义’。我从研究都市计划的理论开始,我以为自己是一个拥护社会主义的人。我不只赞成计划经济,并且希望它表现在区域、城乡、都市、住宅等计划上……我自己认为在思想上同共产党是接近的,所以愿意留在这里等共产党来。”

梁从诫1993年接受王军采访时,描述得更生动:

“1949年,我父亲兴奋的不得了,我母亲病成那样,也是同样的兴奋,因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计划的制度,只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大家都会遵守,……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一条街他要盖成十样八样你都拿他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他有法律保护,那是他的私有财产。只有共产党能解决这个问题。”

梁思成的理想在那个年代并不独行,勒·柯布西耶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城市的设计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留给市民自己去做。”那么,怎样说服市民将“设计权”让渡给建筑师呢?梁思成和柯布西耶所见略同,没必要跟“市民”费口舌,大象关冰箱,只需三步——第一步,“我”设计方案;第二步,政府采纳;第三步,Action。西方现代主义的理性观念跟中国儒家传统的精英意识,在建筑学领域圆融合一。相比柯布西耶,梁思成的野心更大,他不满足于一幢建筑、一片社区,他要设计整个北京城!好家伙,幸亏咱们社会主义新中国没听他的。

梁陈方案中北京新行政中心与旧城的关系图 

准确说,否定梁思成方案的并非政府上层,而是那些“无法无天”的“单位”,还在梁思成“上书”的时候,他们已经用双脚造就了既定事实——城内王府瓜分完毕,城外位置较好的空地也所剩无多。某部队首长义正言辞质问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你们要我们的用地计划,这涉及军事机密,能告诉你们那么具体吗?我们的发展规模,连我们自己都说不出,你们能估计出来吗?”

“委员会”哑口无言,只能默默掏出公章。

如今,哪个单位若摊上这样的好领导,员工们怕是做梦都要笑出声来。

梁思成无可奈何,1952年,他借苏联专家之口,在《人民日报》上吐槽:

“现在有许多建筑还保持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每个单位都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自成一个小天地。”

这位笃定“不问政治”的建筑家,竟然操起“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样新潮的政治术语作为自己的批判武器,实在令人唏嘘。在梁思成心目中,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才是建筑师风云会和、施展才华的理想社会,相比之下,社会主义新中国并非铁板一块、上行下效的官僚集权体系,而是一片充斥着地方主义、派系主义、小团体主义等等错综复杂、无法精耕细作的土壤,这些分权因素固然是执政党历史传统的惯性使然,更主要的来自清末以来中国社会破除“大一统”的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社会学界有一种新的研究趋势,不再将1980年代以前城市中的“单位”(也包括集体时代农村的生产队、组)单纯看作集权体制的权力末梢,而认为“单位”与国家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在这种博弈关系中,一方面,国家试图透过单位控制个人;另一方面,单位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为个体提供缓冲和庇护。1950年代以后,随着原生性的民间组织,包括血缘的、地缘的、业缘的各种联结被取缔,个体私权也被剥夺殆尽,“单位”成为孤零零的个人在城市中仅存的安身立命之所。“单位”为个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单位”有效规避了“原子化”个体直面国家机器时的无力窘境,有助于培育个人的政治参与感和“小共同体”意识,这是一条通往“公民社会”的良性渠道。

 柴彦威等:《中国城市的单位透视》

作者主张以“新单位主义”重建城市空间 

当然,“单位”绝非乌托邦,如同它的前身“行会”、“会馆”、“公司”一样,它一方面跟上层权力暧昧不清,一方面内部存在诸多“前现代”弊端。但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层面,“单位”的价值意义、法人地位和现实权利,都应得到前置性的尊重。梁思成1950年代对单位“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批判,虽然只是代表当时社会对于“单位”的一般看法,并不包含他本人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思考,但鉴于他建筑师的特殊身份,此种夹杂理性主义和威权主义的傲慢观念,一旦上升为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并被上层“从谏如流”,其后果,将使今日北京的城市形态更加乏味无趣,现代市民精神和民主意识的发育也无从谈起。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附件8: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如果梁思成活在今日,他一定会说:“我的理想终于实现,可惜我没赶上。”占据一方天地的“单位”、“大院”,在集权化、市场化和污名化的三重打击下,即将走入历史的垃圾堆(但愿它被扔进“可回收”桶);尤其令“梁思成”感到欣慰的是,给予“大院”、“小院”致命一击的,是他曾经鼓吹的“建筑文物”概念,以及升级版的“空间文物”概念。文物保护是新时代的无敌信仰,“单位”已经挂起白旗,尚未“现代”的市民无从庇护,只能树倒猢狲散,“腾退”到地产商的小区,直到有一天,耳边传来熟悉的话语:

“现在有许多小区还保持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每个小区都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自成一个小天地……”


今晚二条


离休老干部汪曾祺终于结婚了!

婚后就参军南下

按规定,汪曾祺参加四野工作团南下后,
施松卿享受革命干部家属待遇。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去同质化与求异质性| 收获了不该有的安慰| 身在异乡非异客| 苟晶只是破坏了神话,你们就受不了啦?| 无根的高密县| 如果给你一个岛,你会怎么设计呢?| 家乡的小镇也是都市啊| 大都市?城中村?| 水的流淌,联结在一张大网之中| 运河带来了明珠| 都市倾慕与乡村倾慕,谁还不是讲故事的好手| 从唐节度使想到城镇化| 从江南百景中,窥见中国的城市生活| 城市这本历史书会说话吗?| 外来人口“建群”刺激都市活力| 慢行的加两| 小鑫的北京故事| 观察城市演变的广角与微距| 我为什么找不到读城的电波?| 当代城市规划的困境| 从百雉之城到激流都市| “农村表弟”升格记| 一座北方县城的城镇化记忆| 稍不留意,馒头就会散落一地| 寻访之旅和读城之思| 为什么是“都市”,怎样的“史”?|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资料(第二期)
文明之花,绽放祖国大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婚姻改革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本知识宣传单
每年评百名“护绿使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