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年巨变沧海桑田,哪一个瞬间让你泪流满面

2018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将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回望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如此深情地说道。

那么,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是经过怎样的艰苦奋斗,从一穷二白、人民连基本温饱问题都很难满足的国家,发展为如今的繁荣富强、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巨变?

01

深圳之光——中国制度的力量

四十年前的中国,是怎样一幅场景?

 “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当时政府代表团去国外走访归来,直言“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回顾往昔之时,感慨万千。

社会动荡、民心思变。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如同黑暗里照耀出的一道光芒,瞬间引发了整个社会思潮的大地震,一场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浩荡展开。

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改革大幕就此徐徐拉开。

在这场攻坚战之中,深圳成为了先行者,成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作为率先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成为了“打开中国国门的一把钥匙。”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蛇口打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炮”,率先打破了“大锅饭”,率先探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思想大解放,催生生产力大解放。

从打破“铁饭碗”,到实行奖金制;从引进工程招标制度,到实施土地拍卖;从建立劳动保障制度,到推行劳动合同制;从推行企业股份制、集团化,到设立证券交易所、金融市场化……

借鉴国内国外的先进经验,深圳率先迈出的一系列改革,让其从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发展为成为拥有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成功“闯”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进而延伸出后续的沿海开放战略和中国全境开放。

深圳改革开放的历程,其实正是中国体制创新的缩影,在这里孕育了最创新的制度,继而诞生出最创新的企业。

改革开放之初的华强北,是一片不毛之地,而就在这块看似荒芜的土地上,却走出了一家又一家在世界都崭露头角的知名企业,成为了“中国电子第一村“。

1984年,33岁的王石筹建了一个奇怪的公司,名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公司做了一个硕大的霓虹招牌,到了晚上,艳光四射,每个乘火车进出特区的旅客,都会多看几眼。4年后,这家公司更名为“万科”。

1987 年,43岁中年男人任正非,因经营被骗200万元而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妻子随后与之离婚,任正非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集资2.1万元,创立华为公司。

1995年,28岁的处级干部王传福,从一位做投资管理的表哥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开始了镍镉电池的生产。

 1998年,28岁的马化腾带着不过十个人的团队创立了腾讯,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OICQ。那一年的公司年会聚餐,马化腾没有去,因为OICQ出了一点小问题,他一人坐在公司假扮女性客服一对一地安抚了所有的用户。

……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无数普通人“发现”了自己,凭着双手打拼,白手起家创造出一个个创业传奇。

这些当时看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却在深圳这片创新的土壤上迅速生长壮大,成为如今叱咤海内外的世界级企业。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惟深圳经济特区“最成功”。这座城市改写了“开放”的世界规则,容纳了整个世界。

深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创新的巨大力量,再鲜明不过地证实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02

自主创新——中国技术的奇迹

“15个亿怎么样?15个亿给你们这个技术。”

“3个亿行吗?给个框架就行了。”

“呵呵,3个亿,不如我给你们唱首歌吧,唱首祈祷歌。”

这段屈辱的对话,发生在2007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团队与荷兰公司的安装技术支持谈判。

当时我国尚不具备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条件,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到海外寻求支持,工程们却屡遭碰壁,先是遭到了韩国方面的拒绝,连看一看装备这样的要求都不被允许;后又遭到了荷兰公司的嘲讽,开出天价合同最终不欢而散。

处处碰壁之后,中国工程师们决定——自主攻关!

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外国人都等着看好戏,中国工程师到底行不行?

当然行!

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风险,工程师们风雨无阻、日夜鏖战。工程总负责人林鸣在每一次离开房间前往工地的时候,他都会回头看看那个房间,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发。

十年时间,林鸣暴瘦了40斤。期间辛酸血泪,只有他自己和日渐成型的港珠澳大桥知道。

终于,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集桥、岛、隧于一体。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

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创下了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技术的力量!

其实,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正是中国技术发展的缩影。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经验……一穷二白,又遭遇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在外界无人看好的情况下,却走出一条艰难却坚定的自主创新之路。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7年,亚洲最大的跨声速风洞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成并成功地进行了通气试车;2000年,第一颗“北斗一号”实验导航卫星升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底色。”我们用了40年时间追赶超越,走完了西方国家用200年才走完的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的我们成果丰硕,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加速驰骋。

“神州”上天、“蛟龙”探海,复兴号奔驰、大飞机首飞,“天眼”FAST望远、“辽宁”航母下海…….一项项自主创新成果问世、一件件世界纪录就此改写!

中国天眼与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2.25倍(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

超级计算机,中国神威和天河二号第三次夺得世界前两名,而美国20年来首次无缘前三。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据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5%。

中国通信4G基站建设数量占全球4G基站数量的40%,占全球TDD 4G基站的80%

中国基建,世界最高桥梁排名,前六我们包揽,前十我们占了8座,前一百我们占了83座。

中国电子支付领跑全球,规模达到美国的90倍。

中国手机、中国无人机、中国卫星、中国消费、中国纺织、中国重工……这些带有中国的字眼,要么就是世界第一,要么就在走向世界第一!

从古代“四大发明”到现代“新四大发明”,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发明潜质和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强大动能之中,未来的我们一定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惊奇!

03

民生建设——中国社会的变革

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

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不过只有200美元,无数人还在为温饱发愁;而2018年,国民收入已突破1万美元,国家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开始更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现在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韩国服装、美国化妆品、新西兰奶粉、俄罗斯巧克力、澳大利亚绵羊油…….似乎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选择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

而就在四十年前,我们还正在经历一个物资短缺的时期,一切都需要凭票购买,即使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你心仪的商品。

每当有限的供应日时,人们就得排起长队来“抢购”。那时的人们还完全没有营养美味的概念,能填饱肚子已是不易,白菜是北方城市整整一个冬季的大当家。

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经济潜力,工业和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物资的丰富使得票证管制推出历史舞台,我们逐渐走出了物资匮乏的时代。

1980年,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开业。它成了当时北京城的一处景点,来这里吃饭的人络绎不绝,采访的记者更是蜂拥而至。大家都想去尝尝“第一家”,饭店包桌甚至排到了68天之后。

1987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那天,顾客几乎需要2小时才能等到一个座位,人群多到甚至得求助警察来帮忙维持秩序。

前门肯德基甚至成为北京旅游的一大景点。很多来到北京的人,必定要去肯德基尝一下,然后与门口的山德士上校人像留影纪念。

如今的我们,已不用为温饱担忧,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美食应有尽有,用餐体验也是不断提升,甚至出现了“机器人”餐厅,由机器人来跑堂迎客。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思想的解放,也吹来了新潮的观念。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率领12个外国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

第一次,  皮尔·卡丹给中国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四十年前,全家一张铺;四十年后,居者有其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房屋是租赁单位或者房屋管理部门的,只有少数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那时的住房情况,一家三四口人,甚至老少三代都要再一起吃、住、生活。而厨房、卫生间更是需要几家人一起合用。

1980年4月开启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房子从此由实物分配进入市场化时代。从60年代的平房,70年代的筒子楼,80年代的单元楼,90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房子面积不断增加、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32.9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36.6平方米,6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发展、民生建设为目标,我们的国家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宫人巧日争新。” 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从差点被“开除球籍”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

此时,重温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越发振聋发聩——

“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70年看安徽: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
为什么新加坡人人有房
黄靖:中国向新加坡学什么(2)
观察;这样的香港 你想去吗?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非福利国家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居者有其屋”的一项理性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