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的用思门径

诗的用思门径

/江一

在人们眼中,诗似乎是一个很难理解、神秘的存在。偶然有感,赋诗一首,有的朋友说读不懂。前天晚上,我作了一首《简炊》雨落木益翠,风过燕相随。独居诗书伴,晚来备简炊。我一个同学说这个懂了,因为通俗易懂。

对此,我觉得以前的不懂未必是不懂,那晚的懂了也未必是真懂。对于当代人对诗的理解,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恰巧碰此机缘,可以写一点感受。我认为对于诗的理解,也许我们还有着误区,这个误区不是指对诗的误读,而是对诗这个概念的认知误区,或者说对诗的认知是不清楚的,还有就是在诗歌理解的方法上,也许还存在着误会。诗是与与众不同的,它最接近人的灵魂。

唐代王维在其《偶然作其六》一诗中讲“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我们知道王维是诗佛,他要借学无生来销去人生的几许伤心事。这首诗中,他称自己是当世的谬词客,认为自己不应该作诗,而应该只是一个画师,也许这样就不必背负那么多的责任。可见,词客、诗人,在王维眼中是入世的代称,丹青、画师可以让他脱离世俗的纷争。所以,这首诗是王维出世思想的集中表露,事实上,从本心上说,王维并非是一个绝尘忘俗之人,他有自己的情非得已。正是因为自己是一位读书人,一位诗人,一位士大夫,他才把名节、忠贞看得比权势、生命还要重。于是,宁肯学佛,也绝不再入世为官。从这个角度说,满腹诗书的王维其实是有着诗人傲骨与责任的。

《国史》云:“太宗与侍臣泛游春苑,池中有奇鸟,随波容与。上爱玩不已,召侍从之臣歌咏之,急召立本写貌。阁内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素,目瞻坐宾,不胜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此艺。’”与王维不同,阎立本认为做一个画工是莫大的耻辱,但太宗命之,他也不得不从。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吾少好读书属词”,即他认为自己的本真是一位读书人、士大夫,可以作诗著文,大济天下。可见,他是一个有着极强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这一点,我觉得和王维的本心是相同的。但是,实际上自己却是皇帝身边的画工,于是他很不高兴,甚至他还告诫自己的儿子尔宜深戒,勿习此艺。因此,与王维相反,阎立本有着很强的入世之心,他想要世人不要用画工的身份定义他,而是认为他同样有将相的治世本领。但是,同王维一样,阎立本也有自己的情非得已。

从这样两位唐人的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的认知与感慨,但我要重点阐述的是我们应该对诗有一个严肃的定位。初唐诗人杨炯在其《从军行》中讲到“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因为相比于一书生,百夫长对现实社会的参与更深入、更全面。作为诗人,作为一书生,杨炯并不是刻意否定书生,而是要强调书生、诗人要走进现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建功立业。而事实上,这也是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的,诗言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学理念。从我们的诗歌源头《诗经》《楚辞》出发,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对社会、人生的广泛、深刻的介入。渐渐地,这样的传统就稳定下来,流传下来。于是,无论在任何时代,会作诗的读书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肩负着民族发展、延续的责任。因此,他们必须有骨气、有思想、有操守,而不能见利忘义、见异思迁。若从一个时间点的一个读书人来看,这是不明显的,但若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这绝对是事实。因为读书人的重要性,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因为他们的腐败会带动社会的腐败。

古往今来,我们有太多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比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文天祥、左光斗、龚自珍、秋瑾、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他们读书论义,以诗明志,在历史中建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所以,诗在我们国家,一直很重要。诗是我们文学的经典代表,诗性是任何文学形式都应该具有的,同时,也是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的。因为诗性是人心中最温暖、最光亮、最向上、最美丽的东西,它是人们的美好追求,它是人们的美好梦想。所以,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人的心中总有一种诗性在。而人的文学,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戏剧,其内核中都应该有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对诗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受到进一步的反思,反思我们对诗的理解是否深入了、全面了。诗是源于人的,诗是源于心灵的,诗是源于生活的,诗是源于理想追求的。

此外,我认为我们还要有更深入、细致的思考。既然诗是与灵魂最接近的存在。那么,为了理解诗,我们也必须尽可能的靠近灵魂才行。面对一首诗,看得见是一个个字,字里面是一个个景,或者一段段情,这是我们的视觉所见的。这时,我们就要脱离视觉器官,而要用心灵再次观察,而后才可能见到触动灵魂的思想情感。而如果我们一直坚持用视觉观察,而不去驱动自己的心灵,那么怎么能读懂诗歌呢。实际上,懒惰的阅读习惯导致我们对诗有着错误的期待,我们认为诗中肉眼可见的内容就是诗歌的全部内容,于是肉眼看完了,结果一无所获。其实,肉眼所见的内容并非诗的全部内容,打开心灵之眼再看,才可能读出诗中全部的含义。有时,诗的全部含义也并不是如我们所期待的那般轰轰烈烈、纷繁复杂,它可能只是诗人某个时刻的一种思念、一种感慨、一种振奋、一种低落,甚至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但无论是什么,诗的核心内容是诗人的一段灵魂。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的阅读不是简单地用视觉观察,视觉中有什么,诗中就全部有什么。这就说,读诗的方法不同于读小说、读故事的方法。读小说、读故事可能相当于一个信息的索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较容易理解。而读诗则相当于一场心灵的厮杀,战场就是诗的文本,厮杀能够发生,对诗的理解也许已经发生。期间,读者的阅历、理念、情感、认知、思想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理解诗,我们的精神不能过于平庸。诗是一种典型的精神产品,它的精神属性也最强烈。若用世俗、功利的方式与之交流,自然不容易有所得。诗的理解门径,应从用思开始,推而广之,对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理解,此法同样重要。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为读书人,李贺却写了一首“贬低”读书人的诗
让李白与杜甫的合体的这首诗,成为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长安三万里观影指南:只要诗还在,长安就永存,唐朝活在诗歌里
百无一用是读书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敲响读书人的警钟
世人皆知“百无一用是书生”,却不知上一句更令人心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