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患者人数近20亿!四大证据表明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力

撰文:重庆医科大学 Krystal

专家审核: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 教授

动脉粥样硬化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种疾病,给人体健康带来的最常见危害是心血管疾病,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有关。日前,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研究对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以及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估算2020年全球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近20亿人,而估算我国有近2.7亿!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膜内脂质沉积和免疫细胞募集驱动,最终导致斑块形成。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表现为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缺血性卒中,尽管目前有相应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式,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全球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的治疗策略旨在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和降低血清脂质水平。

间充质干细胞(MSCs)已被证明在血管生理和病理中具有调节作用,细胞疗法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

发表在《Regen Med》杂志上的综述对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潜在机制进行了详尽介绍[1]

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临床试验中研究最广泛的干细胞,已被证明具有旁分泌作用,能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少血清中脂质含量、增加斑块稳定性、控制斑块大小、改善内皮功能以及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图片来自文献[1]

No.1

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触发因素是内皮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明可以恢复内皮功能,增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的一氧化氮(NO)产生,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2]

NO是内皮功能障碍后的关键信号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NO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白细胞粘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聚集,同时调节血管张力,显示出有效的保护作用。

No.2

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血清脂质水平

高脂血症是一个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三项动物试验表明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试验血清脂质水平,从而减少斑块中的脂质沉积:

1. 研究人员[3]首先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可显著降低LDLR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尤其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s);

2.  还有研究观察到[4],在ApoE小鼠中给予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3.  研究表明[5],对瘦素缺乏小鼠施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导致脂质水平降低。

No.3

间充质干细胞可减少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危险因素包括衰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肥胖。在过去的十年中多项相关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见表1)。

表格来自文献[1]

No.4

间充质干细胞可提高斑块稳定性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小斑块的体积,但是斑块大小并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唯一评价指标,还必须考虑斑块稳定性对破裂风险的影响。斑块破裂和随后的腔内血栓形成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

动物试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治疗应用增强了斑块稳定性,将间充质干细胞过继转移到兔和小鼠模型中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和胶原蛋白含量增加,从而导致斑块的纤维帽厚度显著增加。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在体外转化为泡沫细胞、降低体内循环单核细胞水平,来直接或间接降低泡沫细胞形成的能力,从而阻碍斑块核心坏死的进展。

No.5

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未来思考

总之,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内皮功能障碍、降低血清脂质水平、抗炎并稳定现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使得其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未来研究的理想选择。目前相关研究均是动物试验,未来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应用于临床时,安全性是首要的考虑因素。首先,标准化的细胞培养条件和限制繁殖持续时间可以降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可以避免肿瘤的发生。其次,在采用血管输注时,在动物模型中有栓塞事件的发生,但这一现象是短暂存在的,并不会造成损伤。

目前,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开展,但是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其他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这间接证明了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Kirwin, T., Gomes, A., Amin, R., Sufi, A., Goswami, S., & Wang, B. (2021).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therosclerosis. Regenerative medicine, 16(7), 669–682. https://doi.org/10.2217/rme-2021-0024

[2] Salvolini, E., Orciani, M., Vignini, A., Mattioli-Belmonte, M., Mazzanti, L., & Di Primio, R. (2010). Ski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MSCs) induce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on by paracrine mechanisms.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19(9), 848–850. https://doi.org/10.1111/j.1600-0625.2010.01104.x

[3] Frodermann, V., van Duijn, J., van Pel, M., van Santbrink, P. J., Bot, I., Kuiper, J., & de Jager, S. C. (2015).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duce Murine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ports, 5, 15559. https://doi.org/10.1038/srep15559

[4] Ye J. (2008). Regulation of PPARgamma function by TNF-alpha.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74(3), 405–408. https://doi.org/10.1016/j.bbrc.2008.07.068

[5] Li, B., Cheng, Y., Yu, S., Zang, L., Yin, Y., Liu, J., Zhang, L., & Mu, Y. (2019).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Obese Type 2 Diabetic Mice. Stem cells international, 2019, 8628027. https://doi.org/10.1155/2019/86280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大机制证实:输注干细胞可修复损伤的血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好文!干细胞与糖尿病并发症 ,看完这篇您就全懂了!
让干细胞“返老还童”或能让人们保持更加健康的老龄化状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认识的变迁
心脑血管病需要双重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