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已有19年历史,我国2款干细胞新药IND获批

撰文:海军军医大学 徒岛

专家审核: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 教授

间充质干细胞正在被研究作为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新疗法,并已被证明治疗肛周瘘性克罗恩病是安全有效的。第一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病例发表于2003年,患者是一位直肠阴道瘘女性。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2款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IND获得临床默示许可。国际上,已有间充质干细胞药物(Alofisel®)在日本、欧盟等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非活动期或轻度活动期的克罗恩病相关的复杂肛周瘘管。

受理号

药品名称

适应症

注册分类

CXSL2101297

异体人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

治疗非活动性/轻度活动性腔内克罗恩病的成年患者的复杂肛周瘘。

1

CXSL1700188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

主要用于炎症性肠病,即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并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3

那么,当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发展如何呢?

日前,美国研究团队在《biomolecules》上面发布了一项综述[1],选取了32项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介绍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长期有效,结果表明,局部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肛周瘘性克罗恩病的研究继续支持长期疗效,同时保持良好的安全性。

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严重的胃肠症状、营养不良和并发症,如瘘管和癌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IBD主要包括两种亚型,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是克罗恩病。

近年来IB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全球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因此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治疗办法。IBD的前期可以使用5-氨基水杨酸盐等局部抗炎药物治疗,到中后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肠道切除或肠造口等手术治疗。

肠道的免疫功能障碍是IBD发病的原因之一,因此通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肠道粘膜免疫功能,免疫调节剂如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生物制剂、小分子抑制剂等。

尽管免疫抑制疗法已被证明对IBD非常有效,但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如感染、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可出现牛皮癣样皮疹等免疫反应等。并且这种疗法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给个人与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治疗方法的创新成为研究热点。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BD的临床发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抗炎和组织再生潜力,是创新疗法之一。自19年前,第一例MSCs用于IBD治疗的病例发表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中。

这篇新综述从4492个研究中筛选出24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其中17项研究是描述MSCs的局部给药情况;4项研究描述了其短期结果(治疗后6个月内收集的数据),13项研究描述了长期结果(治疗后至少6个月收集的数据)。

图片来自文献[1]

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短期研究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短期数据的研究,主要是优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BD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目前间充质干细胞药物(Alofisel®/ darvadstrocol, Takeda)在欧盟被批准用于局部注射来治疗肛门瘘管型克罗恩病。研究发现,局部注射的安全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直肠局部肌肉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肛周脓肿。

根据Sanz-Baro等人[3]证实, MSC疗法不会影响生育和妊娠。随着MSC疗法研究的深入,更多局部MSC疗法的安全性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进一步阐明。

优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BD新方法和技术的短期数据[1]

还有一些新技术的研究,如使用新鲜脂肪组织、辅助药物联合注射和使用生物制剂。然而,目前针对性的研究仍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来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

IBD可导致腹痛、腹泻、便血和肛周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已被研究为IBD的一种新疗法。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BD在临床上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Ko J Z H, Johnson S, Dave 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n up-to-date systematic review[J]. Biomolecules, 2021, 11(1): 82.

[2] Ng, S.C.; Shi, H.Y .; Hamidi, N.; Underwood, F.E.; Tang, W.; Benchimol, E.I.; Panaccione, R.; Ghosh, S.; Wu, J.C.Y .; Chan,F.K.L.; et al. Worldwid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Lancet 2018, 390, 2769–2778.

[3] Sanz-Baro, R.; García-Arranz, M.; Guadalajara, H.;et,al. First-in-Human CaseStudy: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Crohn’s Perianal Fistula Treated with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 Safety Study: Pregnancy in Women Treated with Stem Cells. Stem Cells T ransl. Med. 2015, 4, 598–602.

[4] Mak, W.Y .; Zhao, M.; Ng, S.C.; Burisch, J. The Epidemi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ast Meets West.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35, 380–389.

本文为知识性科普,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
中山大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巨噬细胞依赖性机制减轻小鼠结肠炎
有色 | 反复腹痛腹泻,别忽视!(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日本批准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克罗恩患者的复杂肛瘘
案例丨间充质干细胞(MSC)在炎性肠病方面的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成为炎症性肠病治疗新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