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奈保尔的《米格尔街》
userphoto

2023.01.30 河北

关注

梁东方

奈保尔的这部书是以儿童视角写成的,其间的每一句话都有着自己童年记忆的影子。

童年记忆的抒发,一般人可能是散步的时候的思绪悠长,也有可能是对着儿孙的语重心长乃至反复唠叨,写作者、有写作习惯的人则可能是一个时期里集中的泉涌式的书写,或者是蔓延很多年的心结的反复表达。直接回忆童年的感受和将它们融化到故事中、间接使用“素材”相比,显然是后者更具有技术性写作的丰富性。

儿童视角是一种“幼稚”的带着成长性的上帝视角,以直观和幼稚为特征的上帝视角之下,世界是奇特的,是有色彩也惊心动魄的。它可以不连贯,可以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断片,可以前言不搭后语,当然也更可以直接逼近人的本质。用童年视角写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从语焉不详中透视出人生的真相,这种真相因为带着儿童的懵懂而凭空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浓浓的好奇抑或莫名的惆怅。

所谓儿童眼,从来都是成年人对这种童年视角的生动称谓。《米格尔街》里的故事,童年视角里的成人世界的故事,因为作者的儿童眼而产生了适度的变形,拥有了陌生化的张力。这样的美学效果虽然偶尔会因为叙述的漫长的让人有故作姿态之感,却也并不影响细节上对人的触动,不影响弥漫起来的那种人世沧桑氛围。

小说家的儿童眼,有时候是虚假的,并非来自自我的童年记忆,他们通过虚构的童年视角来表现世界、表达自我。这未尝不可,但是与带着真实的童年记忆的写作相比,终究还是略逊一筹。即便是儿童文学作品,也一定要有作家自己的童年记忆才会写得更有特异性。奈保尔显然不是这一类策略性写作者,他是发自内在需要的自然而然的儿童眼写作者。其前其后,这一行列的作家、好作品数不胜数,契诃夫的《草原》、黑塞的《童年记事》、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以及奈保尔很是推崇的毛姆的成长小说《刀锋》,读来都有其他视角的作品所没有的永恒韵致。从这一点来说,出身决定了人的感觉方向,童年记忆决定了人生底色,它们共同为写作者奠定了终其一生的价值观、审美观,奠定了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敏锐而多思的殖民地作家奈保尔的童年不仅是童年,更是他从第三世界跨越到第一世界的英国社会的起点。这种跨越中的欣喜与痛苦纠缠,使他的童年回味之中掺杂了永远无法说清的情致,既饱满清晰充满了人生之初的阳光,也因为与其当下定居的英国主流社会的稳定的“文明”状态形成巨大落差而由衷感慨。这成了奈保尔的一个写作渊薮,几乎是伴随一生的写作渊薮。

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与这一童年情结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所谓第三世界旅行类的作品,其实也依旧是贯穿着从“文明”世界俯瞰与从第三世界仰望两种视角集于一身之后的莫大张力关系。其中的奈保尔既是受益者也同时是“受害者”,终生的写作话语都围绕着这样不无尴尬的身份转换的主题不可自拔。

奈保尔在这样的意义上,将自己也作为一种作品呈现了出来。这其实是一切纯文学作家无一例外的品质,他们所有的作品所呈现的始终是他们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不是硬拗的现实功利计算,也不是为舞台考虑、为“读者”考虑的商业产品,都是他们人生的由衷伴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格尔街》上的人生 思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写作上的“天才”,婚姻中的“魔鬼”
今日分享|他说写作没有神童可言
奈保尔︱“我就是我作品的总和”
流动的特立尼达 (评论: 守夜人记事簿)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的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