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秦文学】刘学高:【崇武半岛崇武古城】(散文)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崇武半岛崇武古城

文/刘学高

惠安县里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崇武,令惠安闻名的大概是电影《寡妇村》吧。1988年,《寡妇村》上映前亮出“儿童不宜”的告示,人们怀着好奇的心走进电影院,结果发现影片根本没有出格的情节。这种反其意而用之的炒作手法,成为了当时内陆影片炒作的第一例。还有惠安女独特的装束。

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我们山东登州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将士,擅长诗歌与书法,洞悉军事和文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戚继光旳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王世贞将其列为:岳飞、戚继光、曹操、王守仁、辛弃疾、刘琨、高适、郭登、徐达、黄巢、项羽等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中。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些诗句是戚继光坚定保家卫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8月),在崇武最艰难的时刻,戚继光奉命率军入闽剿倭,连续取得横屿、林墩、平海卫、仙游等大捷。

取得胜利的同时,戚继光也深深地感受到原有建制的明军战斗力低下,虽有后来增调的绍兴籍兵士三千,但在实战中他发现这些兵员并不理想,带着这样的军队,不可能一直打胜仗,所以他决心组建一支全新的部队。

在胡宗宪的支持下,戚继光拿着三千人的批条来到义乌县城。他发现义乌人个个身材魁梧,精气神十足,是上好的兵源,所以,他不惜违令,又多招了一千义乌兵。

四千义乌兵招募完毕后,戚继光立刻将他们带往绍兴的兵营进行严格训练。

义乌兵英勇过人,作战时悍不畏死,经过严酷的训练后,这支义乌兵配合默契,作战十分英勇,成为了大军中精锐。因此,这支以义乌兵为主力的大军被时人称之为:“义乌兵”。后因,在一代传奇名将戚继光的带领下,这支大军百战百胜,斩首十余万级,威震华夏,成了明朝享有盛名的常胜军,故,又被后世赞之为:“戚家军”。

《惠安县志》《崇武所城志》记载了戚继光多次指挥“戚家军”在崇武打败倭寇的战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时当春耕季节,倭寇突然登陆偷袭崇武大岞。戚继光指挥若定,立即命令出击。骁勇善战的“戚家军”运用“鸳鸯阵”,迅速全歼了来犯的倭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倭寇再犯崇武,被戚家军再度击败。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又一次屯兵崇武,他提出全方位加强崇武防务的措施,使崇武石城更加坚固,戚继光多次巡视石城,他遥望烟波浩渺的台湾海峡,挥毫在北城门写下“威镇海邦”。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及崇武所戍军与倭寇的最后一战,是在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指挥大军,水陆并进,全部歼灭入侵大岞的倭寇。自此,东南沿海的倭患得到平息。

巍峨雄浑的石筑古城——崇武,在海滨小城惠安县崇武镇的崇武半岛南端,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

崇武夹在湄洲湾与泉州湾之间,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洲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互为犄角;东邻台湾海峡。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城至今六百多年来,曾多次受倭寇的烧杀抢掠,古城军民凭借天然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捍卫着至今巍然屹立的古城。

明嘉靖、隆庆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誓师崇武,于城内莲花山置中军台,加强操练哨守,城防进一步加强,从此海上始告升平。明末清初,郑成功从起兵抗清到收复台湾,直至清朝两岸统一40年间,一直派重兵控制崇武海域。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瞭望台。四面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内的十字大街相连四个城门。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又加高1.3米。这些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了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

据载,崇武所城建城之前,这里经历元末兵乱,只剩下不到10户人家。建城后,即抽漳州十县壮丁千余名戍此防倭,又从安徽等省调来千户、百户、镇抚等十几名官员,这些官员多是随带家眷,入籍定居,至今还有“百家姓,万人丁”之称。他们是崇武最早的居民,在这里生息繁衍,捍卫古城。

城墙上的垛口共有1304个,据说,恰好与当年的驻军人数相等,一堵堵石块堆砌起来的古城墙,面朝大海,似乎正吹着海风低低地述说着曾经的辉煌;不远处的惠女老婆婆,背靠着古城,似乎正倚着城墙仔细地打磨着将要完工的石雕……

登上古城的最高处远望,映入眼帘的是金沙碧水的“半月沉湾”和“西沙银蛇”天然海滨浴场,而海岩边惟妙惟肖的“神龟戏水”,多彩绚丽的海螺贝壳,古岩兀立的“峰后险石”,以及“白鹤升天”、“狮石照晚”、“玉碧传音”,更使人如临仙境。每当大浪时,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心荡神摇,而每当风平浪静的时刻,几星鸥鹭,三五帆影点缀在画一般的海面上,更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造化。

崇武二字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元初改为小兜巡检司。

明初,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常受倭寇侵犯。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御倭寇,安定民心,南起广东崖海、北至山东蓬莱,共修了60多处卫城和所城,组成了一道与北疆长城相互呼应的东南沿海防线。

明洪武五年(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派江夏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着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崇武地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水守卫的一个千户所。

中国古城众多,城址多选择在平原地带,是为保护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建。崇武古城的选址却是于海滨险要之处。它耸立在小兜寨江湾东侧,负山控海,南临大海,东有乍山、赤山、高雷山;北有丰山、旗山;城中有莲花峰;城墙架于江口山、山庵山等四个小山丘之上,依托地形蜿蜒起伏,宛如一朵莲花。

600多年的崇武古城,早已褪去了保家卫国的使命,石墙、石屋的缝隙里长满了杂草,收藏着岁月的痕迹,收藏着战火风云的故事。

古城老街青石铺砌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的烟火,老街两旁的石砌民居,犹似胶东沿海的石房子透出历史的斑驳,那些红砖厝、木结构的房子也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被战火岁月沉淀的光芒还在。

在古镇的深处,有条以明代千户钱储命名的老巷。钱氏先祖世代镇守崇武海防,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趁明朝大军正在与北方蒙古交战,无暇顾及之际,趁机攻下了沿海诸多城池。钱储带领全城兵民与数倍于已的倭寇,奋战七天七夜,战事惨烈,城内几乎断粮,钱储散尽家财,购得粮米,安定全镇城民心,最终,将倭寇击退。这一战,钱家军的英勇顽强震慑住了倭寇,很长一段时间,倭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贼心不死的倭寇,在三年后的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展开了一次蓄谋已久的偷袭,由于守军缺乏准备,加之大雾笼罩,敌情不明,崇武城门被瞬间攻破,倭贼杀入城内。此时,已卸甲归田的老将军钱储从梦中惊醒,再次披甲上阵,他把家里所有的男丁召集到一起,亲率全家子弟与倭贼在街巷中展开了殊死拼搏,终因寡不敌众,老将军与他的十几个兄弟、子孙,全部战死。崇武兵民浴血奋战,再次击退了入侵的倭贼,但,钱老将军一门忠烈,连同战马全部战死。为了纪念这些英烈们,崇武兵民将他们的遗骸安葬在崇武城外,并修起了一座四柱石亭,令后世子孙世代景仰。

一条条小巷藏于一座座民居之间。走在狭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门终日敞着,人们不急不缓地过着悠闲的日子,院子里的惠女坐在一大堆带壳的海蛎子旁边,熟练地撬开蚝壳,不一会,脚边的蚝壳已堆成小山。

在崇武古城徜徉,可以看见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裤筒,配之那精巧绝伦的头饰,可与蓝天白云相映衬,随着大海波涛而起舞。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奇特风情,给古城风光增添了几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以勤劳贤惠而著称,崇武一带男子多出海打渔或外出谋生,因而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称得上全能媳妇。据当地人说,惠安女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

崇武古城边上的那片金色的沙滩——西沙湾,有座奇特的寺庙,当地人告诉我,那是“军庙”。

“军庙?”上次我来崇武古城时,曾在阳光洒下的西沙湾海滩上,打着赤脚,踩着柔软的沙子,追逐着海风,去聆听西沙湾那首曼妙的歌。却不曾见得有什么“军庙”。

在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民间有着非常浓烈的宗教信仰氛围。每个神祗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庙宇。

“军庙”,也号称“天下第一庙”,和孔庙——“天下第一庙”不同的是,这儿是国内独一无二的专门为牺牲的军人建造的庙宇,里面供奉着27位解放军烈士塑像。

军庙没有游人,乍看上去像座村落里的祠堂,外观跟大部分的闽南寺庙一样,屋顶是闽南建筑特有的燕尾脊,正殿门楣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横匾“天下第一庙”。在正殿的正前方,正中间矗立着一尊石雕像,一位解放军抱着一个小女孩,面朝正前方的大海。雕像下部是开国上将叶飞的题字:“为了人民,死的光荣。”

绕到塑像背后,有简介,大意为:1949年9月的一天,天上突然飞来6架国民党飞机,解放军士兵为了保护群众毅然自我暴露对空激射,当时,有个小女孩被吓得惊慌失措,只顾奔跑。这时,5位解放军战士先后从隐蔽的掩体中冲出扑向小女孩,用血肉之躯为小女孩做掩体。在这次战斗中有24位解放军战士牺牲。小女孩的母亲拉着她一起久久地跪在烈士面前,泪如雨下:“以后你即使喝上一口水,都要记得感恩,你要记得,你的命都是他们给的。”

傍晚,乡人们在附近沙地上挖了个大坑,将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安葬,并按当地风俗,在坟墓上搭起了一间约有12平方米的小房,小房正中摆放一块木板牌位,上写:“廿四英烈之灵”。

被救的小女孩叫曾阿兴,从此,她改名叫做“曾恨”,意为“憎恨杀害解放军的国民党反动派”。

近半个世纪以来,曾恨始终不忘解放军的恩情,四处奔波筹款,于1996年建成这座“解放军庙”,并将同一天在崇武海域牺牲的另外3位解放军英烈也“请”了进来,与西沙湾牺牲的24位烈士合并祭祀,并更名为“廿七君庙”。

崇武历来是海防重地,自古就有祀奉守边固防、为国捐躯的英雄的习俗。当年戚继光在此与倭寇激战,部分阵亡的将士就安葬在西沙湾海边的“和寮公”。供奉着“27位解放军英烈灵位”的石屋就在“和寮公”旁边。

“军庙”大殿的正中处,用玻璃护罩制作的神龛里,上方为“英烈廿七君”横匾,中间为“解放军烈士”竖匾;下方分为两排供奉着27尊用泥土雕塑缩小型的解放官兵彩色塑像,塑像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士形象,身着绿色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腰胯手枪,神采奕奕。

长条供桌上,供奉着十里八乡的乡人前来祭拜时留下的水果、糕点、鲜花等祭品。

每天清晨,当东方海平线上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曾恨都会在烈士神龛前摆上清茶、供品,再烧一炷香,默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绵长久远的思念。

崇武古城还以“石雕之乡”而驰名。几百年来,这里的石雕艺匠走遍大江南北,城内的“惠安女”石雕、“三国人物”群雕、“水浒108将”群雕、“十二生肖”群雕,还有“红楼梦人物”群雕等等,林林总总,在古城沿途随处可见,真是点缀了江山,创造了艺术。包罗万象,姿态纷呈。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刘学高,笔名长风;号流浪行者。沿徐霞客之足迹,寻马可波罗之行踪,追唐玄奘之佛影儿,四十六年来走遍四野八荒,于六合之下,尽行华夏及周边诸多国度。停止写作三十一年,公元二零一八年春,重拾拙笔,开始涂鸦。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刘学高:【河西走廊——武威】(下)

【三秦文学】刘学高:【河西走廊——武威】(上)

【三秦文学】刘学高:【天下黄河穿金城】(散文)
【三秦文学】刘学高:【梅里雪山雨崩村】
【三秦文学】刘学高:【道教仙都三清山】(散文 )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

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杨   强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张怀勤   杨洪民  处  寒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谭文群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梦而诗

刘旭平    冯   彪    莲  生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喝  茶    张晓强

孙传志    吴风平    秦岭人家    

王   飞    水云天    秋日私语    

南友锋    谢亚红    徵蔚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倭前哨”泉州崇武古城游,附行程讲解路线图
惠女风情
0398泉州市(30)威镇海门
临海桃渚古城
霞浦有座义乌城隍庙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崇武镇——忠勇报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