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秦文学】党眉清:【奔赴文学圣殿的贾平凹】(散文)

试一试新的

分享键

本期编辑:张兴军

奔赴文学圣殿的贾平凹

 文/党眉清


初夏的风景浓淡适宜,人生最美的遇见就是在季节的改变中历经生命喜怒哀乐、人生悲欢离合、生活酸甜苦辣,依然不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岁月更迭、四季轮守,四月的芬芳已消耗殆尽,红色五月笑盈盈的如同顶着大红盖头的红妆新娘,悄然而至。
五月的每一个日子,每个角落里,都洋溢着生命不息蓬勃向荣激情的燃烧。五月新上市清甜的大红樱桃与520矫情火红的玫瑰花,在贾平凹老师创作50年报纸展览中偶遇,如同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相逢。两个火红之物在文学的殿堂一但打卡,便双双坠入文学的爱河,爱的火热、爱的生死不离。两个勾魂之物,一个香飘摄魂、令人魂飞心颤,一个甜润勾心、妙不可言。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里,樱桃与玫瑰一但牵手、文学与新闻的缠绵相会,它们天作之合绝配的好姻缘,便撮合成了这半个世纪以来文化盛宴的情深意浓与无限繁华。
5月20日上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人头攒动,展览馆内溢满了人头,黑压压一片。在木南馆长精心策划安排下,精心收集的上千份报纸是平凹老师历经50年写作心血浸润,木南老师历时20多年的精心收藏。历时半个世纪,50年时光的抛光上蜡打磨变得夺目异彩,极为珍贵,历史资料在网络时代成了这绝版。由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老师题写的“穿越只为文学回响”是贾平凹老师文学创作50周年系列活动大幕开启的钥匙。
在展览馆,我仔细观赏平凹老师的字,写得非常劲道,用笔功力很有气势,不愧是大师级文学巨匠。以纸媒半个世纪的底稿,见证平凹老师文学风雨路。平凹老师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断发展。恰到好处的冷漠,反而让人心动欢喜。贾平凹老师是一个充满诗意与哲学的作家,他的文笔优美深邃而富有灵魂,作品中蕴含着对人性、生命、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为生活尽力而为,他把事业搞辉煌,却把日子过平淡。他吞下所有的委屈,终将喂大了他的格局。

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50年的聚集,成为承载文学积淀。半个世纪的精雕细琢篆刻历史的绝版。在五月中旬玫瑰花热销的日子。在这个情人节里,三秦大地古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馆,媒体文化人汇聚一堂,共同庆祝见证全国知名作家贾平凹文学创作走过50年风雨人生路。著名学者肖云儒及媒体各路记者收到平凹老师所赐的爱心玫瑰。我们处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快捷高效的电子产品风云巨变。当墨迹渐隐的报纸时代一去不复返,互联网将人们浸泡在电子海洋中。穿越时光,依然唯有文学能担当此任,宣告文学和生命曾经在场。
文学是时代的见证,新闻是撬动时代的脉搏。那些伟大的时刻,那些凝固瞬间的精彩,在回望中记录和收藏而尤为珍贵。由木南策划贾平凹文学馆和二三里资讯主办的“穿越纸媒的文学回响报纸收藏展”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馆开幕。开幕式上,知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全国知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安文广、《华商报》传媒集团总裁王朝阳等到场助阵。《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以及西安权威媒体人、名人出席此次展览开幕式。
文字是时空的承载,历史的代言者,媒体历史性的把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文字展现。人们通过阅读受到教育,又起到了史科的文献作用。此次展览把全国刊登贾平凹文学作品和各大媒体报道。平凹老师资料都收藏下来,是一种情感的注入,一种毅力的坚守,一种使命的担当。托负起时代的脊梁,构筑了历史性文学的殿堂,这种默默无闻、锲而不舍的精神很令人赞叹。
平凹老师第一次报纸发表的作品散文《深深的脚印》发表在1974年11月24日《西安日报》。自发表此文开始,报纸上刊登平凹老师各类新闻报道,活动内容包括一些早期发表的文章等。清晰记录了平凹老师文学创作之路的脉络。在报纸收藏界有句话“百年无废纸”看报纸容易但收集确要历尽艰辛。为了拿到一份报纸,收集者要走遍很多收集点。
一摞摞尘封记忆的报纸合集,如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寒来暑往。这些贾平凹老师五十年来报纸展出十分难得。得到了业内认可与好评。贾平凹老师发表的第一篇文学类文章是《一双袜子》刊登在陕西工农兵艺术馆编辑出版《群众艺术》1973年八期。。
如今时代的纸刊纸媒如同阳春三月雪的遗迹,很难再见到他们的身影。现在人们阅读方式更多的是在电子阅读中,但对于一位文学造诣很深的当代文学代表性人物贾平凹老师来说,半个世纪的风雨文学路与报纸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深意浓、天作之合的姻缘。贾平凹不仅是陕西文坛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文坛一面旗帜,甚至在世界文坛颇有影响,对世界文学的风向标都有影响深远。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发言时谈到:贾平凹已成为当代文学文坛的符号,是中国文学史和陕西文化板块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文学是时空承载,是历史的代言。媒体历史性把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文字景观展现,是人们通过阅读受到教育,又起到了史料的文献作用。贾平凹在文学艺术界成就,文学创作、书法、绘画、收藏方面所取得成绩,是一种毅力,一种使命与担当,深深镌刻其中。平凹老师那种默默无闻、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震叹、赞叹。开幕仪式上,陕西省作协秘书长王晓渭代表陕西文学馆接收贾平凹文学馆馆长木南先生捐赠的100份贾平凹报道报纸藏品合集本。王晓渭秘书长向木南回赠收藏证书。贾平凹为曾经风雨兼程、一路相伴的媒体记者们送上表达心意的鲜花,致敬每位新闻记录人。
记者与平凹老师专访中,贾老师感受到时光流逝的飞快。曾经热浪冲天的报纸让人难以忘怀。难以割舍情感如同脐带与母体断而不舍,一脉相承。那时候。贾老师每天都要看报纸,一天不看报纸就睡不着。有时候为了看到当天的报纸,大晚上跑到很远的地方找报栏。过去,天下大事都通过报纸来阅读。
通过此次报纸展览,平凹老师看到自己在文学圈所走的路,哪怕豆腐块那么大的位置,都会兴奋不已。当时与报纸那种情感,确实是终身难忘的。贾平凹面对媒体人的采访,感慨很多,并且发自肺腑之言。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记载了一个时代,也记载了一个作家几十年的创作历程,从报纸上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成长。当年是多么的柔弱,多么的幼稚,多么的卑微,怎样一步一步生枝,散叶、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和关注。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促进,深深的感谢媒体朋友。
平凹老师一生投奔文学,便相依为命不离不弃。当初他爱上文学,就决定一生投奔他,朝夕相厮守,夜夜相伴。几十年过去了,他不知疲倦的面对社会始终保持着机警之心,对写作始终保持着饥饿之势。日子是那样的繁杂,生命是那样的卑微,文学使平凹老师自在、振奋,蓬勃发展。
天在赐,神在授,无论高科技互联网如何发展,文学永远消亡不了。因为文学是人与生俱来,也是一种本能。平凹老师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陕西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和《延河》杂志的主编,第九届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秦腔》获得第七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平凹老师认为唯有心灵真实,认真待人,欣喜的接受批评和大胆赞美别人,问心无愧,才能心安理得。
平凹老师的大半生,为人之道,成人之术却是如同《三国演义》中最后的大赢家司马懿一样: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席这次报展活动让与会佳宾收获颇丰,稳定的情绪是一种养分,滋养自己,也治愈了别人。
随着高科技信息化迅猛发展,纸媒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时代异军突起,使传播格局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大量自媒体人成为全民记者,纸媒与网络时代的对抗碰撞中,纸媒成为蝉蜕后的壳,新兴电子网络短视频成为出壳新生体,领舞了新时代的新潮流。
贾平凹老师被当代文坛称为鬼才,多次拿下国家级大奖,是位资深作家。大江大河一般都悄无声息,在当代文坛贾平凹又被称作文学巨匠,是因为他写了许多小说和散文。包揽了国内一切文学奖,像早期的《浮躁》获得了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获得法国飞来费米娜文学奖。世纪文学60家评选结果,贾平凹是文坛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可是大家有所不知,他当初也曾有过百投不中,收到127份退稿签经历。
他30岁写出了《浮躁》;40岁写出了《废都》,一夜火遍大江南北;50岁写出了《秦腔》,后凭着《秦腔》勇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老师成为当代文坛鬼才。他的散文《风筝》《落叶》《丑石》《月迹》等,据统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多个阶段各版本的教材中,贾平凹老师共有34篇作品入选教材。
贾平凹老师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电子网络盛兴时代,但平凹老师依旧坚持用手写作,起码一篇稿子要写三遍。在豪华笔记本上打好草稿。当记者问他为什么首稿要用豪华笔记本写?听完,老师神情庄重的说,初稿是关键的一步,动笔还会要挑个好日子。
平凹老师写作题目喜欢用两个字。他说,作家和匠人一样,都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写作最基本的就是把表达的一件事情写的有趣准确。真正长久的东西是细工出慢活。这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一蹴而就,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那是历经沧桑换来的。有人在奔跑,有人在睡觉,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无目标的人睡不醒,没有躺赢的命就站起来奔跑。奋斗才是人生该有的态度,只有自己努力奋斗,才能换来精彩的人生。人要逼自己一把。也可以很优秀,人性的本质,所有的交换都要付费的。目光要长远,万般努力只为出人头地,低头弯腰只为爬的更高。别人尊敬平凹老师,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勤奋、更优秀。
平凹老师说过,人生是一边酿蜜一边排毒的过程,世上的事情乱七八糟,但真正的好东西,善的东西肯定会存在,恶的东西也会跟随。蜜蜂身上有毒,他却在为人类酿蜜。平凹老师谈到他文学创作这50年来的感触时说:初学写作时,大概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越是写作,越明白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越写越有种敬畏,敬畏大自然,敬畏社会,敬畏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文字,作品是这种敬畏中完成的。他只想把自己体会感悟的东西表达出来,而不是仅仅用一个传奇的故事和一些华丽的句子去取悦读者。
平凹老师善根很厚,与人为善、淳朴厚道。同他打过交道的人,从来没听过他背后说过别人什么坏话。他的耳珠(也叫耳垂)圆润饱满,如同两颗珍珠项链上珍珠子坠耳垂处,面相书上讲若耳珠圆润如豆代表延寿,有康健幸福的晚年。在平凹老师创作50年报展开幕之际,我肆意的挽起了平凹老师的手臂,伸手摸了一下平凹老师的手心。我触摸后感觉他的手很软,很柔顺光滑,如同深秋时节掰玉米棒子的时候熟透露的软柿子,皮薄光嫩,吹弹可破。我轻摸了下平凹老师的手肚,他的手肚凸显饱满,包容性强。手肚厚实饱满,存储功能强大,是双大福大贵、高富大䘵之手。平凹老师一生避免谈政治,问其缘故。他坦然的说道,我只想我接触的人都是正直良善之人。平凹老师三大爱好,喜欢喝茶,喜欢写书,喜欢评论女性。他说喝茶是一种文化,却是混沌世俗中清醒的表现。
2022年度《人民文学》奖在四川泸州二郎镇颁发。4月13日上午,全国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作品《秦岭记》获长篇小说奖。他爱上文学之时,就决定一生奔赴文学圣殿,相依为命。没有物质基础的爱就是耍流氓,过去的岁月在慢慢流逝。这平常看不来,但报纸在那一放,就立马感觉到了文字沉甸甸的份量,报纸记载了一个时代,也记载了他写作几十年来写作的过程,他深深感激媒体各朋友们。
平凹老师讲道:一个人比你优秀,你尽可能放心的交往,因为优秀的人散发正能量;一个人比你有德行、有智慧,你尽可安心与他同行,相信厚德载物,智慧能照亮未来;一个人活的生命比你有质量,你可用心与他成为知己,生命才有高度与宽度。用最美好的心情活好当下,让心灵溢满阳光和花香,才不会辜负美好的时光。平凹老师常说“经见”,经常见得多了,眼界就开阔了。正常情况下,他每天八点必须从他住处到工作室,一直写作到晚上12点才回去,一年四季都是这样。一个人孤独的写作,也不喜欢别人打扰他生活。为了不影响他正常写作,一般陌生人的电话从来都是拒接。我与平凹老师交往几年来,我们间是短信沟通的,一般我的短信平凹老师大都会给我回复。
在写作方面。平凹老师有一个感受,经常说一句话:面对生活一定要有激进之心。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时代一定有敏感,和社会不能脱节,这个社会对我们写作者来说一定要鲜活。领略文学的山水风光,品味历史文化厚重积淀,让文学推陈出新照亮世间真善美。
平凹老师及作家们的创作生活,常常让我想到蜜蜂的采蜜过程,我们讲生活是创作的底色。我们要深入生活,才能将鲜活的生活转换成创作成果,这如同小蜜蜂采集花蜜、转化发酵、蒸发水分持续提纯的过程。生活的花粉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没有花粉的广泛采集,终是无蜜可酿的。最感人心魄的是灵魂震撼所带来的,也只有平凹老师静如大海深流细微的观察,才可能将那么多芸芸众生带进艺术的世界,并在命运这双看不见的手中搅动着不同生活形态,汇聚成混响天宇的交响乐章。
本文图片来于作者。

作者简介

党眉清:中共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日报》通迅员、陕西省摄影协会太白山分会会员、《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中国作家网会员,今生缘婚庆传媒公司总经理。作品在《宝鸡日报》《西安晚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陕西科技报》《中国建材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作家网等媒体上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贾平凹 | 网名“听雪主人”的“平凹版本圈”
贾平凹的投稿之路
贾连友|贾平凹:​从“穷极物理”到“静水深流”
范超:贾平凹先生《带灯》记
东篱‖贾平凹题书名记
文坛佳话■贾平凹与阎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