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秦文学】杨丽冬:【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点击蓝字一起欢度元旦】












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文/杨丽冬

我眼里的妈妈文弱、清秀、安静。她低调,内敛、不张扬,不爱论人是非,也从不参于家庭、邻里、同事间的飞短流长。妈妈皮肤白皙、细腻,妈妈的衣着永远都是那么干净、得体,形象永远都是那么端正、大方。妈妈做事情总是轻轻柔柔,说话也是慢声细语,妈妈的家也永远是一尘不染,干干净净。从小到大,因为妈妈,我有着无以伦比的荣耀和幸福感!

就是这样一个妈妈,五十年代中期,从川南一个叫曲湾的小山坳走出来,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医务工作者,这其间有着许多我意想不到的经历。当我知道那些经历后,不得不重新认识一下我眼里这个看似柔弱的妈妈。


妈妈兄弟姐妹九人,四个弟弟,四个妹妹,妈妈排行老大。在儿时的印象中,四川老家的舅舅、姨娘经常来我们贵阳东站的家。他们和妈妈的关系都非常好,都称妈妈"大姐"。


小时候,我和哥哥是一对天敌,整天吃饭也吵,睡觉也磨。一见面说不上两句话就得打。我人虽比他小几岁,但是勇敢,打不过也和他拼。常常是哥哥在我不依不饶的哭喊和死缠烂打的坚持中吓得落荒而逃!我也从不喊他"哥哥",爸爸常无可奈何地说我和哥哥是"龙虎斗"天生犯克。而妈妈和她的弟弟妹妹们都好得出奇,从来不见她们吵架,这倒是让我好生纳闷。
1986年春节,外公七十大寿时,我和妈妈一起回到了四川老家。几个在外地工作的舅舅也都相约回老家给外公祝寿,大家欢聚一堂好不热闹!在这期间我明显感到妈妈所受到的推崇和尊重。亲戚们听说"大姐"回来了,都从山坳的四面八方赶来。"大姐、大姐"的叫声不绝于耳。除了晚辈,"大姐"成了一个通称,不但同辈的这样称呼,就连长辈们也都一律这样称呼。
妈妈在哪里,哪里就聚拢一群人,孩子们更是哪里热闹往哪凑。妈妈把带来的瓜子、糖果、特产分发给孩子们吃,另外每个孩子十元钱。拿到钱孩子们都高兴坏了,有吃的,有玩的,大姨还给钱花,这个年过得好安逸哦!
 
外公有一个嫂子,妈妈称"伯娘"。"伯娘"家和外公家住在一起,外公住东头,"伯娘"和她的儿孙们住在西头。

"伯娘"眼睛长白内障已经失明多年了,老人家眼睛虽然看不见,记性却相当好,多少年前的事情还记得清清楚楚,亲戚中谁的生日是哪天她都不忘。妈妈来到"伯娘"的家,我看到的"伯娘"背驼了,手里拄着个棍子,身上穿的衣服却干干净净。"伯娘"拉着妈妈的手不停摩娑着,说着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开心的泪水从她那失明的眼眶里流淌出来,那份怜惜和慈爱令人动容!

妈妈说,"伯娘"年青时就爱干净,又能干,家里家外、收拾得利利索索。"伯娘"心地善良,照顾公婆、孝敬老人。妈妈说"伯娘"年青时最喜欢妈妈,赶场、回娘家都把妈妈带在身边。

在老家期间,我看到舅舅和姨娘们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妈妈商量,妈妈也总是很谦逊地让大家拿主意。妈妈不爱多言多语,也不爱抛头露面。在老家的日子里,从亲戚们的语气和态度中,我感受到了老家的亲人对妈妈的亲近,但让我感到更多的却是对妈妈的尊重,这多少让我有些特别的感觉。

多少年后,我和妈妈唠家常,我问妈妈:"我怎么觉得那些舅啊姨的,对你那么尊敬,你们之间不像寻常的兄弟姐妹,倒像是客人一样?"妈妈一听笑着说:"我在家是老大,从小又是在我的外婆家长大,总共在家里也没有呆几年,后来又出去上学,接着就工作了,所以跟弟妹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几个小点的弟妹就更没在一起了"。听妈妈这样一说,我才明白了。
妈妈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就深得父母的喜爱。妈妈的外婆更是疼爱这个外孙女。随着妈妈后面的弟妹相继出生,加之妈妈的外婆身边没有小孩甚感寂寞,于是在妈妈二、三岁的时候就把外孙女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生活。妈妈说小时吃饭挑食,菜只吃两样,一样是泡的酸菜,一样是精瘦肉,一点肥的都不吃。妈妈是老大,穿戴都是新衣服,穿小了才轮到下面的弟妹们穿。


有时妈妈的外婆去看女儿把妈妈带回来,妈妈的弟妹们看见长得白白净净,穿戴得漂漂亮亮的"大姐",都站在一边怯生生地看上半天才试探着问:"大姐,你这次多耍几天嘛!你不要忙着走嘛!"潜意识中弟妹们已经把"大姐"当成了客人。妈妈该上学才回到父母身边,妈妈的小学一年级是在离家不远处一个叫"梓桐观"的道观里上的。听老家的人说,妈妈上小学时读书就知道用功,晚上点油灯看书到很晚,一直都是下面弟妹们的榜样。妈妈自己也说,那时油灯都舍不得点,生怕浪费钱。


妈妈下面是二姨,妈妈讲,二姨是受苦最多的一个。几乎下面的弟妹都是她带大的,整天帮着外婆干家务。我问妈妈:"是不是外公、外婆偏心不让二姨读书啊?"妈妈说每个孩子外公、外婆都让读书的,二姨读书不好,自己不愿意读。

下面弟妹中大舅最懂事,有长子的样子,能吃苦,凡事都懂得谦让,跟妈妈关系最好。二舅脾气是最浑的一个,发起脾气来不得了。挨外婆打时,要是打不疼,他跑,要是打疼了,他就把脑袋伸到外婆面前,非要让外婆打,不打还不行。常常气得外婆捶胸顿足没有办法。
 
三舅最老实,天天帮着外婆背衣服下水塘。二舅看见了,偷偷对三舅说:"你不要帮她洗"。外婆最心疼这个能帮她洗衣服的三儿子,经常偷偷塞一个煮熟的鸡蛋给三舅。三舅就一如既往地帮外婆背衣服下水塘。

我没有见过外婆,听妈妈说,外婆个子不高,是个心灵手巧爱干净的女人。外婆干家务,做饭,做一家人穿的衣服和鞋……家里那么多孩子每一个人身上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白衬衣的领子穿破了都是雪白的。我纳闷,那时没有肥皂、洗衣粉,天天用什么洗那么多衣服。妈妈说用皂角(我在贵阳时看到过皂角树,树上结的皂角像刀一样),还有烧过的柴灰,里面含有碱,洗出来的衣服是很干净的。


妈妈说,我的哥哥出生后,外婆还专门为哥哥做了一顶帽子,外婆亲手在帽上绣了花。可惜我没见过,我想那一定很漂亮!我出生时,外婆已经过世了。在外婆的坟前,我只有在心中想象着外婆慈祥的模样,祝福她老人家再也不用操劳,在天堂享福!


妈妈在父母身边上了一年小学,又回到了外婆家上了两年学。妈妈在外婆家上学的地方是一个寺庙,叫"回龙庙",墙壁的四周是各种各样的泥菩萨和塑像。后来妈妈又回到父母身边上完了小学。

六年的小学结束后,妈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中学后,妈妈就开始了住校。妈妈说那时上中学每月生活费才五元钱,而个人可以申请三元钱的生活补助。实际一个月只需交上两元钱的生活费。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外公总是挑些家里的谷子、拿些家里鸡下的蛋或是喂的猪换些钱。

妈妈就读的"五福中学"离外婆家有三十多里的山路,妈妈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每个周末,放学后,妈妈都一路小跑,翻山越岭往家赶。那时没有表也没有钟,也不知要走多长时间。有的时候,到家了,天还没黑呢!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遇到下雨或下雪,生怕把脚上的布鞋弄湿踩脏,就干脆赤着脚往家跑。几十里的山路,甚至有时是冬天下雪的时候,那画面,只是想想我都觉得不寒而栗!

妈妈还说过有一次和同学走了二十里的山路去一个地方看演出,那场戏演的是《刘胡兰》,妈妈说真有把锄刀,演得跟真的似的。看完戏后又走了二十里山路回到学校。

妈妈中学毕业后,老师说可以考中专,也可以考高中。家里祖辈都是农民的外公、外婆谁都不懂关于考学的事情,更谈不上能给予什么样的意见和参考。当从老师那得知中专三年毕业后就可以工作挣钱,妈妈就决定考中专。

填报志愿的时候,妈妈看到有运输学校,有卫生学校,还有农技学校,不知道都是干什么的。后来听同学们议论说农技学校是种苹果的,妈妈一想,四川没有苹果,种苹果一定是件很好玩的事。听说运输学校是搞货物运输的,觉得有车坐好舒服。最让妈妈心动的是卫生学校,那时不知道卫校是学医的。因为妈妈爱干净,觉得能上卫生学校最好!

那时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成都、重庆这样的城市读书。于是就将成都铁道卫校填报了成了第一志愿,将重庆铁道运输学校作为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填的就是那个被曲解成种苹果的农技学校。


在家等通知的日子是漫长的,凭感觉妈妈认为自己考得应该不错。眼看要到正常开学的时间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有一天早上,妈妈对要去赶场的外婆说:"你去邮政所问问有没有我的通知书,这两天应该到了"。外婆到了邮政所询问,工作人员回答没有。外婆回来后,妈妈一听着急了,不由分说自己跑到邮政所。看到那里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问:"有我信件没有?"那人回答说:"你妈妈来问过了,没有"。妈妈一听态度坚决地说:"你再给我好好找找"。那人打开抽屉,一堆信件中,一个标有成都铁道卫生学校的信封赫然出现在面前,上面醒目地写着收信人的名字,那正是妈妈的名字,信封里就是录取通知书!


拿到通知书一看,妈妈更着急了,通知书上标明第二天上午在指定的地点集合。那么多的手续要办,先要去生产队开证明,还要去公社盖章,再去区政府办理迁移户口相关手续。仅剩的半天的时间,只够去生产队和公社开证明和盖章的。区政府离家有三十多里的山路,即使赶到区政府也下班了,可通知书上写着第二天就要携带所有的手续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集合报到啊!而集合的地点也要坐几小时的火车。

时间紧迫,外公和外婆急得手足无措,可看似文弱的妈妈却异常镇定,交待外婆把衣服和行李先准备好,第二天早上送到离家不远的下坝火车站。而妈妈连夜赶往区政政府一大早办完手续后就直接上火车,路过下坝火车站的时候,让外婆把行李递上车。

交待完毕,半夜也不知几点钟,妈妈就起身前往区政府。三十多里的路,翻山越岭,没有灯,也没有火,天上还下着小雨,妈妈赤着脚,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来到乡政府时,天刚蒙蒙亮。一位工作人员一开门,看见妈妈在大门前就问:"这么早,你有什么事吗?",妈妈回答说:"我来办理上学有关的户口迁移手续"。那工作人员一听,吓了一跳,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回答:"我是从青泊连夜走来的"。那人一听,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话也没多说,很快地为妈妈办理了手续。

从区政府出来,妈妈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火车站。到了车站,洗了脚,穿上鞋,登上了开往江津的列车。途经下坝车站时,外婆已经在那等候多时了。接过外婆递上的行李,这行李是用外婆陪嫁时的软面皮箱装着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列车终于到达江津车站。下车后,妈妈找到了指定的集合地点。谢天谢地!总算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妈妈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此,妈妈的人生也展开了新的一页!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亲爱的母亲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













作者简介





杨丽冬:新沂作协会员。热爱文字,用文字呼吸。喜欢声音,用声音倾诉……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丽娇 | 稻香
【女人故事】 我的妈妈不见了
节日特刊 || 我与母亲的老照片:炊烟依旧 母亲的笑容印满年份的慈祥
娘的一生(谨以此文献给我逝去的母亲)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是这几种人
何必客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