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读论语滋味长09

(一)观观不对观观对

观观不对:任何人的三观都不会完全一致的。

观观对: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三观。

世上没有真正的共情和感同身受。哪怕共同经历,人类的悲喜也并不完全相通。一个人变得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透过它,人可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与它互动。

世界观是一种认知框架。它从客观实践中产生,并反作用、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环节:知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学和道德……

举例来说:

人们对于实践活动产生的因果关系有各式各样的理解:单向的,循环的,或是螺旋性的。

单向的世界观会产生一神教的观点,认为世界历史只有一种方向,世界有究极的初始状态,并且将会在某个时间点结束,如同基督教所说“我是开始亦是终结”。

循环的世界观则认为世界的状态是系统性而不断循环的,如同四季不断更迭,例如佛教的轮回。

因果关系理解还左右着人类思想的其他层面,例如历史观、政治观和理论观:民主、独裁、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有了线型和非线型的不同世界观,便会产生对行动和事件的不同理解,进而产生种种对立。

自由意志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原则是简单的法则,他们总是维持稳定不变,在科学上它们称作经验主义;

决定论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原则是由动态的系统组成,在科学上称作理性主义。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的人生观包括了社会关系模式、消费模式、娱乐模式和穿着模式:

律己主义、禁欲主义、爱书族、健身族、嬉皮 、追星族、 穷游族、单身族、奴族、御宅族、月光族、炫耀性消费、数码族、吸毒者、素食者 、简约生活族……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一个人拥有某种“人生观”,这意味着他可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许多组行为当中选择出其中之一。

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

有益的事物才有价值。对有益或有害的事物评判的标准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进而产生不同的文化。

价值观是可变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价值观都存在着,它有最大价值、第二价值、第三价值、第四价值……一直排列下去,比如有人认为爱情比钱有价值,有人认为钱比爱情有价值。

人只会想他认为有价值的和他能相信的,想了之后才会产生行动。没价值的和不相信的,任何人根本不会想更不会做。

物品的价值大致分为金钱价值、独特价值、纪念价值、体验价值。面临抉择时,人只会选择他认为价值大的或价值靠前的。

价值顺位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是面临抉择时的重要抉择依据。

(二)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段在讲如何从孝道上培养君子之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换位思考)。

几:事情在它最初、最微小的发展阶段,任何人尚未察觉它发动的时候就叫作“几”

谏:规劝

孔子说,服侍父母要用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规劝,如果父母不听从。仍要顺着父母的习惯做事情。自己多干点就多辛苦点,不要去埋怨父母。(从父母开始慢慢培养责人之心责己的君子之道。)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段在讲如何从孝道上培养换位思考。

孔子说,父母健在的时候,尽量不要出远门(让父母操心),如果要出门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去哪里了(让父母少操心)。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段与学而第一1.11重复。

为什么重复呢?也是值得品味的地方。

换位思考很重要,如何修炼换位思考呢?从孝道开始修炼。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段在讲如何从孝道上培养君子之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

孔子说,(换位思考有多重要)就拿父母的年纪说吧,作为孝子必须要知道父母的年纪。喜其寿,惧其来日之无多。喜惧一时并集,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啊!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这段开始讲如何修炼“信”,与事父母几谏的修炼方式映照的品味。

言之不出:慎言

事父母几谏:用父母察觉不到的方式规劝

孔子说,之所以要敏于行而纳于言,是怕说出来做不到啊。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这段是将如何减少过失的方法。

约:约束

孔子说,(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用流程管理)约束自己的欲望,这样的话很少会犯过错。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明事理的人说话保守但做事积极。”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德:(按照规矩办事)正直的人

邻:亲近的意思

孔子说,按照规则制度办事的人不会被孤立起来,绝对会有人来亲近他。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段用子游的观点继续讲换位思考。

“君”和“友”是社会关系,与“事父母”的家庭关系是不一样的。

事父母要几谏,那么事君、事友要不要几谏呢?

子游说,对国君的不足一直规劝,会招致羞辱;对朋友的缺点不停劝诫,会疏远关系。

从社会关系上提供论据支持孔子的论点:“事父母几谏”,进而修炼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换位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好脸色就是孝道
父母在,不远游
微 情 感
孝道[169]-如何理解儒家的孝道?
《本自具足,何其自性》 “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观”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