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oodRx的启示:有药、有未来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本文作者:慕哲说,保险科技基金投资人,专注于围绕保险的健康、养老和科技生态。欢迎通过小小观(微信ID:BunnyFinance)联系作者沟通交流,作者另有“彩蛋”相赠!

GoodRx是一家“药品”的比价网站,Rx是处方药的缩写,GoodRx就是好的处方药。公司成立于2011年,2020年9月成功登陆美股上市。

GoodRx的模式很简单,帮助C端用户找到指定的药品,以更优惠的价格(给与药品优惠券)和更便捷的方式(附近药店或邮寄),并从药店或药品中介那里拿到返利;同时为了更好的卖药,收购了一家在线问诊公司HeyDoctor。

这是一家从“卖药”开始反向切入在线问诊领域的公司,商业逻辑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完全相同,靠卖药的利润反哺在线问诊,同时也让问诊业务推动医生开出更多“处方药”。

通过对GoodRx的研究和思考,慕哲开始认识到“有药”才有未来,并重新评估平安好医生(这类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前火热的“医、药、险”创新的代表公司(镁信、圆心、思派等)该往哪里去,也同样值得思考。

GoodRx的业务模式

美国每年药品销售是8000亿美元的大市场,其中5240亿是传统模式的处方药,医生开处方后,患者自行在医院或药店购药,最后到保险公司报销;2500亿是在线问诊的处方药;以及300亿的药厂品牌药(品牌药brand medication,与患者一般购买的仿制药generic medication相对)。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慕哲说公众号

公司通过打广告获取C端客户来,通过两个路径来卖药:

一是直接搜索药品名称;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慕哲说公众号

二是先找个医生在线聊聊,然后开处方药。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慕哲说公众号

然后客户可以选择通过拿到“所需药品”的折扣券,包括免费的折扣券(任何人无需注册都可以获得,在不同零售店的优惠不同),会员折扣券(GoodRx付费会员才有的折扣券,优惠力度更大)以及邮寄方式。

资料来源:公司网站,慕哲说公众号

最后客户可以手机app上展示,或者拿着打印出来的Coupon到药店享受折扣价。

资料来源:公司网站/邮件,慕哲说公众号

一旦这笔交易发生,药店(或药品中介PBM)就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给GoodRx。这种到店团购消费,和国内早期的餐饮团购消费很像,用一张优惠券,而不是全线上的消费体验。慕哲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药品消费产业链较长,公司目前无法对所有合作方(包括药店、药品中介PBM、药厂)做到完全的信息流和支付流的即时整合,或者说这样的整合成本调高;

第二,即使公司愿意花钱做整合,虽然对C端掌控力度更好,但未必比原有的基础设施效率更高;

第三,产业链上的药厂、药店及药品中介PBM都是强势方,并不愿意接受一个小公司GoodRx制定的规则。

业务的两个核心:让多少利益、增多少效率

GoodRx的业务模式很简单、很清晰,说白了就是一个药品比价和在线零售商,赚取的就是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关键在于两点:1)能给C端带来多少让利;2)获取C端客户消费的效率如何。

让多少利益

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2019年药品GMV约25亿,为消费者省了71%的药费(相比于药品零售价),即为消费者省了17.75亿,而当年公司收入3.8亿,占GMV的16%。相比于2016年,公司在为C端消费者争取的折扣价(相比于零售价)多了11个点的优惠力度,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交易返点率6个点。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慕哲说公众号

公司月活用户从2016年的113.8万增长到2019年的427.2万,议价能力当然有所增强,有上述表现非常合理。而且随着公司月活用户和交易量的增长(月活用户约50美元的药品消费额/月),公司有可能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慕哲说公众号

但这件事反过来想,药价零售价的87%要么让利、要么付给GoodRx,还不算上药品中介和药店自己的收入分成,可见“药价”的弹性空间极大,至少在10倍以上。因此,如果美国效仿中国做带量采购,同样可以把药价砍到脚踝,这只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意愿而已。GoodRx以及药品中介赛道的隐形冠军(如MedImpact、Navitus、Optum等)已经能够做到这点,并且这些公司也为商业保险公司服务,其中Optum则是联合健康(United Health)的全资子公司。试想一下,如果再把这些“带量采购”力量集中起来,药品价格优惠的空间还可以被进一步释放。

增多少效率

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成本结构中最大的部分是销售费用,2019年3.88亿中,46%是营销费用(即1.77亿),其中C端的广告投入达1.64亿。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慕哲说公众号

也就是说,公司2019年要投入44美元广告费(1.64亿美元/369万月活)来维持1个月活用户,而单个月活用户会带来677美元的药品消费GMV/年,并给公司贡献108美元的收入。

从 “Ads Cost / MAU”指标(单位月活客户需要的广告费)来看,最近三年维持在45美元以下,即单位贡献收入是其两倍以上。这说明:第一,只要保持现在的广告投放效率,就能赚钱;第二,公司收入规模做大以后,能够覆盖同比增长的广告费。从而产生正向循环。

此外,公司提到收入的80%以上是来自于老客户的复购,那么简单计算一下新老客户的单位价值贡献:

1)2019年的7700万收入(3.88亿的20%)由新客户(约135万月活)贡献,单位客户贡献是57美元,单位获客成本是130美元(假设所有广告费用都是用于获新客);

2)2019年的3.1亿收入(3.88亿的80%)由老客户(约234万月活)贡献,单位客户贡献是132美元,几乎没有获客成本。

所有的获客投入,在第二年就妥妥的赚回来,可以说该业务的效率相当高。附带的结论是:1)药物的复购性非常强,尤其是对慢病人群和无医保人群,对低价药品的需求粘性几乎是100%的;2)药物的复购金额在提高,这是与老客户粘性增强和更多药费开销有关。

镁信、思派是中国的GoodRx吗?

从产业链的角度,一般可以分为药品流通(B2B)和药品销售(B2C),而其中的边界,不止是今天线上时代,其实早在线下时代,就已经被打破和模糊,比如国药既有药品流通,也有自己的2C药房。这种“破界”,会在线上演进的更加激烈。

资料来源:慕哲说公众号

阿里、京东最早开始药品电商的生意,没执照的先是跑腿买药,有执照的可以自己线上开药、导流卖药;一次性的生意不如会员类生意稳定,因此一些创业公司(镁信等)打起了慢性病管理(比如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的主意。值得一提的是,刚完成10亿融资的“镁信”,其创始股东是上药集团。

所谓的“医、药、险”概念,不过是传统的线下生意,在线上重新做了一回,即“传统模式的复刻”。或者说,是传统的国有药品流通和销售企业,为了迎接互联网而选择的“混合所有制”和“向民营开放”。

若论价值,这类创新公司提供的价值仍然有限。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消费者买药是从医院药房买的多,还是药店买的多?第二,消费者买药是用医保的多,还是自费的多?作为投资人/机构,只需要想明白这两个问题,就能清晰理解:大厂(阿里、京东、平安)所图者大,因为他们搬到线上的是全套,而这不是一家创业公司能投入的。

虽然GoodRx收购了HeyDoctor,也开始做线上开药这件事,但和Teladoc等巨头的距离仍然非常远。在能力构建上,从问诊到卖药更顺畅和容易,反过来做则难得多。

从GoodRx产生的三个思考

第一,如果说GoodRx有竞争壁垒的话,除了客户基础和品牌之外,公司还剩下什么?数据库?

GoodRx的商业模式和核心指标都很清晰,而其基础在于从产业链多方(包括药品中介、药店、药厂)获得实时的、准确的、优惠的药品价格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过去因为不透明而让消费者吃尽了苦头,如今被整合了起来而具有很高价值。而其难点,正因为产业链的多环节和多玩家,并且和客户所在地理位置相关。

这有点像车辆零配件价格数据库,因为多玩家、原厂/副厂、多地区等因素,导致车辆零配件的价格数据,展现出的丰富度极高。而国内精友、国外CCC等公司早年在这方面投入力量,建立起这个基础库,如今就极具价值。

第二,如果GoodRx不需要每年投入这么高的获客费,是不是就成了一部毛利90%以上的“赚钱机器”?

因为GoodRx是一家从零开始的2C创业小公司,所以高昂的获客费不可避免。可是如果其业务嫁接在一个有巨大客户基础的大公司上呢?

美国的在线问诊领域巨头Teladoc,拥有千万会员基础,并且在问诊和慢病管理方面已经做到盈利,再叠加GoodRx的卖药类业务,可谓“如虎添翼”。Teladoc若想继续其收购封神之路,GoodRx这类公司是很好的标的。

而国内的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就是构建在这样的逻辑之上。

第三,如果一家在线问诊公司(比如Teladoc、平安好医生),叠加了“开处方药”业务,那么价值几何?

回想一下,医院的收入和盈利大头,本来就是 “卖药”,而非“挂号”。国内医院,包括医生,都是靠卖药返点来养活被消费者普遍低估了价值的“问诊”服务。

美国的医院,在奥巴马医改方案下被限制了收费能力,也重新走上了“卖药赚钱”的老路。

所以说,这不过是传统模式从线下搬到线上的“完美复刻”。毕竟“药”是需要医生“带货”的,医生是需要靠“卖药”养的。此前对平安好医生的评论过于“苛责”了。

慕哲认为有必要对平安好医生的业务和价值做一次重估,即,假设按照每年3亿次在线咨询,其中20%发生“开处方药”,每次药品价格100元来估算:1)收入就会多出来60亿(相当于2020年收入翻番)。2)对标健康商城10%毛利的话,利润就会多出6亿。

如果在线问诊之后开的处方药,能够使用“医保”支付的话,那么消费者采用这种方式的意愿将会更高,收入和利润向上的空间极大。

写在最后

正因为上述思考,慕哲把标题定位“有药、有未来”,并做出四个预测,两年后可以复盘预测是否准确:

第一,GoodRx这类卖药业务,会被Teladoc或是其他巨头收购(前提是美股泡沫破灭、价格合适的话)。

第二,平安好医生的收入,会随着“开处方药”及结合“医保”结算这两件事,而有大幅度提升(平安客户在湖北省的在线问诊和处方药,已经可以用医保支付),在2021年就会有体现。

第三,“医、药、险”概念会更加透明,药品流通和销售会进入补贴大战(如当年外卖团购一样),大厂(阿里、京东和平安)会把小公司吞并或挤出去。今天的创新公司如果不找到深耕群体(如糖尿病)或赋能点(如数据库),则未来无任何立足之地。

第四,国内会出现若干家药品数据库的服务商(或叫药品流通中介),主要为商业保险公司服务,现在早期做“医、药、险”的一些公司会介入,但也一定会有大型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对标就是车险领域的精友。

PS. 本文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合理假设和商业推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因近期文章的发布,慕哲很高兴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欢迎更多同行切磋交流。本文感谢ZH同学提供的宝贵建议和行业洞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一个千亿市场:网售处方药将全面开闸,医药电商融资频繁/国外案例GoodRx独家分析
市场观察:成立七年估值近30亿美元,“另类”医药电商GoodRx的狂飙之路
三年上市路,微医还没跑进港交所|甲子光年
资本已至强弩之末,叮当快药IPO输血不成将何处何从?
安徽连锁药店华人健康冲击创业板,区域性限制难破,新盈利点待寻
关于医药电商模式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