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十九章 修行人只有理解这一章,才能悟得大道的门 这
《道德经》第十九章 修行人只有理解这一章,才能悟得大道的门。

这一章名为还淳,即归于大道的方法,很多人慕道,但苦于没有正确的途径,虽然四处拜师,但因为自身功德不够,终是名师难遇,“正”法难闻。

解此一章,必修行有成。

还淳章第十九(白玉蟾祖师注解)

绝圣(任其天然)弃智(寂然无念)
民利百倍(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绝仁(听其自尔)弃义(皇恤有余)
民复孝慈(安时处顺)

绝巧(忘机)弃利(泯虑)
盗贼无有(心兵不起方寸太平)

此三者(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此为修行大要,切记之!
以为文不足(使其使然孰若自然)

故令有所(属应无所著洞然无我)
见素抱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如果这一段理解有难度,我们再看一下《清静经》中的段: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能遣之者,是将一切杂念遣逐他方也。
内观其心者,是瞑目内视也。
心无其心者,念头从心而发,连心都没得了,看他从何生也?
外观其形者,是瞑目外视也。
形无其形者,心生形,连形都没得了,看他心从何生也?
远观其物者,是瞑目远视,天地、日月、星辰、山河、林屋都没有了,看他身又生于何处也?
三者既无,是言心身物都似乎没得了。
惟见于空者,是言天地人三才万物,为有一物,混混沌沌,只有虚空,常为了却,故曰惟见于空。以外而言,乃是虚空,以内而言,乃是真空。真空者,自身之玄关也。经云:三界内外为道尊。老祖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又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金刚经云: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临济禅师云:真佛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以忘形守道为妙。可谈世间,有等愚人,不但不能忘其形,而且将此假身认为真身,饱酒肉以肥此身,恋美衣以饰此身,爱美色以伴此身。至于修炼,无非八段锦、六字气、一切都在色身上搬弄;或者服三皇药草、五金八石,以为外丹;或者行三峰采战之功,将年幼女子,以为炉鼎,把女子之精气夺来,名为采阴补阳;或者吸精气以为补脑;或者服红铅名为先天梅子;或者服白乳以为菩提之酒;或者枯坐以为参禅;或者收心以为炼性。种种旁门,三千六百,难以尽举,都在色身上作事,地狱里找路,不但补脑成仙,一旦阳气将尽,四大分驰,一点灵性,永堕沉沦,而肉身何在之有也?呜呼!真可叹哉!
金蝉子诗曰:虚无一气成仙方,空觉色身觅性王。功满三千丹诏下,超凡成圣步仙乡。
紫清真人诗曰: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杳瞑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
翠虚子诗曰:无心无物亦无身,得会生前旧主人。但是此中留一物,灵台聚下红砂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
王弼老子注(全本)
《道德经》心译 | 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宇宙的因果定律!(四十八)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圖註)
《清净经》: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赵妙果连载686:以宁静之心拥抱道,身中的天地才能风和日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