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凭什么让别人帮你?

让“别人”成为“自己人”

如何更好地让“别人”成为“自己人”?一些常见心理学原则可以归纳,比如:

? 人们愿意帮助"自己人"——你的品味、你的思想、你的兴趣,都可能让"别人"觉得你是"自己人"。

? 人们愿意帮助那些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的人——让自己的梦想,成为"别人"的梦想的一部分。

? 人们愿意帮助有礼貌、积极向上、乐观与有奋斗精神的人——对美的欣赏与追求是人的天性或者本能。

? 人们愿意帮助能够"帮助"的人——不要让"帮助"成为"别人"的负担。

从社会心理学教材中,还可以找出更多原则,不过最重要的一条应该记住的是,人们愿意帮助对于自的帮助給与积极回应与正面反馈的人。

相信世界上存在愿意帮助自己的"别人"。并且尽可能地让这些人群越来越有层次感、战斗力,最终构成一个完善的“人际金字塔”。

? 第一层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层,也就是秉承公平原则或者交易原则的“外人”;

? 第二层则是由“交往性”、“自己人”与“身份性”、“自己人”构成。前者是“朋友”——“朋友”们并不存在应该帮助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不要将朋友的“真有之情”混同于“应有之情”;后者则是欠“人情”的人,(比如,婆婆家的人)——人情总是要还的。

? 第三层则是“自己人”——少而精,这是最后的避风港。如下图所示:

每一层各有多少人呢?你需要多少朋友?如果按照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给出个具体答案,最顶层只有7人。那种你在机场遇到,不打招呼不好意思的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150人左右。如下图所示,这是根据人类学家邓巴研究给出的一个理论模型图。

求人办事,如果担心“丢面子”,即使生活压得你踹不过气,还是不主动寻找“别人”的帮助,那么,你有可能总是在闷闷不乐、感慨怀才不遇,从此怨天尤人,认为世界上就是没人愿意帮助自己。当因为某些机遇,成功发家,这个时候,却颇为记恨那些当初没有帮你的"别人",那是"别人"的错还是你的错?

对“别人”持有善意

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发现,善意和幸福之间的密切关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善良的人们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并拥有更多的幸福回忆。令人诧异的是,不仅仅是实际的助人举动,仅通过为期一周的对善举的记录,人们就会变得更加幸福和感恩。

如果人性是趋乐避苦、追求积极体验而非消极体验,当他人的痛苦是我们忧伤的原因时,我们会努力去消除他们的痛苦、以便使自己感到好受一点。所以,伸出援手,会让自己更快乐。

同样,当我们能够预见自己做了什么后、他人可能产生的愉悦,这种想象中的属于他人的愉悦,在自己的内心中可能也能达到同样的强度。我们能够体验到这种主观想象的他人的愉悦(想象当你给别人一个惊喜时,就会有这种感受吧)。这样,快乐就加倍了(助人的快乐和想象中他人的快乐)。反之,当他人没有因我们的“善举”达到期待中的那般快乐时,这条规则也同样适用。

小结

对“别人”持有善意,主动去帮助别人,在给“别人”变成自己“自己人”机会的时候,同时也给了一个让“自己”变成别人的“自己人”的机会,将让我们的“人际金字塔”更厚实,人生更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人凭什么帮助你?
【转载】“别人”凭什么帮你?
“别人”凭什么要帮你?
思念
9月29日 每日祝福
给 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