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聪明人的喇叭总要吹得单调些”|翻书党
(威斯坦·休·奥登 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年,20世纪杰出的英裔美国诗人,抗战时曾到过中国战场,写有《中国组诗》。)


原来书评可以这样写——读奥顿的《序跋集》
 
 
“牛津人的喇叭总要吹得单调些。”
——奥登,依我们所见,序跋集
 
 
在我读过的奥登的书评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未收进《序跋集》的一首诗,《悼念叶芝》,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哀歌。
《悼念叶芝》,我读的是穆旦翻译的,对照着原诗读过,也听过奥登的原声。尽管这是一首诗,一首非常有名的悼亡诗——当布罗茨基还在俄国的时候,读到了这首诗,深受影响,后来与奥登结下了往年交。
当我读完奥登的《序跋集》,我忽然明白,《悼念叶芝》,某种意义就是一篇以诗的形式呈现的书评!当然,没有人会把它当作书评。但我既愿意把它当作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哀歌,也可以作为一篇以诗的形式呈现的杰出的书评。
因为,这首诗某种意义也体现了奥登书评序跋的风格。
与我惯常的对书评序跋的理解不太一样——通常意义上,我们说序跋书评,都是对某部具体作品做出具体的评价推介,但奥登的序跋书评不同,他的这些文字,往往超越了某部具体作品,不仅关涉作者的生平和其他故事,甚至是一段浓缩的文明史,一篇浓缩的历史文学艺术理论!
比如《序跋集》第一篇《希腊人和我们》,是奥登为自己选编的《袖珍希腊读本》写的序,是一种风格;为《十四行诗》写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又是一种风格;为《亚历山大﹒蒲柏:天才的教育1688-1728》写的序《文明的声音》又是一种风格……
序跋书评竟然可以这样写!
这种书评的写法,奥登不是我第一个读到的作者,但是,他的《序跋集》却是如此密集地将这种写法呈现于我眼前。
更为令我吃惊的是,《序跋集》文字所涵盖的内容,横跨文学、神学、哲学、艺术甚至日常家居——他还为《饮食的艺术》写了篇导言《生活的厨房》,在文章中他提出历史学家小说家应该给予民族、民众和个人饮食习惯以关注,因为历史就建构在这些生活的细节之上,他在文章中还引用了林语堂的话:“爱国主义只不过是热爱童年时所吃食物而已。岂有他哉?”——这部“跨界”的书评,材料翔实,逻辑严谨,纵横捭阖,显示了奥登不凡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
但是,奥登自己说,在1930年前,也就是他23岁之前,“我从未翻开过一张报纸”!
但是,“我从十五岁开始就很确信自己将来的职业。十九岁时我就充满了自我批判精神,我明白当时自己写的诗歌只不过是别人的衍生品,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我很确信这种声音在牛津无法寻得,而且,只要我在牛津一天,我就只是个未成熟的孩子而已。”
他不仅长大成人,而且,成为了巨人。布罗茨基称许他为改变了二十世纪心灵的诗人。布罗茨基说,奥登的《阿克琉斯之盾》第6章,应该镌刻在所有现代国家的大门上:
 
一个衣着褴褛的顽童,
在那空地漫无目的地独自闲逛;
一只乌儿从真实的石头上溜之大吉;
两个姑娘遭到强奸,两个少年残杀第三,
这就是他看到的公理,他从未听见,
任和世界会信守诺言,
或任何人因别人痛哭而呜咽。
 
读完《序跋集》,你才能明白,奥登那些诗歌背后,有如此深厚广博的文化阅历和独特见解支撑。

当然,奥登《序跋集》里的文字,有些晦涩难读,甚至常感别扭,这与同样喜欢写文化散文随笔的他的忘年交布罗茨基的文采飞扬、感情充沛、读来酣畅淋漓的文字颇有差别。套用薛福成的说法,或许可以理解为“中西文法,截然不同,颇有诘屈聱牙之嫌”。
当然,中西文法不同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奥登深厚广博的文化阅历也造成了阅读障碍,他所写的那些图书和书所文字呈现的宗教文化差别,对于我们这些缺少类似历史宗教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永远隔着无法逾越的距离,而且,许多内容是非常陌生的。
当然,奥登在《埃德加﹒爱伦﹒坡》中谈到坡未能充分发挥评论家的全部潜能的遗憾时,说坡“他的许多最出色的评论永远不会被广泛阅读,因为它们湮没在对无聊作家的评论中。”“一流的评论家需要一流的评论素材,而坡却得不到它们……作为评论家,他能设法保持理性尚且令人震惊,更不用说还如此优秀。”
真是一个两难。
“牛津人的喇叭总是要低调些。”奥登文章里的这句调侃的话用在这里,有些应景。奥登曾是牛津的学生。
“住嘴吧,先生,别再大放厥词了。您且听我刚才的话,读读这些书,您就会知道它们能驱走心头烦闷之人的所有哀愁,让性情粗暴的人变得随和。”
奥登为克尔恺郭尔的《日记与文稿》撰写的书评《格林与安徒生》引用的结尾,也许正好可以借用在这里作为结尾。尽管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之嫌。
 
附奥登诗一首
《此后永无宁日》
 
即便和暖、晴朗的天气
再度惠临了你挚爱的乡郡,
天地复又斑斓五色,暴风雨已将你改变:
你永远不会忘记,
暗夜遮蔽了希望,而大风
预告了你的失败。
你必须去适应你的个人认知。
回头的路,远方的路,外在于你的都是他者,
你从未听说月亮会消失不见,
那些未知数量和性别的存在物
却肯定对你早有所知:
而他们并不喜欢你。
你对他们做了些什么?
什么也没做?否认可不是答复:
你会转而相信——你又怎能避免?——
你做过,你确曾做了某件事;
你仍存希望,希望能把他们给逗笑,
你渴望他们的友谊。
此后永无宁日。
那么,鼓起你所有的勇气,反击吧,
你熟知每一种没有风度的骗人伎俩,
而你对此完全问心无愧:倘若确曾有过
一个理由,现在对他们来说也无关紧要。
(马鸣谦译)
 
1956年奥登写下了这首诗,奥登说:“我不知道批评家们为何如此不喜欢这首诗。无论如何,我很难客观地对待这首诗,因为这是我写过的最纯粹的个人化诗歌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中的诗人——读奥登《序跋集》
“完整的人”的存在,是奥登至为关心的主题
奥登说:“我希望字里行间都有爱,而我撰写评论是因为,我需要维持生计。”
腾讯新闻
《散步》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
诗| 我爱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