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有的只是爱

LOVE

徐志摩

“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

——我有的只是爱。”

徐志摩的一生

都在不停的追求真正的爱情

有人说,徐志摩一生

有两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一是在诗作上

二是执著的对爱的追求上

徐志摩

不仅因其才华为世人所知

而且因其执著的追求爱

寻求“唯一灵魂之伴侣”

而又结缘于三个女人、构成两段婚姻

使他的爱情故事

成为后世品评的热点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户富商之家

1931年11月乘坐飞机遭遇空难

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35年不及常人寿命的一半

他却活的比谁都真切

不管是苦是乐

——他,只为爱而活

求学时期的徐志摩

天资聪颖,被称为“海宁神童”,古文基础极好。

10岁之时,所做的古文即极具文采义理,令人拍案叫绝。

13岁,求学于杭州府中学,他有一个同学郁达夫,二人此后皆成为文学巨匠。

郁达夫有言:“志摩学业出众,国文、理化、天文、英文等功课样样都优秀,考试总是得第一。”

01

少年学霸

徐志摩

18岁中学毕业,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并拜梁启超为师。

21岁,离开北大赴美留学。

22岁,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23岁,入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

25岁返国,发表大量诗文。

27岁,任北大教授。

02

青年俊才

徐志摩 张幼仪

18岁,徐志摩奉父母之命与从未谋面的张幼仪结婚。

尽管曾坚决的反对这种家庭包办的婚姻,但作为家庭独子的他终究抵不过家庭的决定。

尽管张幼仪温和善良、举止端庄,淑娴稳重、遵守孝道,但因徐志摩对封建婚姻的厌恶,注定了二人的婚姻悲剧。

徐志摩的不幸是被剥夺了寻求真爱的自由,张幼仪的不幸是不仅在于封建婚姻的安排,更在于在封建婚姻安排下所受到的丈夫无所顾忌的鄙夷和厌恶。

这种婚姻于徐来说如精神枷锁,于张来讲是婚姻祭品。

25岁,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

张幼仪说:“不能选择的人其实也简单!先学着任命,接受一切最坏的,然后等着看接下来还有什么?过山过水就是了,总不会一直坏下去。”

03

一段婚姻

徐志摩 林徽因

24岁,徐志摩遇见了他生命中“灵魂之伴侣”,那一年,“才女”林徽因才刚刚17岁,情窦初开。二人互相吸引。

徐志摩表白了:“我知道我生就是为了来遇你的,我只遵循我自己内心发出的声音,它告诉我,是你是你!那个以灵魂和我相遇,让我愿意交付生命以求的人是你!”

林徽因终究还是知道了徐志摩已有妻室。

尽管徐志摩不顾一切的与张幼仪离婚,林徽因仍是选择离开。

只道是:“我走了,带着记忆如锦金,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带着记忆如锦金,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所有的话走了。”

04

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林徽因 梁思成

林徽因回国,徐志摩亦追回国,但已无法阻止林徽因与恩师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订婚,徐志摩只叹“我依暖了石板上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即便如此,徐志摩仍不顾一切的追求着,他承认:“求不得苦,但是不求更苦!”

“空等的滋味我知道!你知道我情愿空等,因为我就是靠这‘一念不死’活着的!”

难以左右的感情,让二人的性灵又接近了,梁林两家不得不安排梁思成和林徽因赴美留学。

徐志摩痛苦至极,再问林徽因:“你以为你拉锯子一样扯的是什么?是我肉做的心。”

这一下,彻底断了徐志摩的念想。

恩师梁启超劝其“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蹉跎鬱邑,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能自拔。”

05

求不得苦,但不求更苦

徐志摩 陆小曼

林徽因远赴美国,徐志摩彻底绝望、灵魂上极度空虚之时,寻到了生性活泼、聪慧过人、才貌出众的陆小曼。

陆小曼把徐志摩带出了“不死不生,堕落至不能自拔”的境地,激起了他带有激烈的燃烧性的热情,重树起对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不管天高地厚、不管人死我亡,丝毫不为道德伦常所束缚,徐志摩与好友之妻陆小曼开始了频繁的交往。

为此,陆小曼与丈夫离婚,再与徐志摩结婚。

此时,徐志摩29岁,

此次,是他的第二段婚姻,

此人,是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

用郁达夫的话说:

“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06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我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

徐志摩 陆小曼

徐志摩在给其师梁启超的信中道: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倾全力奋斗,并不求免之苦痛,我只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徐志摩如是写道:

“眉,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永远的占有。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完全是你的,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给你,我也盼望你也一样拿整个完全的爱给我。”

陆小曼同样大胆的追求真爱:

“真爱不是罪恶,在必要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

07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旷世之恋

徐志摩

生于官宦之家的陆小曼,娇生惯养,生活上奢华腐化,毫无节制。

又因二人的婚姻不被双方家庭所接受,被断经济支持,生活上经常入不敷出,徐志摩奔波于北平、南京、上海三地,养家糊口。

二人亦经常吵架,感情上渐起裂痕。

婚姻并非只是纯粹的爱,日常的生活划开了一刀爱的伤口。

为生活所迫、奔波于三地的徐志摩,在与陆小曼争吵之后,展着机翼,把生命回报给碧海蓝天。

当飞机一飞上天,他只觉得他不再是地球上的人了,像只鹞鹰,一振翅就飞向空中,钻进云里,一切的悲欢离合,都随之消失,当下的心里只有一种快活和逍遥,一种挣脱了牢狱的自由。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着地面上爬着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

08

我是在梦里,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徐志摩

生于封建家庭,却不甘于接受封建婚姻的安排,虽极力抗争,但家中独子的身份由不得他想要的真正的爱。

徐志摩对封建婚姻的鄙夷,毫不犹豫的发泄到张幼仪身上,似乎张幼仪即是封建婚姻加之于徐志摩身上的枷锁。

直到遇见那个性灵想通的林徽因,徐志毫不犹豫的决定把自己的人生服从于爱情,他有的只是爱,他只是为爱而活。

徐志摩立誓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张幼仪的甘于奉献却仍遭到徐志摩如此之羞辱和遗弃。

“可是爱情,就只能是爱情。它是那么绝对,那么独占,那么无可替代。我已决定我的人生要服从我的爱情,我别无选择。”

09

我已决定我的人生服从我的爱情

林徽因 陆小曼

我爱我在!至于是在天堂,或是在地狱,我不能怨!

林徽因说徐志摩有“孩子似的痴和纯净的真,愉快起来,快乐的翅膀可以碰到天;忧伤起来,悲戚是深得没有底。”

徐志摩不明白,既然相爱,为什么不敢爱,林徽因爱徐志摩,但不够爱。

徐志摩亦把对林徽因的爱当作精神支柱,当作从痛苦中汲取幸福的力量。

比死更煎熬的是不死不生,直到陆小曼的出现。

010

我放手让感情操控我的生命

徐志摩画像

“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一个为爱而活的人,一个追求纯粹的爱的人,注定了他灵魂深处的痛苦,从痛苦中汲取幸福,安抚着被拉锯似的扯着的肉做的心。

浪漫的徐志摩不是合适的婚姻对象吗?

年轻的二圣君从不认为浪漫的人、追求真爱的人就注定是不配婚姻和生活的人。

一个一生为爱而活的人,一个带着孩子似的痴和纯净的真的人,靠着这“一念不死”活着,凄苦是他独特的气质。

但他更有常人所无法体会到的哪怕一瞬间的幸福,而真和挚塑造了浪漫独特的徐志摩。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飞向了天空,逃脱了世间的悲欢离合,寻到了快活和自由!

蔡元培的挽联称徐志摩“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11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作者 | 孙贝贝

编辑 |陈晓燕 吴姝静

文史e家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喜欢今天的内容吗

请给我一个大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人间四月天
徐志摩陆小曼 不被祝福的婚姻
徐志摩的情书:称呼张幼仪“北京人”,叫林徽因“林大小姐”
徐志摩:风流才子的爱情信仰
徐志摩林徽因: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徐志摩死后很多人都写悼亡诗,却都敌不过林徽因的这首,才女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