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左传——鲁桓公七年(2)

七年春,穀伯、邓侯来朝。

译文:鲁桓公七年春天,穀伯、邓侯来鲁国朝见。

《经》书“夏”而《传》书“春”,杜《注》以为“以春来,夏乃行朝礼”。赵翼《陔馀丛考》谓二国不用周正。《经》、《传》书时,或有乖异,《经》用周正,《传》用夏正,此亦宜然,此年实建丑,疑是夏正三月时事,于丑正为四月,故《经》书“夏”。

名,贱之也。

译文:春秋记载他们的名字,是贱视他们。

《经》举穀伯与邓侯之名,此解释其故。《公羊》、《穀梁》以为两国皆失地之君,故书其名,恐不可信。邓之被灭在庄公十六年,鲁史无由预知而书其名;穀之被灭,《经》、《传》皆无文,亦不知由谁灭之。谓鲁史修史而用此书法,则州公如曹而来朝,不复其国;纪侯来朝,终灭于齐,而皆不书名,何独于穀伯、邓侯则不然? 是知《公》、《穀》为臆说。

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译文:夏天,盟邑、向邑向郑国求和,不久有背叛郑国。

据隐十一年《传》,周桓王尝以盟、向等十二邑易郑田:君子谓桓王不能自有,而以与郑,是郑虽于名义上受盟、向诸邑,而实未必能有之,郑与盟、向之主必有用兵之事。此盟、向之所以求和于郑。

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

译文:秋天,郑军、齐军、卫军攻打盟邑、向邑。周天子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王城。

盟、向叛郑,则必亲周。郑以三国之军伐盟、向,桓王不能抗而救之,则唯有迁其民,而以其地与郑耳。

郏音夹,以郏山得名(郏山即北郏山),即郏郿,又曰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译文:冬天,曲沃伯诱骗晋小子侯,把他杀了。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繫此事于桓公六年,云:“曲沃武公杀小子。

周伐曲沃,立晋哀侯弟愍为晋侯。”《晋世家》云:“曲沃益彊,晋无如之何。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若小子侯四年,则仍是桓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桓公七年---晋国将裂
74.第十五 桓王(晋纪武公元年~十六年)全文翻译解释
《竹书纪年》为信史之考证
春秋毛氏传卷二十七
“曲沃代晋”背后的惨烈——历时三代人,连杀五位国君
历代诸侯王6春秋的诸侯国晋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