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甄道元|《红楼梦》楔子中有关增删指针的几处校对

《红楼梦》楔子中有关增删指针的几处校对
甄道元
楔子是准文本性质的文字。就《红楼梦》的楔子而言,既有书中“引言”性质的文字,如石头的来历、撰写的原因;也有书外“说明”性质的文字,如版本的演变、成书的过程。换言之,楔子既有艺术性的文字,又有实义性文字。一般而言,楔子要么形成于最初,要么形成于最后,并且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但可以肯定,最后调整的部分,当是楔子,要对全书最终的结果做最后的梳拢。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列位看官”处开始,视作正文;也可以从“当日地陷东南”处开始,视作正文。而从“当日地陷东南”处开始,可能是最为原初的裸文,从“列位看官”处开始,则是已经丰富过的文字。
在正文中,“未卜三生愿”五言绝句处,有【戌夹:这是第一首诗。】为何将此作为第一首?在其之前,“浮生着甚苦奔忙”那首,是属于凡例的。“无材可去补苍天”和“满纸荒唐言”是属于楔子的。但自“当日地陷东南”总该属于正文了吧,可其前还有“假作真时真亦假”“惯养娇生笑你痴”,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未卜三生愿”是第一首。我们只能理解为,在正文中最初的素材,并不是这个样子,而是至此才出现第一首诗。
在楔子中,“满纸荒唐言”处,有批【戌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章回小说中的标题诗,一般是针对当前章回的回前诗。如《红楼梦》中以“题曰”形式出现的回前诗。这是旧小说大多都有的套路。其功能或为该回内容之概括;或为回目的解释;或为一个引子,引出该回的话题等。也因其具有说明回目含义、解释正文内容的功能,便容易将所“隐”之事泄露。而曹雪芹的风格是,尽量不作评价,而采用白描的方式由读者去评判。故而,很多章回并无标题诗,也或删除了标题诗。“满纸荒唐言”诗句,明显与当下第一回无关,而是事关通部的诗句。换言之,这并像是首标题诗。我们只能理解为,在增删过程中,段落的先后顺序是重新摆布过的,在摆布之前,其是首回前诗。换言之,在成书的那个阶段,“当日地陷东南”是第一回的正文第一句,而“满纸荒唐言”是该句之前的一首诗。即相当于“题曰”的位置。而其再前,便是后来加上去的楔子。再换言之,批语也无需过于较真儿,其有可能只是针对当时的文字批下的,而在传抄中被转录到当下的本子中,并非都是针对曹雪芹的增删稿的。
但不管怎样,一般情况下,在书稿形成后,楔子是要最后调整的。换言之,楔子反映着曹雪芹的“终笔终意”。通部分析,曹雪芹的增删不是随意的,而有着增删的走向,笔者称之为“指针”;这个增删的指针,在第一回便已开始显现了,或言便开始了框架的搭建。
一、结局铺设的指向
石兄返朴归真,重回青埂峰下,石上记录了其下凡历劫之事。石上所记,戌庚蒙戚舒本作:
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列杨晋卞本与戌庚蒙戚舒本近同。程本作:
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纪年失落无考。
抄本与程本的突出区别是,抄本只是石兄下凡所历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而程本则多出了“引登彼岸”数字。二者比较,程本明言是个出世的结局,而抄本则无法判断是出世的结局,还是俗世的结局。若结合批语,抄本此处与“寒冬噎酸虀”之批更为相合,也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回目以及留下的三六桥本、端方本等资料不存在冲突;而程本,则与“悬崖撒手”之批相合,也与后40回的相合,均是出世的结局。甄认为,“寒冬噎酸虀”更似那位初评者针对《石头记》所批,也未发现这位初评者与曹雪芹相识;而“悬崖撒手”更似是畸笏叟所批,畸笏叟则是干预着曹雪芹的增删改写的评家,也是见到过曹雪芹增删前(如命芹溪删去天香楼)和增删后(如未删之笔)两种文字的评家(参甄道元《批语混入与之批分析》2021)。甄认为,曹雪芹在结局的设计上,是要以出世结局的素材,替换掉世俗结局之旧文的。即,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后40回,替换掉了80回后之“寒冬噎酸虀”“伏白首双星”的结局。若扣除混抄杂合因素,程本在总体上是更近曹雪芹增删后期的构思。换言之,“引登彼岸”是当取之文,曹雪芹在第一回便开始结局的铺设。
二、避讳的倾向
庚蒙戚本作:
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戌列舒晋卞本与庚蒙戚本近同。程本作: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诸本的突出区别是,程本无抄本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9字。清初,朝廷极不信任汉臣,康熙要“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要乾纲独断。至乾隆,则十分憎恶人言“大贤大忠”之名臣,曾在圣旨上批出:“无名臣亦无奸臣”乃“社稷之福耳”,还怒将宣扬“名臣”的尹嘉铨处绞立决。鲁迅分析乾隆的心态,认为乾隆自诩“明君”“英主”,其臣子“既没有特别坏的奸臣,也没有特别好的名臣,一律都不好不坏,无所谓好坏的奴子”。在乾隆的骨子里,若有名臣,则表明朝纲不明;制度混乱,则必人治,则必有名臣,则皇上昏庸。至程本之时,“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9字,曹雪芹删除了,好似曹雪芹的增删改写在牢牢把握着帝王的脉搏。第36回“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等语,也是在迎合圣上之意。故而,通部所写却无大贤大忠之人,而均为良莠优缺于一身的现实之人。曹雪芹不写国家而写贾家,不写大贤大忠之重臣而写闺阁女子,不写补天的治理朝政、补地的拯救世道风俗,而写家庭琐碎、儿女私情、不肖子孙,写“或情或痴,小才微善”的“几个异样女子”,既是深知乾隆之忌讳,也是校对所依据的增删之指针。故此9字不当取。
三、通俗化的倾向
戌本等抄本作
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
该处程甲(乙)本作
只愿世人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世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洗了旧套,换新眼目(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
诸本均有“省了些寿命筋力”。但程甲本比抄本多出了“洗了旧套,换新眼目”句,程乙本多出了“洗旧翻新”句。而该句之意,似反映出曹雪芹利用了旧有素材,只不过是要打破旧有素材的陈腐旧套。倘若一切都是全新,全新的素材、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表达方式,新起炉灶,则应称为是新作,而非“洗旧翻新”和增删改写。换句话说,其“翻新”,当指依原有素材,新的视角、新的表达方式来赋予新的意义,去反映他的人情、世情观念,寄托他的思想和哲理,并以小见大,化寻常为卓异。“省些寿命筋力”在程本的含义,似流露出通俗化倾向。而在抄本,“省些寿命筋力”只能推测是书中为真实故事,看真实故事,书中即可,不必腿脚奔忙。
再看戌庚舒(蒙戚)本一段,作
且环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列杨本与之近同,“非文即理”在晋本作“敷陈满纸”。程乙(甲)本作:
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若依程本之“非理即文”,则是不按常理做文章;而若依戌庚等抄本的“非文即理”,则只能理解为环婢开口,不是文,就是理。但上下这段文字,戌庚等本是“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程本是“大不近情,自相矛盾”,均是在讲做文章之弊。如此,抄本言语晦涩,于理不通;程本则相对轻松流畅,更合曹雪芹省些“寿命筋力”,当取之。
此三处,我们看到了程本的优势,但今之汇校本(指近百年来现代印刷技术下的除少数雠校本之外的本子),多取的是抄本。所言程本优势,是指更合书中文字的指向,也即曹雪芹的终笔终意。虽然,抄本在语言上流露着一种古香古色的美,而程本有着明显的通俗化倾向。但是,我们所言的是曹雪芹,是曹雪芹增删改写的走向。换言之,我们不是从文学鉴赏的视角着眼的,而关注的是成书的过程,或言增删改写的走向。依照常理,程伟元所搜集到的前80回,理应是传抄市场上最为活跃的本子,或言主流的、大路货。而当初最为活跃的本子,理应是更近曹雪芹最后稿子的本子。故而,程本特别是程乙本,反映着后期的构思,在情理上是成立的。当然,除了章回数较少的郑藏本难以判断之外,诸抄本以及程本的底抄本,均是混抄杂合本,不能以整本的角度,绝对化地来论版本的先后,但总体而言,也即排除混抄杂合因素,这个走向是存在的,也是与楔子相合的。而那些“皆荣玉”的大宝玉,与“皆从敬”相比,是曹雪芹增删前的文字,以及那些“三曹对案”之正文、“直刺宝玉”“刺心之笔”“作者刺心笔”之批语等,均可推断出,是增删前的早期之文或早期遗痕。
据《甄道元红楼梦笔记》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甄道元:《红楼梦》中“狐媚子”一处的校对
《枣窗闲笔》研究
红楼论丛(2)
读甄道元的《〈红楼梦〉与〈子虚乌有记〉》
脂砚斋评·评者及评点术语(一)
崔虎刚解红楼之证据红学与看法红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