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马观花老浦口,阴差阳错河西街

那天5月15日,在手机上看新闻。看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英媒:不同于 北京 外国人为何喜欢 南京 ?
环球网 05-15 05:06
英国 广播公司5月13日报道,原题:吸引外国人的 中国 古都 南京 不但拥有 中国 重要的内河港口,还被公认为 中国 四大古都之一。在这里,环绕该市的明代城墙与民国早期遗址、现代摩天大厦比肩而立,使这座现代化城市与繁纷复杂的过去永远保持着视觉联系。
“从 北京 西路周边的民国时期低矮建筑,到新街口四周的摩天大厦,再到浦口区周围遍布简陋房屋的蜿蜒小巷, 南京 拥有各种风格的建筑群,”来自 英格兰 、现居 南京 的芙蕾雅· 德鲁 说。这种新旧并存在其他城市或许看着扎眼,在 南京 却很“搭”。去年从 苏格兰 到 南京 任教的埃德·库汉姆说:“无疑, 南京是座现代都市,却包含古韵,这里的名胜古迹、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是的, 南京 的建筑的确很有特色。我说过了颐和路的民国建筑和人物故事,颐和路的民国风情。也说过了浦口的东门大街,南门的龙虎巷,浴堂街。。。老浦口的老街古韵,还说了浦园路菜场后面的一条无名的小巷。那条小巷实在不起眼,但是反映了真正的一般百姓的生活场景,市井文化。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读者的阅读和留言。有读者给我留言,希望我去老浦口的河西街去看看,说那是一条老街。。。原谅我,我不是老浦口人,从城里住过来也就是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老浦口源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老浦口新时期的发展建设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让我喜欢上了老浦口,也让我为能成为新浦口人而骄傲。(哎,有点可惜的是现在不叫浦口人了。应该叫新区人了)
话说回来,老浦口的街道我真不熟悉,我要查一下。另外也考虑太地域化的文章阅读量的问题,读者毕竟是全国性的。所以拖了下来想着等着有时间再去找找看看这河西街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那天又去了浦口火车站,出来后到浦口公园准备乘车回家,无意中看到旁边有一条搭着棚子的菜市场,阴差阳错的走了进去。我曾说过你要是想了解一个地方的百姓生活,市井文化,最好的地方就是菜市场,小街巷。。。我的兴趣来了,走了进去。我想看看最底层的百姓生活,我想了解最底层的百姓生活。说到这想起一件事。那篇浦园路菜市场的文章,曾有人留言,什么叫底层百姓?你的地位非常高?我也把它放出来,我也没必要去解释什么?我说了这些最底层的人是这个国家的基础,他们支撑了这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不要看不起他们,底层的百姓没有什么丢人的。不要太自卑。因为我也是底层的百姓。所以我要写他们。。。

走进菜市场,看到的居然是一片萧条,大部分店铺关门,逛街的百姓寥寥。走到头看到一条破败的小街,低矮破旧的民房。接着走进去。我真的有些震憾。不远的大街上整洁的马路,高大的楼房。。。这里确是。。。看到的还有那个年代的标语。虽然有涂过的痕迹,但也能看出来是什么。

小街破旧,行走在街上的步履蹒跚的老人。

那个时代的痕迹。

铁皮钉起来的房子。。。百姓的心态是非常好的。千财进宝地,万福迎贵门。

小街破旧点还好说,可是这居住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国泰家和春如海,熙盛景明福满堂。

我对这里真不熟悉,所以路上看到的门牌都留下了,这是到了大坝头。

看起来小街破败,环境不太好。不过有些人住的应该还是不错的。。。二层小楼。仔细看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实际上在小街上住的基本是老人了,或者是外地人。

这不是古街,这不过是一条老街。没看到老的建筑,就是民国建筑也没看到。应该都是解放后或是近些年的建筑。

我不知道河西街在哪里?我一直在找河西街,我居然看到了门牌是河西街。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网友让我看得那个河西街。

除了破旧,除了老人,剩下的就是冷清。。。

这种爬满墙壁的枝叶可能是房主的有意为之。

很多建筑都是翻建的或是加盖的。

门口坐着的街上走着的是老人,街头上的牌子是 中国 的国粹。。。

这条河西街走到头是那条宽阔的浦东路。。。旁边是朱家山河的桥。看前面仍然是小街。继续前行。走过去还是河西街,路口的边上停着小车。尽管居住的环境有待改善。人民的生活已经改善了。

有条件的已经翻建了或是加盖了。。。可是仍然还有很多低矮的小平房。

有些房子已经没人住了或是无法住了。。。看了一下资料据说这片地已经列入拆迁的片区了。。。只是好像一直在传说。

这种房子居住的环境可想而知。

有些房子还是可以的,远处已经是高楼林立。。。

再是什么样的环境,再是什么样的生活,必备的生活配套还是有的。。。小的烟酒店。

继续前行,说是有民国建筑,我还真没看到。

这可能就是外国人眼里简陋的蜿蜒小巷。

生活配套的公共厕所,不但现代,甚至有些惊艳。

这是到了夹河新村。

这是夹河新村,

夹河新村的房子。

前面钉在漂亮的瓷砖上的夹河新村门牌,和这低矮的平房墙壁上的门牌形成鲜明对比。

只要是有空地的地方就停满了汽车,说明了一切问题。

走到了 和平 村

好像看到了一栋相对来说老点的房子。这些横七竖八的蜘蛛网我已经没兴趣说了。

走到这,前面好像是断头路了。这像是一家工厂。不走了,用手机导航上大路找公交。
看到了朱家山河,看到了高楼,看到了河面上飞翔着的水鸟。。。应该说这朱家山河的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朱家山河之于长江和 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淮河是 南京 的母亲河。朱家山河就是老浦口人,东门南门的母亲河。。。(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
说说朱家山河,以下文字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朱家山河在明代以前,是两条互不相 通河 流,一条为 黑水 河也被称做 黑水 泉在朱家山岭东南,流向扬子江另一条河连接滁河是朱家山岭 西北 的北城圩古沟,中间被石坚土硬的朱家山岭阻隔,两条河隔山相望不能通连。自明代开始到清代400年间不断挖掘,其原因主要是朱家山岭南北的滁河,北城圩古沟和 黑水 河沿岸多是丰腴的良田,有众多人口,农业发达。以东门南门古镇为中心的浦口明城商业繁荣,大码头港航运繁忙,是重要的物 资中 转集散地和手工业中心,自然而然的成为 南京 的重要门户。但这一地区,海拔较低,地势低洼,饱受洪涝之苦,每当滁河泛滥,洪水来袭,一片汪洋,百姓流离失所,农民颗粒无收,商业和手工业也遭受重创,经济元气大伤,所以自明皇帝朱元璋修建浦口城开始,一直计划解决此地洪涝之害,由于朱家山岭阻隔,北城圩古沟和 黑水 河无法沟通,洪水之害始终不能彻底解决。 自明代至清代几百年间,断断续续有多次开挖朱家山河的工程,但终因石坚土硬,工程艰巨,技术落后,一直不能 成功 使两河贯通,直至清朝吴长庆将军——就是现今浦口东门古镇吴武状公祠祭拜的先贤,驻军此地后,状况才有转机。
  吴长庆将军驻军浦口东门古镇后,启用军中士兵和河工一起参与朱家山河的开挖,日以继夜挖河不停,每当遇到巨大石块阻拦,就用炸药爆破清除障碍,炸药的使用提高了效率,加快了挖河进度。
  在吴长庆将军和他的后任左宗棠,张謇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将朱家山劈开挖穿,特别是后来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左宗棠,不仅增派手下得力部将和大量士兵加入河工队伍,还将军中善于使用炸药爆破的技术人员派驻下去,加快了劈山开河工程的进度,在资金缺乏的时候,甚至不惜挪用南洋水师几百万两 白银 军费以支持挖河工程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艰辛的劳动之后,阻拦北城圩河, 黑河 的朱家山终于被挖穿。(1884光绪十年)北城圩河, 黑河 得以连接成一条新的完整的朱家山河,滁河又有了一条通往长江快捷的泄洪 通道 ,根治了肆虐 南京 江北几百年的洪涝。
  朱家山河的开通也让滁河长江之间多了一条重要的航运 通道 ,粮食,布匹,食盐,铁器农具各种物资南来北往,形成了以浦口明城东门大码头为中心的商品集散地,浦口明城东南门的商业也随之繁荣,各种店铺林立,茶馆酒店书场旅社客栈骡马店,手工作坊庙宇应有尽有。促进了 南京 江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正如浦口志书所说的那样,明代以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官府曾开朱家山河,希图切朱家山岭, 西北 引滁河,东通长江,既可泄洪,又可救旱,然均以朱家山河石骨坚硬而功亏一篑。
  此工告成,(朱家山河)去水之害得水之利,捍卫淮扬亿万生灵,化灾区为腴壤。从此大 江南 北禾稻遍野,于漕运民食大有裨补。当地百姓代代受惠,造福一方。
  朱家山河因其工程艰巨,历时之久,耗资之多,回报丰厚,惠及民生在当时有较大影响,“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表彰朱家山河工程有功官员,拨款划地在浦口明城东门古镇左所后街96号,朱家山山尾河边,建吴武状公祠
  以彰显当年淮军首领吴长庆将军治理朱家山河的业绩。

这张片子是那年去东门左所大街时拍的。说实话当时还不知道这吴武壮公祠是啥意思,也没查到资料。

顺着河边走到了大华的排挡,一路上三三两两的路人操着外地口音,旁边的小巷子里住着太多的外地人,他们走过来或是在这边开饭店做老板,或是在这里打工,大排档前面停满了小车。。。
本文内的图片文字均为编者原创,部分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本文只用(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在各平台和app发表。特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岁左宗棠带病治水开辟朱家山河分洪
江南朱家铜屋
莒县这些乡镇名、村名竟然隐藏着一幅田园画卷!
海河中学周边三十年代原来是这样的
想去十字河看看
泰山人物志(二)有一种时光叫东门,有一种回忆叫老街——东门拾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