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箬绿蓑不须归,志和之词如美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与外部空前大交流大融和的时期,而为这种空前文化大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除了唐太宗时期的玄奘,后来的日本遣唐使,鉴真和尚等,其实还有一位没有出过国却充当了文化交流大使的人物,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便是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

   张志和原名张龟龄(743-774),生活唐帝国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 唐肃宗年间,年仅16岁张龟龄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他先是中了进士,后又因才华出众,向皇帝献策,受肃宗李亨的赏识,任命为待翰林,皇帝赐其“志和”之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值少年春风得意之时,他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大人物而被贬到江西豫章(南昌)西南为官。虽然不久后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从此,他似乎看破官场,无心仕途。于是,他趁着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其兄张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不理世事,便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是一个传统文人,恪守孝悌,他体悟到了兄长的良苦用心,最后回到金华,终日以蚱蜢舟为家往来于水云之间,荡漾在微波之上。774年,张志和在湖州刺史颜真卿处会友,写下了传颂千古的5首《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夫棹歌连。钓车子,撅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在这五阕联章,每阕结句第五字不着痕迹地都用“不”字,这是一绝;另外连珠炮似的迸出错落有致的五首而且意境堪佳,这也是也一绝。当然,现在大家最为熟悉的是第一首。

   文学史上说他的这五首《渔歌子》是唐代词之源头,同时也是日本词学的开山之作。当翻看相关的资料后,我们发现事实的确如此。这些词在写成后的第49年传到了东瀛倭奴国,成为其皇家和汉学者学习写词的蓝本。嵯峨天皇出于对张志和词境的仰慕,于公元823年,也就是日本弘仁十四年,中国唐穆宗长庆三年,在贺茂神社的花宴上,模仿张志和的《渔歌子》,也填了《渔歌子》五首:

江水渡头柳乱丝,渔翁上船烟景迟。乘春兴,无厌时,求鱼不得带风吹。

渔人不记岁月流,淹泊沿洄老棹舟。心自效,常狎鸥,桃花春水带浪游。

青春林下度江桥,湖水翩翩入云霄。烟波客,钓舟遥,往来无定带落潮。

溪边垂钓奈乐何,世上无家水宿多。闲钓醉,独棹歌,洪荡飘飘带沧波。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嵯峨天皇这五首《渔歌子》,使他在日本汉文学史上获得填词开山祖的地位。这五首《渔歌子》,不但模仿了张志和原作的形式,在末句第五字都用“带”字,而且高雅冲淡,也多少有点意境。参加了这次花宴的公主三品有智子内亲王当时只17岁,也当场奉和了二首:

白头不觉何人老,明时不仕钓江滨。饭香稻,苞紫鳞,不欲荣华送吾真。

春水洋洋沧浪清,渔翁从此独濯缨。何乡里,何姓名,潭里闲歌送太平。

   有智子公主不愧是才女中的佼佼者,结句每首都用了“送”字。这两首新词,命意或措辞,似乎也淡雅天真。在座的大学者、日本名儒滋野贞主当场也奉合了《渔歌子》五首:

渔父本自爱春湾,鬓发皎然骨性明。水泽畔,芦叶间,孥音远去入江边。

微花一点钓翁舟,不倦游鱼自晓流。涛似马,湍如牛,芳菲霁后入花洲。

潺湲绿水与年深,棹歌波声不厌心。砂巷啸,蛟浦吟,山风吹啸入单衿。

长江万里接云倪,水事心在浦不迷。昔山住,今水栖,孤竿钓影入春溪。

水泛经年逢一清,舟中暗识圣人生。无思虑,任时明,不罢长歌入晓声。

   他五首词每首结句虽然都用了“入”字,但在意境上却输天皇一大截。

   还是返回来看看“烟波钓徒”的这首伟大的词吧!张志和这首词写的是春汛之时,湖州一代的水乡风光与渔民生活。它先是营造了一个颜色丰富充满活力的环境。上阕写西塞山一带的湖光山色。白鹭挥舞着那光滑的翅膀轻盈悠闲自在地滑行在青山、春水、蓝天之间。岸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微风过处,含春带露微粉的桃花,纷纷扬扬飘零于水上,随波逐流,无声远逝。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鳜鱼争先跃出水面,漏出那肥肥的花花的白肚皮。好一幅春江桃花汛水图。雨中青山,天空白鹭,两岸桃花,水中鳜鱼,张志和这不是在写词而是在画画——色泽鲜艳而柔和,气氛宁静而又充满活力。他用诗人的心画家的眼以敏锐的视角,用数个意象,为读者营造了一个高远、平淡、悠然、脱俗的境界。它美就美在平淡冲和之中蕴含着的勃勃生机,春天的气息似乎萦绕在词中的每一个字的上面。

   接下来写人事,主要描述渔夫捕鱼的情趣。渔夫一身“披挂”,在斜风细雨之中远离堤岸,坐于船中,超然尘世。斗笠、蓑衣本是平常之物但是作者为其上色“青和绿”。这使得画面色彩更加艳丽,春的气息更加浓郁,甚至能令人感受到渔夫的精神面貌。心中有亮色,眼前才有亮色。在吹面不寒杨柳风之中,在沾衣欲湿杏花雨之中,乐而忘归,这是一个心中无鱼的垂钓者,但他并不是姜太公。词中之渔夫也并非真渔民,而是作者理想化了的一个意象,其实就是烟波钓徒的化身。渔夫是在垂钓着一江美景,是在疏离世俗的羁绊,是在亲近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天地之美以博大胸襟成就了渔夫的精神家园。要知道,对自然的回归也就意味着对人生自由的回归。古代文人对山水的亲近并非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游山玩水所能领悟得到,他的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正是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不须归”既是点睛之美也是点睛之笔。前面的山光水色,白鹭鳜鱼,青箬绿蓑都是在为表达渔夫的这种思绪打下的“埋伏”

   中国文人画讲究淡雅简逸,诗词讲究达情。而张志和的这首词正好是这两者的完美统一。所以其人能受到皇帝赏识,其文在文学史上能有这样的地位也是实至名归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学习】画葭菼(tǎn)法:烟波钓徒张志和、书法大家颜真卿,在一起干了什么?
阿雷吟诵讲堂(高)第九课《渔歌子》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垂钓诗展现的休闲渔业历史时空意境
《渔歌子》教学实录
谢老师说诗词:渔歌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