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于人间理想的她,跨越两千年才真正活出自我


随着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的火爆,关于真实与虚幻之界限,人性本质的探讨正在成为严峻且迫切的。而在议论纷纷中,一部上映于2001年,被不少影评人认为是好莱坞大导演史提芬·斯彼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最深刻的电影之一的《人工智能》(A.I.),又重新回到大众视线中。

这部电影的主题晦涩而压抑,对于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挑战,也超越了当时人们普遍乐观积极的想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市场的冷遇。


不过,电影中关于“造物主(creator)与受造物(creation)”之间超越彼此本质的情愫,其理念原型来自千年前的古希腊——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传说的文学传统。这一传统,上可追溯到创世传说,又与一代传奇巨星奥黛丽·赫本最受好评的银幕代表作之一《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之间有着怎样的因缘?

当年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窈窕淑女》,被很多人认为是奥黛丽·赫本离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近的一次

起源——创世传说


在世界上诸多流传至今的创世神话中,天神用泥土造出人类的范本是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有女娲造人的故事。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类以个性与心智。


卡尔·康斯坦丁·汉森,《普罗米修斯用黏土创造人类》,壁画,哥本哈根大学
而在基督教的创世神话篇章,《旧约·创世纪》中,上帝亦以自己的形象为基础,从尘土中造出了人类的始祖——亚当。

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人,祂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男人和女人……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人,把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生命的人。
——《圣经·创世纪》

威廉·布雷克,《创造亚当》,1795年,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爱、灵魂与生命——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在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古典文学《变形记》(Metamorphoses)中,古罗马作家奥维德写下了皮格马利翁传说最完整、也是最广泛流传的版本:皮格马利翁本是塞浦路斯的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极高的雕塑家。

他对现实中的女性极为厌恶,却根据自己心中的理想,倾尽毕生心血雕塑出一位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并在完成后深深爱上了这件完美无瑕的作品。



皮格马利翁给“她”起名为伽拉忒亚(Galatea,完全沉浸在自己幻想出来的恋人中,日夜向爱神阿芙洛狄忒虔诚地祈求,赋予这位“爱人”以真实的生命。


这纯粹的爱念终于感动了爱神阿芙洛狄蒂,终于以神力遂他心愿,将这件雕塑化作有血有肉的女性,成全了一段爱情佳话。

左右滑动查看

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 《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四联组画,1875-1878,伯明翰艺术博物馆藏

到了18、19世纪,随着古典文化的复兴,古典文学中离奇而迷人传说再度成为广受欢迎的创作素材。与此同时,以洛可可艺术风格为起点,香艳的爱情故事,成为文艺创作中最受欢迎的主题。

让·拉乌,《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1717,法布尔博物馆藏
与彼时世风对丘比特与普绪克故事的解读相似,带有情欲色彩的“爱”被视为生命的源动力。因此这一时期以皮格马利翁为主题的绘画往往充满了浪漫色彩,成为一曲对爱与欲的礼赞。

左:让-莱昂·热罗姆,《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1890,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卡诺瓦,《丘比特以吻复活普绪克》,1777,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然而,“幸福到永远”真的会是这个故事的终点吗?因着皮格马利翁强烈而执着的“爱”而诞生的伽拉忒亚,在得到了肉身——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真正灵魂之后,她真的会爱上自己的造物主吗?


奥古斯特·罗丹,《皮格马利翁》,1908-1909,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时间来到20世纪,性别平等、女性争取权利的运动开始崛起的时代。

“受造者”的漫长觉醒

伽拉忒亚,这名诞生于神话中的女子,从来都没有爱过皮格马利翁。他对她而言就像上帝一样,完全没有融洽相处的可能。

——萧伯纳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以皮格马利翁和伽拉忒亚的故事为蓝本,以他个人独特的理解,以其所生活的时代为舞台,写出了他生平最家喻户晓的代表作《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在中文惯例中一般译为《卖花女》。

《卖花女》讲述了一位出身卑微、口音粗鄙、举止粗鲁的卖花女,偶然被一名语音学者发现,一时兴起下约定要将她打造成一位口音正统的“完美淑女”。

然而,与一般人印象中的“爱情喜剧”不同,作为一位社会主义者和极富平等意识的作家,萧伯纳并无意打造一个平庸流俗的爱情故事——在他看来,当伽拉忒亚作为真正的人诞生于世之后,绝无可能会爱上以造物主自居、高高在上的皮格马利翁。

《卖花女》在1914年时初次在伦敦上演时的海报,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从第一次正式搬上舞台开始,这部话剧的结尾都会被刻意加上“终成眷属的元素,即便这让萧伯纳大为光火,甚至为此加上了女主角另嫁他人的尾声……但这些努力都未能动摇大众对于传统“皆大欢喜”的希冀。

1938年,《卖花女》初次被改编为电影,萧伯纳亲自提供了剧本,却仍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发行方擅自加上了大团圆结局。


当这一故事在1964年再度被翻拍,并由大名鼎鼎的奥黛丽·赫本担纲主演时,不但剧名被改为更具商业吸引力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其基调也毫不意外地被进一步演绎为部充斥着经典“欢喜冤家”式桥段的爱情喜剧”。

赫本在电影中将粗俗的卖花女与被打造成“窈窕淑女”后的反差演绎得生动而可爱,本片亦因此成为她个人演技最受好评的一部作品。

尽管萧伯纳在天之灵或许会对这样的结果义愤填膺,但大众的坚持,或许也说明更多人仍然认同受造物对其造物主,的确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一直到近年,大众流行作品中才开始表现女性对于“受造物”之身份更彻底的反叛。

2012年上映,同样脱胎于尼格马利翁原型的电影《恋恋书中人》中,女主角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完整的自由人

造与受造的永恒重奏——雕塑之寓言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博纳诺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不容置疑地认为,雕塑是所有艺术中最神圣、最高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雕塑的创作过程,与上帝创造万物的方式最为接近。

每一块石材里本来就都已有一尊雕塑,而我的任务不过是把它解放出来罢了。

——米开朗基罗


左:米开朗基罗,《垂死的奴隶》,约1530-1534;右:米开朗基罗,《年轻的奴隶》,约1530-1534

而巧合的是,皮格马利翁最初只是在某些传说中被描述为伽拉忒亚的创造者,而经过《变形记》后,附有美丽插图的13世纪手抄本《玫瑰传奇》(Le Roman de la Rose)的流行,让皮格马利翁作为雕塑家形象被正式确立下来。



插图版本的《玫瑰传奇》中表现的皮格马利翁

这一特质,使得皮格马利翁的传说在某种意义上又成为雕塑艺术之本质的代言人,更添一层深意。



而小鹿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件穿越150余年时光,以别出心裁的形式,将“皮格马利翁”的理念与艺术原型,诠释造物者与被造物之间永恒的张力的雕塑精品。


这尊创意新颖奇妙的雕塑,来自拿破仑三世时期的法国,其形式上最出人意料之处,是将多种材质结合为一,以纹理典雅、有铜鎏金修饰的红色大理石为底座,而主体部分是以“雕塑的寓言”为主题的群雕作品。

这尊雕像的图像志罕见却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其样式与19世纪法国画家约瑟夫·拉伊劳德(Joseph Layraud的一幅油画作品《雕塑》(La Sculpture)十分相近。


整尊雕像的构造方式,令人鲜明地想起“皮格马利翁主题的图像传统,却又在诸多细节中有所突破。体量虽精巧,但技法工艺却一丝不苟,写实功力颇为出色,人物比例精确,体态匀称,动态优美。

···

···

这组群雕包含两尊人像。雕塑家以奢美大气的铜鎏金刻画了一位形象典雅端庄的女性,她下身裹着古典长袍,头戴桂冠花环,有缪斯女神的风采。

而她面前正被雕琢的人像,却是以纯白的大理石打造,其形式之独特与雕刻艺术之高超,都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魅力。

有着金色胴体的女神,五官虽秀美柔媚,却有着精干的肢体,肌肉骨骼结构分明,举起的臂膀蕴含着一种罕见于当时女性艺术形象的力量感,散发出超凡入圣的神性光辉。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从女神手中诞生的大理石少女,却有着传统圆润肉感的曲线,经过精心打磨的优质大理石,其肌理如碧玉般莹美细腻,散发着纯洁而恬淡的青春气息。这样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各方面都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完美女性”。


少女抬起双臂,轻挽秀发;“contrapposto”站姿慵懒而放松。她似乎正要从漫长的甜梦中醒来,灵魂正在缓缓地充盈。


大理石女子脚下还栖息着一只雄鹰,它双目圆睁,昂首定睛注视着少女,神情似惊似疑——它的意义与米开朗基罗那尊《垂死的奴隶》猿猴类似,象征灵魂较低级的生灵,在这尊雕像中,或许也代表了奇迹的目击者。

然而雕塑女神与大理石少女之间两种材质的对比,既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却营造出“各美其美的奇妙二重奏。与此同时,或许也影射了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巧妙地映射出艺术的理念与其作品之间永恒的张力。


这尊《雕塑的寓言》,不论在形式或是理念上都别具一格,将拿破仑三世时期崇尚古典,而又兼收并蓄的艺术趣味调和得浑然天成。其创意之独特,足以令今天的艺术家亦为之折服,这样一尊“小而美”雕塑精品,无疑是极具潜力的艺术收藏上选。


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出品
铜鎏金大理石雕塑《雕塑的寓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吗?
微头条
如果没有神,就不要相信皮格马利翁效应 | 名画《皮格马利翁和伽拉缇》细读
罗丹:究竟有什么比想女人更重要呢?
“皮格马利翁效应”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皮格马利翁效应: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