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Raymond谈“锐”之前期篇

原创公众号:Kidsphotography


我想大部分买数码单反相机的朋友,以前都有过卡片机吧。之所以能‘升级’为单反一个原因,应该是在与卡片机拍出的照片对比后,被单反相机出色的画质、靓丽的 颜色、高清晰的细节表现力所震撼。然而入手单反后,发现自己怎么也拍不出别人照片中的效果,尤其是刀一般锋利的成像效果。甚至因为单反复杂的操作(相比卡 片机),糊片的机率越大大增加,就算是不糊片子发‘灰’也常见。

‘锐’就一个字,本文将分别从前期和后期两个方面研究。今天我们先讲前期篇。

前期篇


相机设置、稳固方案、构图选择、光线利用

要想提高锐度,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莫过于升级硬件。因为科技日新月异,像素,幅面,传感器,快门,镜头,防抖,乃至遮光罩等配件,都会影响到出片的锐度,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机身、镜头等硬件,我们可以使用‘钱’来控制,简单说钱多就可以上更好的硬件,以获得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性能。但上了好机、牛镜,也只是有了出好片、锐片的硬件基础。不是有人说,牛机牛头也没有后面这个人头重要。这一切都阐述了一个基本原理--是人利用技术操作相机摄影。

本篇就具体操作及相关技术来讨论影响‘锐’的元素。

100% 截图

相机设置

1.对焦

单反相机的景深远远小于卡片机,这使得在虚化‘焦外’的衬托下,‘焦内’主体显的格外清晰、立体。但也正因如此,对焦精确度成为照片清晰的基本前提。

除 了对焦点的选择之外,各品牌单反相机都有‘单次对焦’和‘连续对焦’。拍静物或纯摆拍时,使用‘单次对焦’,抓拍晃动、移动的主体,使用‘连续对焦’。连 续对焦 NIKON 中称之为AF_C,Cannon中称之为‘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如果对焦驱动模式选择错了,主体脱焦几乎成为必然,其它一切操作、技术,都免谈。

本人写过一篇详细的《对焦》,回复“ray”可以阅读。

2.光圈

光 圈不只控制进光量,在单反相机使用中,更多的是用来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很多新人弄进大光圈镜头后,很喜欢把光圈开到最 大,以获得柔美的‘焦外’效果。甚至无论什么光线环境,都使用最大光圈。这必然导致极小的景深,尤其是在拍乱晃的娃娃时,近距离、大光圈,即使使用了正确 的对焦驱动模式,也不能完全保证,是眼睛清晰,还是眉毛清晰(差1厘米)。

摄影界有句俗语,焦内永远比焦外重要。还是先调整光圈,尽可能把主体头部包括在‘景深’范围之内吧。

具体可参考

夜景人像可使用最大光圈,如F1.8

全景全人 F2.0至F2.8

半身 F2.8至F4.0

大头特写 F4.0至F5.6

3.快门

这是大多数朋友容易忽略的问题。理论上说任何人都是不可能完全静止的,快门速度越快,快门释放过程中的时间越短,人的位移就越小,获得的图象就越清晰。

一 个室内坐着不大动的小娃娃,想定住他,一般要1/200s, 室外走动的要1/320s,跑动的1/500s,疯窜的就是1/1000s也不能保证主体肢体末梢完全定住。我是以娃娃为中心的‘瞬间优先’拍摄理念,谁 知道小娃娃在外面是走是跑,当然设一个上线的1/500s做为我的‘安全快门’。

各位,忘记那个什么焦距倒数的‘安全快门’吧。那是一个纯理论性的参数,而且,是在当年胶片机洗个照片5英寸大小时的参数。现在放在显示器上100%查看图片时,都有40英寸了。

4.ISO

当 然是ISO感光度越低,获得的图象越清晰,噪点越少。但ISO 和快门速度是死对头,ISO低了快门就上不去,快门上去了,在暗光下因高ISO形成的噪点就会影响清晰度。在这里,摄影者需要找一个平衡点,一个画质与定 格的平衡点。有必要说明我的观点:能定住小娃娃,拍下的片子噪点多,最多是美中不足。定不住小娃娃,画质背景再好,小娃娃糊了,也是张废片。

5.记录格式

现 在单反相机中,都可以设置记录图象的JPG分辩率、精细度,这个就不需要多说了吧。除JPG格式外,还能以RAW格式记录,RAW格式包含更多的拍摄原始 信息,对后期调制,尤其是对曝光度、白平衡等后期调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本人实践发现,以RAW格式记录的图象,即使不‘后期’调制,直转JPG, 画质也高于相机直接记录的JPG文件。建议使用RAW格式,尤其是在室内白平衡极难一次性控制时。

6.优化较准模式

新人常喜欢下一些‘曲线’导入机内,来改变照片的‘风格’。但任何‘曲线’的应用,都必然导致一些细节的丢失。相机还没有智能到知道每一张每一个场景你想要的效果。所以,我使用了SD标准模式,把‘风格’的调整留给自己----后期调整。

7.测光模式

正确的曝光,可保留摄影者想要的细节。一般来说,大头或半身肖像,可使用‘点测’人脸;全身全景,可以使用‘3D矩阵’或‘评价测光’后,再根据背景与主体的光比进行‘白加黑减’的曝光EV微调。

所 谓‘白加黑减’,如小娃娃站在白墙前面,白墙比小娃娃亮的多,如使用3D矩阵测光,相机会以占总画面较多的白墙亮度为曝光依据,结果必然导致墙曝光‘正 确’了,人脸暗了。这时的矫正方案是手动调整EV曝光量,在背景比主体白的时候,加EV曝光,简称‘白加’。‘黑减’相反。如人站在黑板前面,3D矩阵测 光时,相机会以大面积的黑板为曝光依据,导致黑板‘正常’,人脸过曝。解决方案是,背景在黑于主体时,手动调整EV曝光,减EV,简称‘黑减’。

当主体在画面中心附近,又想要一定的环境感时,可考虑中央重点曝光。实际使用中因抓拍构图的即时性导致这个功能不实用。

8.白平衡

建议在RAW格式拍摄的基础上,使用‘自动白平衡’。白天户外自动白平衡还比较合人心意。但相机很难猜测摄影者想要的白平衡,并不是真的完全较准了,就一定好。如你带着小mm去酒吧拍照,一张下来,相机把小mm的肤色完全还原了,结果那昏暗的、迷离的、酒香味没也没有了。这种环境,还是RAW后期慢慢调色温吧。

综上所述,我的NIKON D300常用设置是:

RAW格式,SD标准模式,白平衡自动,AF_C预测跟踪连续对焦、‘动态区域’或‘3D跟踪’、‘A档光圈优先’F4待机,‘ISO自动 200至1600,最低快门速度下限为1/500s’。

稳固方案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快门释放过程中相机端抖动对成像锐利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如何手持端稳相机,象射击打靶一样,成为必修项目。

看下图,拿相机应该抓哪里更‘稳定’。

使 用卡片机的摄影者,自然是双手都在A处。单反玩家大部分是右手拿相机A处,左手托镜头B处。但当使用的镜头较重较长时,显然稳定性是 AC > AB > AA 。到这里我想朋友们应该知道左手应该放的位置了,我一般左手尽可能向C端放,拇指和无名指旋转变焦环,食、中两指向遮光罩方向伸出,稳定相机。

拍摄时,相机要‘压’在脸上,手头形成对顶合力。左右两手肘,尽可能靠近身体肋部。手肘向外向上展的越高,稳定性越差。尤其是端大重量镜头时,左手肘可直接 抵在肋上,做支撑。在没有竖拍手柄的时候,那种常见摄影教程里的,右手肘吊起的方式,必然导致稳定性极差。这时,可把相机向右旋转,手右拖起相机,右手肘 抵住肋部,以获得支撑。在俯拍的时候,左手可使用拇指在下的握镜方式,可保证相对的稳定及灵活。

在按快门的瞬间,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 拇指捏住相机机身,食指灵活轻巧的按下快门,与此同时,头部给以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应力,抵消震动。人的抖动,还来自心脏跳动及呼吸。拍摄时宜心平气和, 尽可能保持心脏慢速稳定跳动。呼吸可控制在吸满气,吐出1/3至1/2时,闭气,可获得最大稳定。

当然,除了上述之外,拍摄时,有墙就靠,有凳就坐,有树就依,就地就跪。以获得身体稳定。

构图选择

本 文从开头到这里,一直都是讨论的拍出物理分辩率清晰的‘锐’片,这是拍出‘锐’片与硬件相关的基础。君不见拿着硕大顶级砖头单反,架着长炮的新人,拍出的 片子,远不如老手用个入门单反拍出的效果‘锐’,为何?摄影界俗语‘牛机牛镜不如机身后面的人头’。下面就人的‘软件’技术对‘锐’进行讨论。

锐,对看照片的人来说,是一种感觉,一种主体突出显明,主题交代清晰的感觉。

1.引导

利用构图,选择摄影视角、选择焦距、光圈、速度,以达到归纳整理取景框内各元素的目的。现今讲解构图的书浩如烟海,也不需要再一一道来。本人就原则性的要点,加以总结与如下。

a.把照片的主体放在横竖三分线的4个交叉点上。看片人的眼睛人自动搜寻那几个位置,做为画面的兴趣中心。

b.为主体或兴趣中心‘搭框’。框,可以引导人的视觉向框中心的位置。框不只是窗户框似的方的,也可以是圆型、三角型,甚至可以是一些其它景物的围绕。

c.引导线条。例如常见的透视效果延伸道路、延伸向主体的路沿石等。只需要在主体前留出足够的‘空’,以放置这些引导元素,‘人’虽然小了,但会更加的被突出出来。

2.简洁

有人说摄影是减法。为突出主题、主体,尽可能把不相关的元素避除在构图之外。要在不需要进行‘文字’说明的情况下,让看片者一眼就能分清片子中的主次,找出脉络,找出主体,感觉到摄影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这就需要片子中的元素,尽可能的简洁。

主体简洁,比较容易理解。背景简洁,如人像片尽可能选择单纯色彩、亮度的背景,或使用长焦大光圈镜头使背景完全虚化,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背景选择时,要尽可能避开一些条状物,如电线杆,尤其不要出现在主体身体的正后方,以免‘误导’看片人的注意力。

3.对比

欲突出主体,可使用对比方法。

主体亮,背景就要暗;

主体暗,背景就要亮;

主体彩,背景就要淡;

主体淡,背景就要彩;

主体动,背景就要静;

主体静;背景就要动;

主体大,背景就要小;

主体小,背景就要大;

主体.......

背景就要.............

我想,你一定可以无限的填写下去。这就是对比。在一幅静态画面中,对比可以在‘关系’中把主体、主题交代的更清晰。

色轮

照片中颜色的搭配,对人类视觉反差起着重要作用。‘锐’也由此而来。

当我们把可见光谱按电磁波长依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时,获得红、橙、黄、绿、青、蓝、紫,及无间断过渡色。而当我们把这个‘色条’环形围过来连接时,我们得到‘色轮’,如下图。

在色轮中,任意180度相对的两个颜色,为互补色,视觉反差大。如照片中背景与主体颜色为‘互补’时,会感觉到主体特别突出,‘锐利’。

而任意相邻60度内的颜色,一般被认为是类比色,视觉反差小,融合性强。当背景与主体颜色为‘类比’时,会感觉非常的融合、柔和,但整体感觉不会是大反差的‘锐利’。

如果我们同时用补色及类比色的方法来确定的颜色关系,就称为分裂补色。这种颜色搭配既具有类比色的低对比度的美感,又具有补色的力量感。形成了一种既和谐又有重点的颜色关系。如在下图三种颜色中,红色就显得更加突出。

摄影构图选择背景时,就应充分考虑‘色轮’理论,是欲融合成一体,还是完全突出主体。这是当代彩色摄影必修的色彩理论。

看背景‘绿黄’的补色,正是小花的‘蓝’色。小花在此片中倍现突出、锐利。

来看这张,‘锐’在何处?颜色互补?NO!片子中除了绿色就是绿色。锐在‘明暗’反差上。

光线利用


有人说,摄影是一门用光雕刻作画的艺术

能不能拍出‘锐’片,拍摄环境尤其是光线环境有着决定性作用。

常 有人问,‘为什么我的片子不通透’‘为什么我的片子不艳丽’。除曝光、机身饱和度、对比度设置需要得当外,光线、环境,是必要的条件。就现在城市生活的环 境,空气质量极差,不是有灰就是有雾,还有个别地方常来个沙尘暴什么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拍摄,再距离主体远一点,空气透明度成为制约‘锐’利清晰与否的关 键,想‘透’,只能靠‘后期’。高原环境下如拉萨,空气稀薄、无污染、干燥无雾气,想拍个不‘通透’的片子出来,都是不可能的。

再如在水泥、沥青为地面、灰白楼墙为背景,中午太阳顶光为主光源的环境下,主体人物还身着素淡,任谁拍都只能是高对比度的‘黑白’感片子,要鲜艳,不可能。

上面的例子是想说明,环境、光线、主体等客观元素对摄影画质的决定性影响。不要指望拿着顶级单反相机,就能在相同环境、相同视角、相同光线下,拍出通透、鲜艳、锐利的片子。

光 线对比。在上一节‘对比’中,就提出了为突出主体,主体亮,背景就要暗;主体暗,背景就要亮;的基本原则。数码单反相机的宽容度为5档曝光,人眼睛的宽容 度为10档左右。宽容度,就是能同时看到高亮和低暗的最大范围。当主体与背景受光光比差2档时,反差会感觉到极为明显。当大于3档时,在主体曝光‘正常’ 时,背景会‘曝掉’全白,或全黑。有朋友说,我没‘测光表’呀。现在是个单反就有‘点测光’,那就是相机自带的测光表。可以分别点测背景与主体,以确定光 比关系。

1.‘夹光’

我对夹光的定义是,射向主体有规则形状的光。当‘泛光’即把主体照亮,又把环境也照亮的时候,主体与环境的‘光比’就会相差极小,对比作用大减。反过来,使用‘夹光’相当于聚光灯的效果时,主体被照亮,而环境相对受光少,主体与环境的光比反差出现,主体会显的突出、锐利。

2.轮廓光

较强的光线从逆光或侧逆光方向射向主体的时候,主体的轮廓会显的格外分明,主体边缘部分的毛发会对光有发散的作用。而当主体只有逆光光源,如这时使用’平均测光’,则会产生‘剪影’效果。

3.眼神光

人显的精神,画面也会有锐利的感觉。人像片子,尤其是半身、大头特写片子里,眼神光是强化主体精神面貌的主要手段。没有眼神光的片子,眼睛就是个黑洞,画龙点睛,是必要的。

当人在相对的暗处,人眼睛前面有规则型大光比光源时,就会出现眼神光。如主体在屋里向窗外看,摄影者顺光拍摄主体,即会出现眼神光。室外人站在长廊里、顶子下、树阴下,面向高亮的天空、道路,一样会出现眼神光。

什么是质感?在摄影中如何表现质感?光线照射在主体上产生的明暗过渡,即是表现质感的手段。显然侧面光线,会使平面照片中的主体产生明暗阴影过渡,产生立体效果,质感而生。

好了,前期部分大概就讲到这里,敬请期待《Raymond谈“锐”之后期篇》。

“拍娃党Kidsfoto”党员原创或首译,通过kidsfoto.net拍娃党时光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否则我们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后关注

原创亲子摄影公众号:Kidsphotography

QQ群:450068664

↓↓↓↓ 更多精彩,尽在kidsfoto.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才能拍出清晰的花卉 - 霜凝剑光冷(风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点测光怎么用
【我的550D的基本设置】
菜鸟学步------从佳能550D设置说开去 (by深山清泉【写给菜鸟】————请跟随俺的脚步(之一))
笔记 | 111期子意:掌握这些技巧,你也能拍出温暖的纪实作品!
【反接标头拍微距的一点心得】松下 FZ50GK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