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蓦然回首揭谜题,反复青年卒中到底为何?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很多时候,回过头来一看,豁然开朗。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CSA&TISC 2021)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的薛素芳教授做了题为《蓦然回首揭谜底-反复青年卒中一例》的精彩病例分享,快来一睹为快吧。

病例回顾

患者刘某,女性,31岁。

主诉:突发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0天。

现病史:20天前,患者伏案侧睡2小时后出现反应迟钝,伴记忆力下降;次日晨起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上肢持物不稳、右下肢走路费力,同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及言语不利;外院头颅MRI示左侧丘脑新发梗死,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等治疗后好转。

既往史:3月前患者因右侧肢体麻木于外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左侧丘脑),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出院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平素常因肩颈不适按摩。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外伤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左上肢BP:117/70 mmHg,右上肢BP:120/75 mmHg,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近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100-7=93,93-7=?),颅神经(-),四肢体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左右对称,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功能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分,饮水试验1级,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19分。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四项、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ENA抗体13项、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2018年7月20日)未见异常。经食道超声+右心声学造影(2018年8月13日)未见异常。TCCD发泡试验(2018年8月20日)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推入激活生理盐水7秒后,右侧大脑中动脉可见1个微栓子信号出现。

定位、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定位于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及其联系纤维,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定位于额颞顶叶及其联系纤维。结合影像定位于左侧丘脑,责任血管考虑左侧大脑后动脉。

定性诊断:急性脑梗死。青年女性,急性起病,以右侧力弱麻木,言语不利,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头颅MRI提示左側丘脑前部新发梗死,故考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

图1:入院前3个月头颅MRI(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图2:入院前3个月头颈CTA示左侧大脑后动脉显影细小(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图3:入院前3个月头颈CTA示左侧椎动脉V3段异常小突起?(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图4:患者第2次发病时复查头颅MRI提示左侧丘脑前部新发梗死灶,腹外侧亚急性期埂塞灶,右侧小脑软化灶(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依据TOAST分型对该患者进行脑梗死病因分析如下: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青年,无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史,超声CTA阴性,排除该型。

2.小动脉闭塞型。青年,无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史,局限于后循环多次梗死,排除该型。

3.心源性栓塞型。青年,无心脏基础疾病,反复局限后循环发生,经食道超声阴性,发泡试验阳性,TCD发泡后进一步明确。

4.其他原因,无感染和兔疫相关抗体阳性,无遗传病史,无血液系统疾病,可疑左侧惟动脉V3段病变,复查TCD、头颈CTA,必要时高分辨核磁DSA。

5.原因不明型。待检查完善后明确。

图5:头颈CTA提示左侧椎动脉V3、V4交界区动脉瘤伴局部小突起(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图6:左图为DSA示左侧椎动脉夹层,右图为高分辨核磁示左侧椎动脉V3、V4交界区血管内膜样结构突入管腔(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图7:左图为头正中位时左侧椎动脉显影正常,右图为头右转时左侧椎动脉出C2横突孔以远未显影(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图8:左图为头颈CT示寰椎后弓与枕骨融合,考虑颅底凹陷,右图为颈椎MRI示左侧寰椎侧块较小,发育不良(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谜题揭晓


该患者进一步完善TCCD发泡试验阴性。颈部血管超声+TCCD:平视前方时,左椎动脉流速57 cm/s,流速及血流频谱形态正常,略向右侧转颈,左侧椎动脉流速明显减低,收缩期血流方向逆转,流速-23/15 cm/s,提示左侧椎动脉转颈实验阳性。

结合患者青年卒中,无基础疾病,反复发生后循环脑梗死,局限性椎动脉夹层,超声+CTA转颈实验均阳性,头颈CTA示寰枕融合、颅底凹陷,颈椎MRI示左侧枢椎侧块发育不良,考虑该患者最终诊断为弓猎人综合征。

治疗上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给予抗凝治疗(达比加群150 mg,口服,bid)。告知避免右侧卧位入睡、避免向右转头等预防措施,佩戴颈托防止颈椎活动过度。脊柱骨科会诊,建议择期手术,患者3个月后行寰枢椎融合手术,半年后随访,患者未再新发脑梗,回归工作生活。

图9:患者术后半年随访复查(图源薛素芳教授授课PPT)

讨论:

弓猎人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也称为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指在头颈旋转或伸展的过程中导致椎动脉发生机械性狭窄或闭塞,从而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梗死的临床综合征。

椎动脉闭塞受压最常见的部位是寰枢椎关节,其原因认为可能与椎动脉和颈椎解剖位置有关。BHS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异常骨结构、椎间盘突出、颈部肌肉肥大或肿瘤为常见的原发性因素,其中骨赘及骨刺为其最常见病因;继发性原因包括颈椎病手术、动脉瘤手术、头外伤等。

BHS引起后循环缺血机制除了血流动力学因素外,在某些病因存在情况下,颈部活动可能对椎动脉血管壁造成反复的挤压损伤,进而激发血栓形成,造成动脉至动脉栓塞性脑梗死。

关于BHS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仍无指南明确推荐,尽管患者转颈时出现相应神经定位体征及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结合转颈时颈动脉超声、MR血管成像、CTA检查均可以辅助诊断,但最终确诊需要动态DSA检查。治疗上首先需要保证颈部固定,避免转颈运动,如使用颈托固定,其次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作为卒中二级预防,但大多数报道的患者仅内科多有复发,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椎动脉减压术。

该病相对少见,临床医师如果缺乏相应的认识,可能会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遇到隐源性后循环青年卒中患者,仔细分析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必要时行颈动脉超声转颈试验DSA明确有无合并BHS,对其发现有无特殊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专家述评】脑的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
CT灌注成像如何指导溶栓和取栓?看这一篇就够了!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
急性缺血的灌注影像:科学认识有助于临床实践
醒后卒中到底该如何治疗?标准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