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向不足是怎么回事?我们怎么去改变这种特性
所谓“推头”(转向不足),是形容车辆在转向时出现的一种失控状态,通常前置前驱的车辆在弯道极限时会更容易出现这种状态。为何会这样呢?这是由于前置前驱车型的引擎及变速箱都集中在车辆的前部,并由两个前轮来进行驱动,弯道中车辆重心会大量集中在前部,用于驱动和转向的前轮更容易突破抓地力极限,从而让车辆偏离预定的行驶方向,也就是“转向不足”产生的原因所在。     


那么对于前置前驱的车型来说,一定会出现“转向不足”的问题吗?其实也并非如此。虽然从物理结构上来说,大部分重量集中在前部会较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但依然是可以通过底盘调教和不同的搭配来改变。由于驾驶者技术参差不齐,大部分民用车辆都会选择调教成带有“转向不足”这种特性,这种特性可以通过松油门及适当刹车来修正,目的在于让前轮重新获得抓地力,而这种修正也更符合驾驶者的第一反应,即松油和刹车,因此选择让车辆保持一定的“转向不足”也显得更加的安全。
  • 哪些情况会让车辆出现转向不足特性呢?


对于通常民用车辆中最常见的前置前驱车型来说,由于车辆前部承担着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主要重量,因此前后配置比例天生不协调,多数情况下会呈现出明显的转向不足(推头)情况。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事实上能够影响行驶特性的还有如下几种因素。     
     

1、轮胎抓地力由于驱动轮需要足够的抓地力才能让车辆前进,同时也需要抓地力保持车辆的行驶路径,因此前轮抓地力越小时,就越容易出现在转向不足的问题。

2、角度与速度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车辆在弯道中的离心力大小,过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转向角度会让较重的车头部分更加趋向弯外,此时前轮也更容易突破抓地力极限发生侧滑。

3、前后重量分配理想状态是车辆前后重量能达到50:50的平衡分配,但当前部重量大于后部时,车辆将表现出转向不足,反之前部质量小于后部时则表现为转向过度。

4、悬挂调教更硬的悬挂系统(包括弹簧、避震器和防倾杆)可以更好抑制转弯过程中的侧倾,但同时也会降低轮胎的抓地力,比如前悬挂整体硬度增加就会让车轮抓地力变低,更容易出现在转向不足。

此外,车辆的前后侧倾点、轮距、轮胎等不同的调整,都会影响到转向不足的特性,而通过不同的调整和合理搭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车辆的行驶特性,使得其变得更加符合自己的驾驶习惯。

  • 想要弯道表现更中性或更好玩?完全可以


既然已经知道“转向不足”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哪些情况对这种状态能产生影响,那么就可以依照实际需求来改变车辆原有的配制来打破原厂设置的这种平衡,让车辆的弯道特性更符合自己的驾驶习惯和需求。而对于大对数用户来说,只需简单的通过改变前后轮抓地力分配来实现,其中主要涉及到轮胎、避震/防倾杆搭配,以及调整合适的倾角、束角这两个四轮定位参数来进行配合即可。

1、轮胎及胎压

轮胎对于汽车可谓是相当重要的部件,其用于承受汽车自身以及所承载的重量,同时也是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包括车辆的驱动力、制动力,以及转向都需轮胎来实现。而且,对于改变车辆弯道特性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对轮胎的搭配进行改变。


比如,胎压高会导致轮胎抓地力降低,而胎压低则会增加抓地力,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将前轮胎压调整到比后轮更低,这样就会让后轮抓地力低于前轮,更稳定的前轮和更活跃的后轮就能让车辆更加趋向于中性。不过通过胎压来进行改变的效果相对受限,有条件的话给车辆前后轮搭配不同的轮胎效果往往会更好,比如前轮搭配抓地更好的轮胎型号,或是让前轮使用比后轮更宽的轮胎,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悬挂和防倾杆

虽然很多人认为防倾杆主要是用来帮助抑制侧倾,但实际上其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调整前后防倾阻力来达到操控平衡,以及增加轮胎贴地性的功能,并且防倾杆必须与避震系统配合使用,才能提供最佳的防倾阻力,弹簧硬度、避震器阻尼,以及防倾杆硬度需要相辅相成。其中,车头的防倾阻力是与车尾的防倾阻力伴随发生,因此受制于车身前后配重比例以及其它外力作用,前后的防倾阻力并不能完全做到平衡,其结果就是直接影响车身重量的转移和操控平衡性能,比如后轮防倾阻力过大会让车辆呈现转向过度(甩尾)特性,而前轮防倾阻力过大则会呈现转向不足(推头)特性。           


因此通过不同的前后避震硬度调整,以及合理设定前后防倾杆硬度比例,就能改变车辆的原厂设置,从而改变弯道中的行驶特性。比如增加后避震的硬度,以及搭配更硬的后防倾杆就能让后轴的防倾阻力增加,车尾能变得更灵活,可以缓解转向不足的特性。

3、四轮定位参数

对于大部分的民用车辆来说,不论采用何种驱动形式,比如前驱/后驱/四驱,由于均需要使用前轮来完成转向动作,因此前轮的几何参数设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后轮的定位参数虽然不影响转向,但同样会影响后轮在弯道中的特性,因此通过让后轮变得更灵活,也能对转向不足的特性进行改变。


通常来说,一定的负外倾角主要可以让车辆在转向时轮胎能获得更好的抓地力,而一定的负前束角也能让车辆更利于转弯。因此对于大部分前置前驱车型来说,可以给予前轮更多的负倾角,使得其在弯道中获得更好的抓地力和转向灵敏度,而后轮则减少负外倾角让其变得更灵活。另外,负前束角的调整也是一样的原则,后轮给予更多的负前束角让其变灵活,配合负外倾角的前后搭配来改变转向不足的特性。

总结:虽然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保持车辆的原厂特性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少数追求驾驶乐趣以及进阶玩家来说,更加趋向于中性甚至偏转向过度的调校,则能体现出弯道驾驭的乐趣。不过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对车辆参数配置的改变最好是循序渐进,一边调整一边进行测试,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搭配才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人脸识别这项技术,你认为应该推广吗?

取消应用更新完成通知,谷歌要砸程序员饭碗?

没事也要更新?这样的APP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极速过弯?——侧倾刚度和重量转移
家用车到底有没有必要上四驱?有实用性吗?
新轮胎装在前轮还是后轮?不再纠结,看完这个秒懂!
轮胎吃胎
后驱起步的人生,每一条赛道我都要赢
汽车换轮胎,是四条一起换,还是两条两条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