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殊句式有哪些?

特殊句式有哪些?

 字句指用(或)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字句中,动词要有处置的意思。没有处置意思的动词如有、在、是、像、看见、觉得、赞成、进来、出去等,不能构成字句。

目录

·   把”字句

·   被”字句(被动句)

·   连动句

·   兼语句

 

字句

 字句指用(或)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字句中,动词要有处置的意思。没有处置意思的动词如有、在、是、像、看见、觉得、赞成、进来、出去等,不能构成字句。

 【把那本书】了。(带动态助词)

【把班里的情况】谈谈。(动词重叠式)

【把我】<>了。(带补语)

【把这事】告诉︱李老师。(带宾语)

(大)火【把天空和大地】【都】<>了。(前有状语,后有补语)

【没有】【把窗户】<>。(否定副词、能愿动词应当放在字前头)

【应该】【把它】<>。(能愿动词)

字句(被动句)

即句子中有介词引进施事或字直接附于动词前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与主动句相对)。如:

敌人【被我们】<>了。

道静【在睡梦中】被<>——杨沫《青春之歌》

…………字句的书面格式,叫、让、给也有表被动的作用。如:

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为风雨】所

(两天)的活儿【让他】【一天】<>了。

(白杨树)的叶子【叫风】<>了。

注意: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在、像等不能构成字句。表示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和能愿动词一般都放在字前面。如:

【一点】【也】【不】【被人】注意

闰土【终于】【被他父亲】带<>了。

(她)的天才【可能】【从此】【就】被埋没

一般说来,适宜于用被动句式表达的有几种情况。如: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为了突出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说出,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

任何敌人也不会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论联合政府》(避免逆方向叙述)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强调语言结构匀称)

我去晚了被老师看见了。(为了强调不如意或者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大都与现代汉语不同,主要分为两种。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是指在动词前或后不用虚词表示被动,而是用主动句的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如: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吾不试即我不被任用)

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文王拘即文王被拘禁)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指被别人爱)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就是在动词前或后借助虚词表示被动意义。主要有动词++主动者(字句)见(受、被)+动词(字句)见(受、被)+动词++主动者(……式)+主动者+动词(字句)+主动者++动词(……式)等五种。如: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动词后加介词,介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山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在动词前加表示被动意义,主动者不出现)

晁错受戮,周魏见辜。——李陵《答苏武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炮台悉为夷据。——《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司马光《赤壁之战》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

连动句

即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如:

老杨同志早饭起程——赵树理《老杨同志》(表示先后发生的动作)

雷锋【正】帆布盖车。(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

头想心事。(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

没有力气作(更多)的表示。(前一动词是没有,表示后一动作的条件或原因)

总理<>(他)的【不】。(前后两个动词性词语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主语)

唱歌唱<那么欢乐>。(重复使用同一个动词,一个带宾语,一个带补语,同时说明动作的对象和结果)

(一本)书看

狐狸【又】来偷鸡吃了。(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也是后一个动词意念上的宾语)

兼语句

即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主要有两类。

1)兼语前的动词是使令性动词,能引出兼语后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前后有因果关系。这类动词常见的有使、叫、让、请、派、催、逼、求、托、命令、动员、发动、组织、号召等,如:

母亲闰土——鲁迅《故乡》

老师鼓励大家好功课。

上级工作组检查工作。——赵树理《老杨同志》

大家代表。

青年们师傅。

2)兼语前的动词是没有,如:

(个)妹妹【在北京】工作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女孩子)(这个)(正当)的要求

3)兼语前的动词有时也可以是其他一般动词,如:

妈妈送弟弟去参军。

送给我一本书看。

存现句

即全句表示何时何地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句子。如:

门口有︱(一棵)(大)槐树。

门前是︱(大)草坪。

【突然】梨树丛中<>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彭荆风《驿路梨花》

天空中【隐隐】响<>︱雷声。

【昨天】队里<>了︱(一只)羊。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床上躺着︱(一个)人。(与上一句均为静态存现句)

屋顶上飘着︱(一面)红旗。

天空中飞着︱(一只)老鹰。(与上一句均为动态存现句)

变式句

即由于修辞的需要,改变常规语序的句子(相对应的叫常式句,即按一般语序构造的句子)。如: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主谓倒装句,突出强调了动作行为,增强了语言的号召力。这种句式大多表示疑问、祈使、感叹等,感情色彩重,句式简短,主谓之间要出现语音停顿)

多美啊,北京的初冬!——杨朔《埃及灯》(主谓倒装句,强调突出了性质状态,抒发了强烈的赞叹之情)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鲁迅(定语后置,突出了定语所表达的内容,情意深长,耐人寻味)

我们尊敬您,永远永远!(状语后置)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鲁迅《范爱农》(变式复句,转折复句倒置,既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又能引人注意)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变式复句,因果复句倒置,强调了原因,加重了语气,鲜明地表现出为捍卫真理而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

口语句式

即经常在口语里使用的句式(相对应的叫书面语句式,即经常在书面语里使用的句式,一般较严谨,长句多,完全句多,较多使用长修饰语和并列成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大多有文雅的词语组成,庄重典雅)。如:

区长问:你会下神是不是?三仙姑不敢答话。区长又问:你给你闺女找了个婆家?三仙姑答:找下了!问:使了多少钱?答:三千五!问:还有什么?答:有些首饰布匹!问:跟你闺女商量过没有?答:没有!问:你闺女愿不愿意?答:不知道!”——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结构较松散,短句多,很少使用长修饰语和并列成分。这段人物对话,多使用省略句和独词句,一问一答,干脆利索)

南坡庄人穷人多,地里的南瓜豆荚常常有人偷。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各人的东西还得各人操心。——赵树理《田寡妇看瓜》(灵活多变,关联词语用得较少,行文简洁流畅)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娥。小飞娥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零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爱。故事就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赵树理《登记》(通俗易懂,朴素自然)

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语组成,生动活泼,明快自然,多用于日常交谈和文艺作品中。

判断句

即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而对主语进行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现代汉语中一般直接加判断词不是,如: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鲁迅《藤野先生》

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可分几种情况:

1)不用判断词,用“……者,……“…………“……者,……”“…………”等格式。如: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在主语后面用,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帮助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贾谊《论积贮疏》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公十五年》(强调谓语,重点在后,判断语气较重)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孟子·公孙丑下》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强调主语,重点在前,提示语气较重)

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史记·高祖本纪》(判断语气较弱)

朕,高皇帝侧室之子。——《汉书·文帝纪》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2)在不用判断词的判断句谓语之前往往用等副词,这些副词都有帮助判断的作用。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史记·信陵君列传》

项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

3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是的意思,也可以用来表示判断,但不是一个典型的纯粹的判断词,它往往还含有一般动词的意味,所以有人称它为准判断词。它表示判断,可译为或者算是算作等。如: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魏学洢《核舟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沈括《活板》

4)汉语真正的判断词是,它作为判断此开始于先秦,汉代逐渐增加,魏晋以后就较多了,但仿古性很强的文言文,仍很少用它。如:

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谷梁传·桓公六年》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余是而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篇》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开心国学院联班基础知识第7讲:对联句式及逻辑关系分析
合成词、短语和句子结构
汉语语法知识(三)
初中文言文通讲 · 第十一讲: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文言文句式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