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马跑慢——关于真正牛X的赛事该有的体验
On Running

我已经跑过4次波士顿马拉松,并且打算再跑30年,跑到第150届,因为这种牛X赛事有一去再去的理由。

看到过很多关于马拉松赛事的报道,似乎好的赛事就是吃喝玩乐氛围好,精英跑得快,对最后一名很尊重等等。即便如大满贯赛事,比如16年已经结束两场——东京和波士顿——不少报道也还停留在“东京马拉松是个大party,欢乐无限”,“波马很难跑,成绩要求高,精英辈出”的阶段。真替这些赛事喊冤。那些牛逼的赛事,好处罄竹难书,完整的感受它更需要从多角度的观察。

我自己跑过两次东京马和四次波士顿,用不同速度完赛,感受到了极大的不同。16年东京马拉松我前排出发,做了回严肃的“快跑者”,这才发现东京马拉松业余跑者水平之高超乎想象;而16年波士顿我跑了回“慢马”,发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种美好。

所有那些被称作大满贯赛事的马拉松,都有着惊人的能量释放,来分享一下这次在波士顿马拉松慢慢跑的特殊感受。


来自伟大的节点

2016年波士顿马拉松恰逢第120届,同时也是女性参加马拉松50周年纪念。官方赞助商阿迪达斯在宣传彩页上写到:A histroy of greatness。共鉴伟大的历史。荣幸的是,今年我们都来了。

跑步飞速发展,国内参加大满贯赛事的人数指数级增长,2016年中国国籍站在波马起点的参赛选手达到165人。虽然在3万多人的总人数中还算少数,不过和几年前相比,已是难以想象的壮观。

2016波马口号:Run Bold!(大胆去跑!)

关于这个#Run Bold口号,在官方手册上还有段解释(我的英文很烂,凑合看)

Each of you has traveled a journey marked with ups and downs ,tears and joy ,some have dedicated a lifetime to earning that boston qualifier bib ,others raised thousands for a worthy cause. it all comes down to this. you've finished your training. you've finished your fundraising. there's one finish left - let it inspire you.

(你们每个人都经历状态起伏的旅程、泪水与欢乐的洗礼,有些人穷其一生去追求波士顿马拉松资格(BQ),有些人则拼命工作去赚取额外数千美元的慈善名额花销。所有这一切都凝结于此刻。你已完成了训练,或者你已搞定了慈善捐款。但仍有一条终点线等候在前方——让它燃起你的斗志。大胆去跑!)

我先后经历了2013年波马爆炸案,2014年boston strong(波士顿坚强),2015年there is only one boston(今天我们都是波士顿人)和今年的run bolt(大胆去跑),主题略有人文侧重上的变化,不变的是波士顿的体验,依然震撼、多彩、深刻,丰富而绵长。


波士顿马拉松是严肃跑者的天堂,自不必多说,去年我在第一区以4分15秒的配速跑了20公里,身边的人几乎没有变化,整条长龙如同一列高速列车呼啸而过,你被那种精英的气场裹挟着,被周边的观众激励着,被那种置身于强者、勇者、知音的海洋里的幸福感包围着。

今年,我从最后一区出发,带着相机跑全程,慢慢跑,慢慢感受,发现了波马另一种美——那种来自120年历史积淀的,观众以及选手的真诚互动。

跑快的选手都是相似的,跑慢各有各的原因

这话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事实也是这样,能够跑在BQ成绩内的跑者,大多有着相似的身材、相似的跑姿,甚至相似的神情,他们用优雅的肢体语言诠释了波马的菁英地位。中速跑者则是另一番景象,或处在奔跑能力的上升期为PB奋斗,或处在跑步的稳定期,在不进则退的洪流中执着着自己的执着。

而今,我从第四波第八区陪朋友出发(即最后一个wave,最后一个corral,再往后就是工作人员收摊了),用了漫长的时间来感受一个慈善跑者在波马中能够获得的体会。

排在对尾,低速出发,五公里过后,你就能发现各类慢跑者。你会发现跑不快的队伍中,多了坚持、乐观和勇气。这是任何一场竞技体育中无法看到的场景,也是马拉松这项运动(马拉松不是长跑比赛,它就叫马拉松)最迷人的部分。它的多元化、它的包容,它的愉悦、真诚和感动,都在一场比赛中得到充分展示。电视直播一场比赛,如果镜头无法对准这些慢跑者,无异于一场交响乐少了某些乐器,是不可想象的。

我看非常胖的跑者,步履蹒跚而坚定。美国的大体重跑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出名的,为此还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大宛马级”和“雅典娜级”跑者(我也有点儿记不清了,请知情人考证),然而在我看来,他们都透着别样的美丽,体重如他们都在跑,你还有什么理由去宅?



我看到年长的跑者,露出依然年轻的笑容和神情,岁月在他们身上刻下印记,也在他们奔跑中重树青春。波马还专门设立了80以上级别,他们会多带一块儿号码簿写上80+



我看到身有残疾的跑者,一瘸一拐奋战在全马赛场。我不知道他为了什么而跑,但我能从他的脸上,看到对生活境遇的不屈服,他们感动的不仅仅是自己,也带给观众和其他跑者以力量。去年是霍伊特父子轮椅参加马拉松的最后一届,今年赛道上仍能看到穿着team hoyt队服的人,这种精神将一直被延续。我听到观众潮水般的呐喊,我看到每个人都在向他们致敬,他也是波士顿马松赛事体验的一部分,让你随处可见人性的光辉。

我看到盲人跑者,看到有些人背后写着“为了我的孩子而跑”、“为了父亲而跑”、“为了流浪狗而跑”,看到2013年波马爆炸案受伤的遇难者重返赛场,看到许多许多身材并不优秀,步伐也不标准的跑者,他们在赛道上,不断被超过,不断在行动上显示出吃力,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属于波马最令人尊敬的部分,因为无人止步。

我有在赛道上见到了传奇跑者拉里。


2014年larry跑了1300马,我当时和他打了招呼,回去看照片才知道这件背心的含义。


2016年的时候,他已经跑到1600场了。许飞还和他合了影,称赞拉里是英雄。我问拉里跑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说: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我说我非常喜欢波士顿,我要再跑30年,拉里跟我说:绝对没问题,你还那么年轻!

跑快的选手都是相似的,慢的各有各的慢法。我能见证这些有故事的人而感到荣幸,他们都是run bolt的跑者,同时也是平凡的英雄。波马,因为这些因素,而丰富了它的百年历史,丰富了对于马拉松这项运动的诠释。

无以复加的“家族观众”

波马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还观众,我甚至认为这是波马屹立于六大之首不可逾越的壁垒。这些观众土生土长在波马赛道旁的村庄,120年来沉淀下来无数的“家族观众”,他们热情,耐心,尊重,他们的精神气质已经融化到了波马当中,这是任何与一个组织都无法控制的,也是波马现场对跑步者的最高奖赏。我爱这些观众,跑了四年,我甚至发现很多熟悉的面孔,赛道上也遇到了熟悉的(外国)朋友,虽然只是一年见一次,却像老朋友一样有共鸣,我们都是赛道的构建者,我们公共鉴证波马的历史。


这张照片是我2013年参加波马拍的照片,当时对这个手拿橘子的旁观众印象深刻。他的大手、小橘子瓣和笑容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2016年波马,是否觉得眼熟?还是这位观众,还是他们两夫妇,虽然她们都更胖了。再次遇到他的时候,我有种沉甸甸的感动!

还有我在国内时候豆瓣小组的好朋友罗天琪,她老公在MIT读博士,举家搬到波士顿,每年都会到波士顿赛场上为我加油!我们几乎每年都会聚首一次,天琪一家见证了我的波马成长,我也看到天琪一家从大女儿出生,到现在两个女儿和一个怀孕中的宝宝的壮大历程!


2013年,大女儿爱丽还不足一岁。


2014年二女儿娜娜还在孕中。


2015下着大雨,天琪一家四口冒雨来为我加油。


2016年,他们又去了卫斯理学院门前加油,图为赛后去天琪加做客。也正是这些,熟悉的赛道,相知的观众,共同成长的朋友……许许多多沉甸甸的积累,让波马深深地吸引着我。

而说到观众,一定要去波马终点,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观赛氛围,无论选手、观众、志愿者还是组织者,都会以那长长的一公里而骄傲。

比赛当天还很早,大概七点多钟的样子,就有人搬着椅子坐在终点等候观看比赛。要知道,即使最早出发的选手,抵达终点也要将近中午,我看到这些铁杆观众,像看超级碗一样充满了乐趣和热情。


起点霍普金顿同样是一番热闹景象,从运动员村分四波出发,整个出发场面就要超过2个小时,观众在烈日炎炎下摇旗呐喊,生怕今年的声浪不如昨年的更雄壮,这也是每个波马选手最值得记忆的时刻,英雄般的出发。

波马要经过7个小镇抵达波士顿市区,每个小镇都有无数的观众在赛道旁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感谢组委会分4波出发的设计,使得3万多名跑者能够均匀跑在波马赛到,给观众与每一个选手互动的机会。

波马观众不能不提22公里左右的卫斯理学院,长长的将近1公里的路上,全是姑娘,他们高举着牌子,写着“KISS ME!I’m 谁谁谁,from 哪哪哪”,更夸张的是她们的加油欢呼尖叫声几公里外都能听到。


还有几个姑娘每年都会做这个恶作剧,“如果你跑的足够快,我就把身前的遮挡拿掉”。


2013年,当时见到这两位姑娘,一回头她们还真的把这张纸拿掉了:P,当然后面的景象我必须要保守秘密。


2014年再见到他们竟然感觉到熟识。


2016年有新的姐妹加入,我想这个“跑快拿掉”也会代代相传吧。

这次跑的慢,我能精心品味到观众加油的不同。比如有位选手明显跑不动了,路边的几个观众就将她扇形围住,给以拥抱,然后像做拓展训练一样给加油鼓励,她又重新跑了起来,不快,但我分明感受到了那种对终点充满渴望的眼神,至少她会抵达终点了。

路边还有一批观众,穿着整齐的服装,一个人对选手大喊“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有选手回应说“shirly.”,这一组观众就齐声高喊“shirly!Shirly!Shirly!”让shirly骄傲如同一位闪亮的明星。

观众会写各种有趣的牌子,比如“tough it for power!”,比如“when leg stop work,run with your heart!”……

最后一公里差不多是波马观众最为精华的部分,靠近终点这波观众会从早晨7点一直看到晚上六七点,太阳都落山了,他们还在呐喊。每一位通过拐角到达boylston大街的选手都接收到了观众们的真爱,即使想我这次跑在最后面一组,观众们仍在高声呼喊。只要选手稍微犹豫慢了下来,观众就会鼓掌,尖叫,欢呼,如果恰巧你身上还带有国旗之类的身份标识,观众会高喊你的国家,让你恍惚再为国家荣誉而战。

完善的组织,就是你刚想到的事情恰巧发生了

波马沉淀出来的组织经验和samul adms啤酒一样古老醇厚,实际上波马赛道是个非常不利于组织的赛事,清晨用数十辆校车把三万选手接到42公里外的起点,在狭窄的起点跑道分4波出发。但是,有趣的是,组委会考虑的极为周全:刚觉得找不到路,就抬头看到了出发分区;刚想要扔垃圾就看到路边的志愿者拿着大大的垃圾袋守候;刚排队出发因为紧张口渴就看到志愿者的出发前水站;刚犹豫要不要上厕所,看到厕所的指示牌那个熟悉的男女小人标识……波马运行了这么多年,对每个跑者从出发到结束的各种需求都有过大数据调研,样本足够大,覆盖选手层次也足够广。无论跑快还是跑慢,都会觉得非常舒服。艰苦的环境(炎热天气和很多起伏的上下坡)配上绝佳的组织,这种现场体验是不来一趟完全体验不到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波马都是值得一去再去的赛事,你为获得BQ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想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赛,又没有达到波马资格怎么办?

进入广告时间:

你还可以参加5月28日、29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的“北角古道燎山赛”。:)


赛事亮点:

1、惊艳的赛事奖牌:值得永久收藏

2、超级丰厚的参赛包:品质与功能的奢华,参赛包绝对值回报名费。

3、珍贵的赛事奖品:获奖面极广,精英优胜者还能获得UTMB等赛事全额招待。

4、无与伦比的赛道:用一场奔跑认识越野的台湾,和这里光靠旅行团完全无法体会的风光。

5、明星选手陪跑:台湾最顶级的选手放弃比赛来当志愿者,感受台湾的文化与热情。

6、完善的赛道组织:台湾经验最丰富的赛事团队承办,组织者和志愿者队伍身经百战。

7、组委会对所有人的承诺:赛事不满意就退款!

报名链接点击原文,或者识别下面这张海报的二维码。


虽然这个比赛是第一届举办,但是却极有可能成为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品位最好的赛事。我愿意像对待波马一样去鉴证和连续奔跑。你愿意一同去鉴证吗?


波士顿马拉松曾发行过一块纪念奖牌,上面写着,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are not individual but shared。最伟大的成就不是来自于个人,而是分享。换成文绉绉的古汉语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了,这里有非常棒的赛事,我愿意分享给大家,希望你带着朋友一块儿去,至少,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嘛。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台湾 北角古道燎山赛。

A
About            

本公众号是我个人(lele王乐)的一些分享,均为原创,如果你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如果转载请注明“来源黑跑团,作者王乐”即可。

搜索“heipaotuan”或者摸这个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首次,波士顿马拉松宣布取消
世界大满贯赛事:以趣味 专业著称的2017东京马拉松将揭开首场序幕
基普乔格的波士顿目标「我来,我见,我征服」
想凭实力跑波士顿马拉松,你得达到真实的那个“BQ”
丁丁谈跑步|波士顿坚强!一场让人难忘的马拉松!
跑马拉松,何止42.195公里的赛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