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台故事 | 郑翰林与五台山轶事(之二)

作者简介:笑口常开(网名),赵子文生于五一年,五台县蒋坊乡蒋坊村人,七一年于太原参加工作,至今在太原居住已有四十多年,现已退休。平生喜欢看书写点儿杂感,作为自娱自乐,来充实自已的生活。

郑翰林与五台山轶事(之二)(原创)

文/赵子文

        山西省五台县蒋坊村郑喜郑翰林是五台清朝为数不多的翰林之一。他与五台东冶徐继畲徐翰林都是五台清朝有名的翰林。徐继畲是清道光年间(1830年)的翰林,郑喜是康熙年间(1721年)康熙钦点翰林。郑翰林比徐翰林早一百余年,这两个翰林在五台境内的知明度是非常高的。

        而郑翰林是清朝唯一皇帝钦点而亲手拉扶的翰林。当地老人言传,因郑喜自幼勤奋好学,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考中进士,因他文才出众,文章立论精深,康熙親阅其考卷,大为赞赏。遂选作庶吉士,进庶常馆学习。1721年(康熙六十年)郑喜学习期滿,因成绩优异,康熙皇帝决定把他留在翰林院编修国史。据传说:郑喜被康熙皇帝钦点翰林时有段传奇故事,清朝有个规矩:当皇帝点谁为翰林时,群臣中须有人出班将跪着的受封者扶起来以示支持,这叫做拉翰林。

        清朝到康熙晚年,官风败坏,“打门包"(即拉关系行贿)之事习已为常。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阶下若得有人拉,事先务必打门包”。郑喜为人正派刚直,根本不去给大臣们打门包送礼。康熙上朝正式点郑喜为翰林检讨时,谁知连点三次,两旁大臣林立,却无一人出来拉扶,而对如此冷落场面,康熙皇帝诧异地对郑喜叹道:“朕着意将培植卿,想不到卿人缘如此之薄!"郑喜直言答道:“只因臣家寒,故无人缘”。康熙听后明白了一切,扫视一下群臣,随手推开龙椅,快步下阶,边拂龙袖边说:“朕親拉卿起”!郑喜谢过皇恩,从容站起。

        群臣面面相觑,十分尴尬。从此郑喜当上了翰林院检讨,正式成为翰林。从此事看来,郑翰林不仅文才出众能受到康熙的赞赏,而且为官也是十分清廉的。据有关资料记载,他在福建和南昌两地为官时,很受当地百姓敬仰和爱戴。可见他的人品和为人是十分正直而受人尊敬的。

        郑喜被康熙皇帝钦点翰林后不久,康熙下旨郑喜到陝北和晋西北调查灾情,慰问灾民。郑翰林办完此次公务后,顺便回故乡省亲路过五台县城。五台知事黄中出衙迎接,邀致私室谈话。向郑喜讲述了五台山菩薩顶大喇嘛专横残暴,盘剥百姓,县民苦不堪言的事实。

        郑喜听后又走访亲友了解真情,所见所闻皆与黄中反映相符。为了进一步澄清事实,郑喜又亲自上了五台山私访。刚到菩薩顶山门时,看见一老汉连哭带骂的在暴打自已的毛驴。郑翰林上前与老汉交谈中老汉说出了实情,老汉说:我辛辛苦苦一年四季喂它草料,今天我来交租,它驮的还没有我背的多,郑翰林问道:你背多少,它驮多少?老汉答道:我背了八十斤,它才驮了四十斤。郑翰林不解地问道:是你心痛毛驴没让它多驮吧。老汉气愤地说:明明它比我驮的多,刚才过称它才驮了四十斤,我还背了八十斤,你说我气不气?郑翰林一下明白了其中的起因后果。便微笑着对老汉说:你先不必生气,等我进庙里看看再说。郑翰林边与老汉说话,边略沉思,这肯定是称上有鬼,才能出现这种情况。

         于是他进了菩薩顶寺庙里到了收租的地方,许多交租人都出现了老汉所说的奇怪事情。

        郑翰林断定称上有鬼,便让随从借故把称杆给折断,果然称杆是空心,里面装的是水银。这种水银称掌称者想称多少就能称多少,而且是只会少称而不会多称。

         正因为菩薩顶收租用的是昧良心的称,五台当地人受尽了剥削和压榨,过着水深火热火的日子。故而当地民间才有了人背八十,驴驮四十的民间传说的奇特故事。

        郑翰林经过辛苦细致的暗访,掌握了菩薩顶大喇嘛的众多罪行。写好凑章,准备回京据实上凑皇帝。冒死直谏,为民请命。

        读者读到此处,有人不由的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大喇嘛有什么特权,还需要冒死直谏让皇帝来定夺。说起菩薩顶大喇嘛,这和康熙皇帝与五台山民女梅枝的爱情故事有关。

       传说康熙有一次《巡游五台山》路过五台山营坊街,见一名叫梅枝的民女正在碾米,长的象梅花一样俊俏。康熙夜宿城皇(五台山专为康熙皇帝修建的行宫),情动于衷,吟咏成诗一首:"骑骏马过皇庄,遇一女子碾黄梁,玉指杆头托,金莲裙底忙。轻起笤,慢簸扬,回道辄步整容妆。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指娥眉柳带霜。可惜这般风流女,嫁与谁家田舍郎?”

        内侍太监猜知帝意,夜访梅枝,召宿皇城。后来梅枝怀孕生子,被康熙接到他处,抚养长大后送到菩薩顶出了家,敕封大喇嘛。赐予提督印,斩杀宝剑等特权,称当朝一品。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大喇嘛进贡。梅枝被封为妃子,住在菩薩顶下的妃子寺。

         受封的大喇嘛死后,续代的大喇嘛承袭了全部特权,横征暴敛,渔肉乡民,在当地欺男霸女,僧众乡民人人皆切齿痛恨。正因菩薩顶大喇嘛是皇帝御封的特权,山西省府和地方政府也无权约束其行为。故当时山西人民特别是五台人过着是水深火热之日。

         因此,即使是郑翰林是皇帝所欣赏之人,也只得冒死直谏,为民请命。可见菩薩顶大喇嘛的特权威力有多大。从此事也可看到郑翰林是个不畏强权,而心怜百姓苦难而胸怀宽大又敢为穷苦百姓说话的一位清官。

         正在郑喜回京前,新任五台知县陆长华来访,共议治邑之事,谈及大喇嘛之事,陆长华与郑喜想法一致,决心惩治佛门败类。于是陆长华也根据大喇嘛的罪行拟好了凑章,按程序向朝廷呈了上去。

         此时康熙驾崩,雍正即位。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下诏求言,郑喜上疏详凑五台山大喇嘛罪行,雍正皇帝准凑,颁旨查办。大喇嘛闻讯自杀。五台县令陆长华又将其主要帮凶喇嘛典器唢呐木元旦正法。随后朝廷免去了五台山大喇嘛的特权。撤回了斩杀宝剑,取消了山西省给菩薩顶寺庙进贡之例。依制定法律,每岁从粮税拨给银两一千二百两,令喇嘛自行釆办诸物。自此五台山寺院科派之弊永远革除。山西人民才出水火之日。

       此后不久,郑喜奉旨督学福建(注:"督学"俗称学台,清朝主管一个省的教育系统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后又授吉安知府,再调任南昌知府,逝于南昌知府任上。古人讲究落叶归根,人老回归故乡,后来后人把他的灵柩运回了五台蒋坊村老家,葬于郑家老坟。老辈人言传,一说郑翰林是衣冠塚,一说是实体墓。到现在还是个迷。

       郑翰林的墓葬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迷底。但他不畏强权而心怜百姓苦难的为官精神却激励着历代蒋坊村的村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蒋坊村一夜之间征起了一个连的八路军的兵力。五台是个革命老区,故而蒋坊村湧现出了许多革命干部和不少革命烈士。用现在的话讲,郑翰林的为官精神就是一种正能量的精神。(2019年9月5日写於太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菩萨顶,显现菩萨真容的大文殊寺
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镇海寺
五台山菩萨顶
五台山上的顶级皇家寺院,它背后的加持力竟然这么大!
走进五台山,仿佛走进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清 精抄本《圣驾巡幸五台恭纪》小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