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物明心,从传统里汲养自我。

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有空间就有物质,那些物质的选择,便是一个人心性的体现。或是朴雅,淡雅,优雅;或是清丽,艳丽,明丽;

所有器物的选择与搭配,都是一个人心性的呈现。它跟一个人的修养与审美有关,格物明心,它是一种生活态度。

闲读明代许獬《古砚说》一篇,泠泠然,如清流过溪。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器物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当人们赋予它生命的意义以后,它们便有了审美价值,器物也随人的思想高度而不列尘俗,书房也因此意趣无穷。

格物致知,关照物的品格于自身,写意无穷;怡情于物,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流情无尽。

格物能生发诗心,诗也强化了物的美感。物和物之间也不是简单的连在一起,而是一种心性的体现。

格物,当有一颗审美的种子,从传统尺度里汲养自我。美的事物在一起,能供养灵魂,滋润内心,即使身在斗室,也能见出万物博大。

在室中置一席,席间杯盏数盈,或盛糕点,或斟茶汤,或置瓜果,皆可清心半晌;于素墙之上,悬一拓片,挂一幅画,陈一额匾,便能慕古三分;余者,瓶中插花,案上点石,一供一具,一桌一椅,器不求名贵,以雅为上,物必择舒心,以美为要,如此,便能令人意静神宁。虽处小室,犹可见大千世界。


从古到今的美学家,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审美意识,无论何种形态,皆以汲养自我为要。

在西哲康德看来,「美无关利益,是主观情感的愉悦」,而王国维所言:「美之性质,可爱玩而不可利用是已」,在他们眼里,美之价值,在于审美本身,而不涉及任何物质功用。内心清旷,则无往而不美。

人之审美对象,既有「自然」,也有「造物」,欣赏后者的思想深度较之欣赏前者更赖于精神的高远。

书斋案头,置笔墨良砚,以品丹青之韵;茶室桌席,布青瓷竹炉,以享淡泊之味;几架陈榻,存良器清供,以养古雅之志……名物寄怀,自然品趣高远。而追求声色犬马之人,对事对物都难见真趣,其生活便愈发粗糙,魂灵也日渐枯萎。 


“怪石为实友,名琴为和友,好书为益友,法帖为范友,良砚为砺友,净几为方友,纸帐为素友,拂麈为静友。”

生命情趣干枯之人,带着功利的眼光,便觉此为无用之事;生命情趣丰富之人,带着诗意的境界,深感此为人生一乐。

以清心雅物为友,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格物乃人生的大智慧。在格物的路上,便恢复了人性的天真,情趣也变得审美化和艺术化。

      “以无用之事,遣有生之涯。”抛弃世俗评判,焕发生命的光彩,至于功利之心,那是生命以外的事情;欣赏艺术与真善之物,寻出风雅与诗意,在人生世相的高崖上,一览格物修养的胜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物明心性
格物悦己,心生欢喜
心有古意,雅室生香
格物,是一種生活態度。
格物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迹化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