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崔健现象”:你老子没变,我老子也别想变了!
星期五言:关于崔健、崔健乐队以及崔健乐队现场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说来无非也就是坚持、牛逼、老子没变、教父天花板之类词汇……倒是“崔健现象”可以聊聊,毕竟一场摇滚乐直播“4000万+”的在线和上亿的点赞量不是单单一个音乐性和娱乐性所能解释清楚的事情——在我的朋友圈里,搞音乐的在转他,搞电影、摄影的在转他;八零九零后在转他,六零七零后也在转他;喜欢爵士布鲁斯的转他,金属朋克还在转他……俨然这种数量级现象已经远远盖过了崔健音乐本身的风头。个中原因何在?这需要我们从现场的亢奋中平静下来,理性思考一番。
文:太虚宫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一、崔健现场技术过硬,但那终归是“根源音乐”的魅力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包括摇滚乐)建立在西方流行音乐的基础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西方现代流行音乐、摇滚乐建立在布鲁斯、爵士之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这个布鲁斯和爵士,便是西方近代音乐的“根源”了。

那么根源音乐的特点或者说魅力在哪?很简单,就两样东西:一个节奏,一个和声。掌握了这两样东西,再把乐器演奏(包括唱功以及调音)练的过硬,它的现场就没得说,一定振奋人心。

但要知道,这仅仅是就技术层面而言。换句话说,我们若看老外现场,即便听不懂歌词,但节奏加和声同样能让你荷尔蒙飙升,这是“根源音乐”的魅力所在。

问题是,我们在中国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迈尔斯·戴维斯,也没人能看到SRV或B.B.King,更别说鲍勃·迪伦或甲壳虫了,因此,崔健现场变的更为稀奇稀有了。

当然,崔健不能用哪个西方乐队来做比较,毕竟他音乐自身的风格也在不断改变和融合,更何况还有语言上的独特性。

二、崔健风格多元且识别度高,但那终归服务的是市场

从八十年代的第一盘专辑到千年后,崔健音乐风格从柔情到阳刚,从旋律到说唱甚至实验不等,元素涵盖爵士、布鲁斯、放克、hit-pop、电子、民乐……,加之其人缘和大哥范儿,因此其圈子甚广,乃至于电影圈、文化文学圈都不乏他的足迹,更别说摇滚圈、爵士布鲁斯圈、说唱圈了。我不知道他的音乐到底激发过多少人、影响过多少人,供多少人借鉴过(这些东西无从考证统计),但有一点可以看到,那就是围绕这一切元素产生出的市场价值。比如说,当年崔健提拔的“二手玫瑰”,其专辑发行以及迷笛音乐节首秀过后,直接导致了其演出费的提升。

崔健乐队也一样,所到之处场场爆满,试问哪个赞助商不喜欢这样的乐队,哪个电视综艺不想请他。我们说音乐需要坚持,那要有个前提,就是你得能靠他赚钱,如果崔健的演出都像他拍的《蓝色骨头》那般赔钱惨淡,你看他还坚不坚持。

好,既然提到电影了,那就一并说说崔健的文学性。

三、崔健文学艺术,但那仅限于三五分钟的歌词

我相信崔健的野心远远不止于一个摇滚乐,否则他也不会不断地去玩跨界,去写书拍电影甚至参加锵锵了(这点有点像大卫·鲍伊),但想法和胸怀是一回事,作品和艺术价值又是另一回事。

我承认,崔健的歌词具备极强文学价值,他在这方面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目共睹,而且他始终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始终接着地气(这点又很像鲍勃·迪伦),但要知道他的这种天分仅限于他的音乐,准确的说是三、五分钟的音乐(我认为崔健在这点上也是自知与谦虚的),换句话说,若把音乐故事性、主题性纵向拉到一个电影的时长,横向拉倒交响乐的体量,他的这种能力和天赋就会大大减弱。或者说:他驾驭的了三、五分钟的歌曲,但驾驭不了一两个小时的电影。

因此,说崔健音乐牛逼,这没问题,但说他是“教父”,这本身就是一种异化;玩音乐的人向崔健学习,这也没问题,但搞文学的、拍电影的、甚至搞运动的都捧他,那对崔健本人就是一种曲解伤害。

四、崔健摇滚促成了什么?4000万+又能说明什么?

崔健挖掘了很多新人,促成了很多演出,多元化了中国的流行音乐,甚至让很多西方大众认识了中国的摇滚乐,从现代流行音乐的角度,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那么从精神和社会角度又怎样?4000万+在商业价值外又能说明其它什么?

我想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摇滚乐的社会职能是什么”这一问题了。可问题是:摇滚乐的概念一直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三十多年前,你可以说它是反抗,是革命;二十年前你可以说它是荷尔蒙的释放;十年前你可以说那是市场需求;而如今……

如今大众在面对生存的压力,面对疫情的恐慌、面对时光流逝的伤感,面对主流媒体的疯狂,看一场崔健乐队的现场直播,三小时肾上腺飙升过后,还会有什么改变?难不成我们能不去为生活拼了,不再伪装妥协了?

如此我们只能无奈地说一句:你老子没变,我老子也别想变了!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从“地下丝绒”看西方摇滚乐的两个面
 恐怖海峡VS白居易:他们只差一把吉他了
 谈鲍依:那个用摇滚做婊,赚了钱玩跨界的人
 一段关于摇滚明星“玛丽莲·曼森”的谈话
 “妮可”的“地下丝绒”之咒
 
Chet 与 Martino 的音乐轮回
 谈《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及涅槃乐队
 
“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波普主义》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根本没变”!61岁的他凭什么再度翻红,让无数国人燃了!
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 - 作曲理论
崔健演唱会:老子根本没变!
欧美流行乐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必须了解的知识奥)
“老子根本没变”
世界音乐流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