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造梦之家》的隐藏角色与地平线

文:野人五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注:本文涉剧透,看片前请酌情阅读)
星期五言:在电影《造梦之家》的结尾,大导演对着墙上的剧照问男孩:地平线在哪?(显然这里指电影的构图)之后他又给出了男孩一些建议:地平线在上方,有趣;地平线在下方,有趣;地平线在中间,像屎一样无趣!
这段戏看上去很酷,很在理,很有艺术范儿(更别说还找来了大卫·林奇演)。它在作为商业励志片结局时更会让观众感到爽朗、释怀、通透乃至过瘾。但大家不要忽略它的另一个功效——隐藏与掩饰
*电影隐藏掩饰的是什么:显然是这部电影四平八稳且顾全大众主流价值观的商业片拍摄模式了。咦,那不正是大导演所说的“像屎一样无趣的地平线在中间的电影”吗!
纵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从《大白鲨》到《人工智能》,从《少数派报告》到《林肯》,从《ET》到《圆梦巨人》……他哪部电影的“地平线”也没有偏离画框的中间地带,更别说他作为制作人的那些商业大片了。可以说: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就是美国商业类型片的尺度与标杆,是大众娱乐电影的教科书,同时也是电影作为商业与艺术妥协体的典型代表
带着这些认识,我们回头再看《造梦之家》的隐藏角色与地平线是什么,看导演是怎样用“一个男孩追逐电影梦想”这一概念手段来推销美国主流价值观的。
  • 一、隐藏角色是什么?
从编剧角度,我们无从赘述那些关于家庭之爱,成长与生活的烦恼,母性的伟大,少年对梦想的热爱,以及电影梦想本身的魅力之类话题了,电影前半段基本在演这些东西,当然演的也很到位(体现梦工厂团队的专业性)
我们重点注意电影的一个转折点——全家移居加州。要知道这个点将电影分成了前后两段。
为什么从这里分,很简单:那个维系家庭平衡关系的“第三者本尼”没有了,家庭至此开始走向破裂。电影色调至此由浪漫温暖走向阴冷。另外跟着这个家庭关系破裂的还有男孩儿的电影梦想。

▲大家注意前后色调的反差(体现在导演的用光上)
一切似乎走向了死胡同。作为故事,电影急需有个什么东西出来救场,来把主题拉向另一个层面(或者说扭转局面)。这时候,一个女孩儿出现了!
这个女孩儿活泼、俏皮、漂亮,为阴暗的电影色调注入了新的光亮。把男孩重新拉回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下。但她并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个“隐藏角色”。隐藏角色藏着女孩儿背后。来看下面这段戏的构图——
注意:两个女孩并排坐在男孩儿对面,其中左边一个背靠书桌,处于暗,右边一个背靠百叶窗,像是头戴光圈。刚好,右边的女孩之后成了男孩女友。
导演用意何为?别急,来看下面一组图片——
原来女孩是带着角色使命来的藏在她身上的是耶稣基督,是上帝。
这个隐藏角色有多重要,我们只需进行前后对比便知——男孩至此的世界观变了,他不再抱怨父亲换工作移居了,他不再纠结同学笑话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了,他甚至能淡定地看待母亲的离开了。更重要的是,他连拍电影的梦想都要重新拾回来。
注意毕业派对的那场前戏——男孩送给了女友一件礼物。这个隐藏角色也随着礼物正式登场。它拯救了男孩。
而就在隐藏角色登场之后,那个女友也完成了她的角色任务,要退场了(体现在剧中就是要跟男孩儿分手了)
多么高明的手段,而高明背后体现出了美国这个基督教世界的核心价值观。
注意这个核心价值观也包含了家庭、责任、爱、牺牲、以及信仰、梦想、自由等众多分价值观。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当下的“美国梦”。
可以说这些主题是被打包通过此类商业励志片推销出来的。
  • 二、地平线在哪?
围绕这些作品主题以及背后的创作动机,我们来看导演展现的手法与尺度。就拿宗教信仰这点来说:
*首先,美国主流电影是绝不会公然“反基督”,宣扬异教,也不会把基督信仰作为反面教材来使用,这是底线。
*其次,现代美国电影不会过度、说教式地渲染宗教信仰,它会对观众进行及其微妙隐晦的软性植入、潜意识强加。
*再次,他们不会太严肃,可能通过开玩笑或走过场或者干脆通过构图道具展现。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今年的那部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鲸》,整部电影那个推销基督的男孩都在被骂,被质疑,从小孩到女仆再到家长,看似那群美国人很叛逆,很玩世不恭,然而骂着骂着奇迹就发生了,超出现实可控的“戏剧性”就发生了(一家人重归于好,矛盾解除)。
或者说上帝并没有抛弃偏离它的人,在背后隐藏不露地发挥着它的神性。

▲电影《鲸》剧照,2022(且看这部电影导演是怎样发挥基督宗教作用的)

这便是美国人的推销方式——反着来,让你在恨中产生爱。
在《造梦之家》里,大家逢谈及耶稣,便是在轻松的玩笑、嬉闹甚至床戏中进行的,哪怕是对待男孩背后的“犹太教”信仰,基督教也是以一种包容的角色出现。
这种捆绑战术不会造成观众“被说教,被攻击”的逆反心理,却能深深植入你潜意识里。
除宗教信仰以外,正如前文所言,家庭、自由、牺牲等元素也是美国主流电影的价值观标配,它们会在电影故事中占据绝对的时长与焦点位置。换句话说,《造梦之家》的焦点不会偏离上面这些元素。
与之相比,那个“电影梦想”倒是逊色了许多,它充其量是导演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或路径罢了——导演实则借“梦想”以及“电影专业”阐释了那些核心价值观而已。
嗯,这便是本人要说的“地平线”了——不过度说教渲染,却不离主题与核心价值观;温和平静讲故事不激进;让处于矛盾冲突的每一个人都在不影响大家庭的情况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最后,让梦想成真,皆大欢喜。
纵观《造梦之家》,它的主题和“地平线”决定了它不会成为艺术上的极品,思想也不会尖锐深入到哪里。但也正是这一点让导演编剧的拍摄手法趋于成熟、娴熟与严谨,充满技术性,包括那些镜头运用、构图、表演、美工等等。因此,抛开艺术和价值观,单从电影的角度,它能让我们的电影从事者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提醒大家,美国主流电影的“地平线”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偏移,用咱们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这在近年出现的“新好莱坞电影”里有所体现,相关观点本人另有文章阐述。
(本文结束)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推荐】关于电影的电影:10+2部导演送给电影的情书

 《子弹列车》与“新好莱坞电影”

 【星期五文艺】预测【奥斯卡大奖】

 寻找《绿皮书》里的正反角

 《瞬息全宇宙》悄然引领了一场好莱坞变革

 励志电影的概念、套路、价值观与反励志故事体

 「推荐」电影史十大传记电影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别人多努力10%
所有的不甘,是因为你心存梦想
最后的功夫之子甄子丹:多少英雄多少梦,这个梦想的样子叫功夫
筷子兄弟出道14年,肖央成百亿影帝,王太利混迹烂片,老男孩已成往事!
看完肖央新作《天气预爆》,有谁跟我一样又重温了遍《老男孩》?
横店的“潜规则”有多恶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