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没“爵士”基因?开玩笑!

星期五言:总有那么些人说‘爵士、布鲁斯是人家西方的东西,我们玩不来’。可问题是,我们玩儿的难道不是西方流行乐的衍生物?而西方流行音乐又难道不是爵士布鲁斯演变来的!又有人会说了,技巧我们学的来,可骨子里的学不来!那爵士布鲁斯骨子里的又是什么,自由?还是民主?还是意识?从唐明皇跟胡人玩儿即兴,到坐着板凳看《聪明的一休》,再到跟着《机器人瓦力》听“阿姆斯特朗”,谁还敢说我们缺骨子里的东西!


    文:Mr.Friday

编辑:土豆

      封面图片:网络

我们祖先早就开创音乐即兴概念了,根基就是民主、自由

有个老外在演出中曾说过,她之所以喜欢爵士乐,是因为那是最民主的一种音乐形式。想想不无道理——

传统爵士表演,几个人得同时对这首曲子的和声走向超级熟悉(没人能偷懒);几个人都得精通玩即兴时出现的所有节奏类型以及和声;没有主唱、主音吉他、主音萨克斯的概念,演奏时各乐手随着和声套子轮流上阵,变换声部角色...

如此玩儿下来,玩儿嗨时你早忘自己是谁了!哪还顾得上谁有没有抢戏。

我们祖先当然也有这么玩的,竹林七贤就是典型的例子。只不过他们把和声套子换成了命题,用自然环境音做了伴奏,其自由系数更高,难度也更大了,自然竹林七贤也没听说有单飞的。

这种玩法甚至都渗透到了后来的宫廷中。唐明皇算是极端的例子了——整个后宫不分男女、不分种族、不分地位高低,只要能唱会跳,能吟会弹就可加入进来。皇上更是又编又弹的,玩的那叫一个专业,哪还记得自己是皇帝。

要说作为一国之君不理朝政是有点过分了,可作为一名乐手,他还真达到民族自由了!

自此,中国的唐诗也走向鼎盛,看看那些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词句,哪一点没爵士乐的精髓。

我们童年可不缺爵士乐,虽然都是外来的

扒完了吗祖先的精髓,再来看看我们同年接触的那些动画片音乐——

先听大编制管乐队演奏下的《猫和老鼠》(文末试听),它将爵士乐的自由与猫和老鼠的移动视觉感天衣无缝地结合,时快时慢、时强时弱,动画与剧情的诙谐幽默在爵士乐特点的发挥下达到了极致的效果;

再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那个主题曲,标准的三连音、标准的Swing、标准的切分...简直都能当爵士入门教科书了;更别说其他一些经典动画片,像《木偶奇遇记》、《OZ国历险记》等等等等。

天知道这些不知道风格的动画音乐我们童年反复听过多少遍了,那节奏、和声早印在了我们意识里。可这些爵士因素后来都去了哪儿!

我想这得问问后来居上的主流音乐了。

为什么主流音乐抢了风头

很简单,我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那些主流音乐(包括流行、摇滚)总喜欢抢风头,喜欢站在舞台的最前面,喜欢得到偶像崇拜的感觉,这样才能名利双收。自然它不甘于当“猫和老鼠”或“聪明的一休”那种动画片的配角;

其二,主流音乐的可识别性远远超过爵士乐或纯音乐,比如说“咚呲哒呲”这类鼓点,比如说“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这类歌词;

其三,主流音乐让听众用不着太多思考,只要有劲儿,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建议把中国好声音改成中国大嗓门的原因所在。

我们还能找回隐藏的基因吗

难说,虽然西方爵士乐发展到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其风格也随之与时俱进,千变万化。

而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却只有两种态势——要么被深深窖藏在无数大众童年的潜意识里,要么成了那些中产白领配红酒美食的背景乐。

在中国与爵士乐同命相连的还有民乐,前者落荒酒吧,后者沦落茶馆甚至街头……

说来不无伤感...

各位,还是先听音乐,找回点同年记忆吧!

▼动画片《猫和老鼠》配乐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Chet 与 Martino 的音乐轮回

 《爆裂鼓手》“星期五文艺”独家解读

 「推荐」关于音乐大咖的10部电影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爵士乐发源地
【好文分享】浅说爵士乐
三分钟让你了解古典、流行、爵士萨克斯音乐
魅爵女声
“jazz”为什么叫“爵士”
天气越来越热了,来听5首冷冷冷冷cool了的冷爵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