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小莉 || 陕西人,一句话就是一座华山!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看豫剧《秦豫情》

文 | 邓小莉(陕西商洛)

  对于看戏的记忆还是在小时候,开场咚咚嚓嚓的锣鼓声敲得人心激动,当人们伸长脖子看时,戏子大半天也出不来。现在,电视、手机代替了戏剧,看戏是个遥远而模糊的记忆了。觉得咿咿呀呀的唱腔和现在的快节奏生活、电视剧对比,看戏实在是浪费时间。

  去年大伯给戏票让我去看话剧《江姐》,和两个朋友无事,怀着消遣的心情去了,谁知一开场就被吸引住了,舞台布局、灯光字幕、演员精彩的演技,让我们不知不觉看到全剧终。

  这次,大伯说给戏票,我不加思索就去了。看完豫剧《秦豫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此剧把藏在历史洪流中的事情挖掘出来了,感染力很大,是一部独特的、震撼心灵的“追古忆今”的好教材,也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品质的戏剧新作!因此,便有了写观后感的冲动,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写观后感。


  5月16日晚19点40分,商州区影剧院内,悠扬的音乐响起,几十名身着颇具历史沧桑感棉衣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他们互相搀扶,步伐艰难,但眼神都坚定的望着远方......在苍凉的气氛背景下,他们象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1942,一个“饥饿”的河南;一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岁月旧影。与我们,隔了几代人,隔了74个年头,却仍然隔不断那份惊天泣地的悲恸。他们怀着“长安城遍地都是白蒸馍”的美好憧憬,弃家园,拖儿带女,一担挑起全部希望,逃难到长安城。

  女主人公小勤,为了生存奋力拼搏,终于站稳脚跟的经历,着重表现了以河南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扁担精神”,也体现了以陕西人为代表的中华大家族相互包容、风雨同担、和谐共生的凝聚力。该剧以创新的舞台艺术形式,以更靠近人民的方式呈现出艰辛的历史,剧中小人物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生死离别、悲欢离合等的人性情感,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刻骨铭心的年代。

  剧情通过一个个小人物在异乡拼搏、求生的经历,讴歌出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于担当、乐观进取“河南担”的精神。

  以小见大,小人物下的大视角。


  初逃难到长安的无处落脚的小勤父子受到难民关照;给小勤父女腾出一个土窝子,不料,抱着孩子的马嫂来了,拄着拐杖的瞎子出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挪一挪、挤一挤、让一让”,逃难中的河南人亲如一家,互帮互助,男人靠一双脚和肩膀,挑起胆子,挑起责任,女人们缝洗浆补一双手不闲着,只为老天给条活路。

  祸不单行,小勤无意中打碎张大一车磁器慌乱逃走,张大追讨至难民窟,最终张大在了解了小勤的难处后,不但没有要赔偿,反而不求任何回报帮助她,给她做胡辣汤胆子,给她本钱买调料碗碟,帮她一起度过难关;在一来一往中二人产生深厚的感情,张大不嫌弃小勤,被她纯朴善良所打动,愿意娶她为妻。为了颜面强烈反对儿子娶难民姑娘的张大母亲,领着家族的一群人怒气冲冲闯入难民窟,要砸毁儿子做给小勤卖胡辣汤的挑但,小勤用自己的耐心与善良感化了一群张牙舞爪的男人,使张大更加坚定要娶小勤,他不顾母亲反对,放弃家园和小勤住进难民窟,在张大被抓,小勤怀孕到难产时,张母对小勤的谅解照顾,让主题《秦豫情》得以升华!

  整个剧情中,我们不能忽视配角的存在,马嫂,难民窟里唯一衣着光鲜的年轻寡妇,在那“张嘴讨吃活命难,赔笑看尽千张脸,半瓢米汤过三天,一度委屈想哭喊” 的境况下,为小儿有碗米汤喝,看见男人就往自己帘子后面拉,被张大看做是“没皮没脸”的女人,在张大追讨小勤赔那一车瓷器时,她为维护乡党让张大放过小勤,自己这个“没皮没脸”的人可以随意让张大骂!

  算命先生当初为能住进难民窟,装瞎骗过所有人,在小勤难产时,跪下高呼老天让自己真瞎,愿意用自己的双眼换取小勤母子两条生命 。大家对马嫂没有歧视,对算命先生没有憎恨,这两个人物更形象的体现当时历史悲剧。他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各自展示了人性善良的光环,也再一次体现生存的无奈!

  众演员从主角到配角,他们全力投入、一丝不苟、精湛的演技获得全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秦豫情》 让我再一次明白了“河南担”的来历,知道“胡辣汤”最早来于河南,深刻理解了唱词:陕西人,一句话就是一座华山;河南人,一挑子就是一座家园。

  在衣食无忧、万事攀比、唯利是图的今天,不禁问:我们缺少了什么?在物质上,我们什么也不缺,但却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朋友反目,同事排斥,亲情淡薄,路上跌倒的老人不敢扶,被车碾扎的孩童没人救,这些事例让人不寒而栗!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丢了什么?这部刻骨铭心的戏剧无疑是精神大餐!唤醒了人们骨子里最宝贵的良知与热情!


  时间走着,历史醒着。历史不会忘记,陇海铁路沿线上演过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绝地逢生的故事;中国不会忘记,在潼关城下那一个个撕心裂肺、天地无助的绝望眼神;旱灾,蝗灾,还有人灾。饿殍满地、腐尸遍野,整个河南地区都被笼罩在死神光顾的阴影里;河南不会忘记,在风雪中那几百万人坚韧不拔,相互支撑的悲壮记忆;陕西不会忘记,几百万叶落关中的“河南担”,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与陕西人一起共筑家园的风雨征途。

秦豫情,陕西河南一家人!

推荐阅读:

1.邓小莉 || 山里,那土坯房哟!

2.邓小莉 || 舌尖的甜蜜 脚跟的苦涩

3.邓小莉  ||  父亲(写在父亲节前)

4.邓小莉 ||“豆腐干”升职记

5.邓小莉 || 山丫头回家

6.邓小莉 || 菊花情

7.邓小莉 || 感情投资(小说)

 

END

作者简介

  邓小莉网名秦岭山妹子,民间写手,70后。陕西商洛人,喜爱文学,善于写小说。作品有《山桃花开一抹香》《菊花情》《女人开花》《感情投资》《豆腐干升职记》《屋檐下的小燕子》《山丫头回家》等。






最新征稿

  20175月1日开始,〈嘉年华时光〉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有奖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优秀征文展播、读者阅读和评论、网络微信投票,最终综合评选后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除丰厚奖品外,额外给一等奖作者赠送一幅书法作品。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尝陕西第一小吃,永远在排队的肉夹馍:秦豫肉夹馍
西安道北的前世今生
张钫与河南灾荒救济
西起甘肃兰州,东至江苏连云港,怎么叫陇海铁路?
荆紫关八记之四:情系三省一家亲
嵩山古代叫华山,所以华夏起源于登封?纪连海老师观点好另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