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冲原创】我的姑父任崇廉先生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的姑父任崇廉先生

文 | 李冲

  之所以称我的姑父任崇廉为先生,是因为姑父本身并不是教师,但是他身上散发的那种儒生雅静的气质、淡定从容的睿智和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生活。内心深处,姑父就是我人生的一座指示灯,永远给与我光明、智慧和力量。

  姑父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商州杨峪河镇庙坪村,在撤乡并镇以前,属于任治乡庙坪村,出生之际正直新中国成立之初,可以说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新人。

  姑父出生不久,赶上国家困难之际,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盛行的“浮夸风”,让姑父一家吃尽了苦头,姑父的父亲为了一家生计,忍饥挨饿,总是把唯一的一些食物分给了姑父的妈妈和年幼的几个孩子,偷偷吃“观音土”,由于吃进去消化不了,结果在姑父年幼之际,父亲便撒手人寰。

  奶奶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想尽了办法,才让一家人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活了下来,姑父的两个哥哥,更是从小就担负起养活全家的重任。奶奶为了让姑父有一个好的前程,硬是省吃俭用供应姑父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并成为全乡唯一的一个大学生。

  姑父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是这样描述的,姑父在河边放牛,接到了村邮差送来的录取通知书,是当时名气很大的西安工业大学。为了供应姑父上大学,奶奶拿出早年准备的棺材板,贱卖后作为姑父大学期间的费用。同时被录取的,还有商州夜村镇孙见喜伯伯。孙见喜伯伯和姑父是商州乡党,在学校期间自然的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他们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了大半个世纪。

  多年以后,父亲常常以姑父的形象鼓励我,教育我,作为农家子弟,平时的寒暑假期间,做农活、放羊、放牛就成了我假期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我也学着姑父的样子,身边常常带着一本书,一边放牛,一边温习功课,可是我的功夫到底还是不如姑父。姑父很幸运的翻过秦岭,走向一望无尽的关中,而我则是留在了商洛。

  按照当年毛主席提出的“广积粮、深挖洞”指引,1970年毕业的姑父,被分配到358厂工作。姑父为人乐观、热情,又特别刻苦、勤奋、孝顺,参加工作的姑父,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苦难的奶奶接到身边生活,奶奶和姑姑相处的很融洽。在358厂,姑父一呆就是18年,在那期间,姑父从一个农家院走出来的大学生,成为了一个投身国家军工事业的建设者,逐步走向了领导岗位。

  父亲提起姑父的工作,处于军人的保密意识,只是说在河南工作,具体的358厂在哪里?我也是一头雾水。后来加入了几个写作群,群里面有些作家提到的那些兵工厂,以及代号什么的,我才有了新的认识。

  1989年,姑父从河南回到了商洛,投身家乡建设。回到家乡之后,姑父先后在商洛化工厂、商州区化工厂以及改制后的秦威化工厂工作,正是由于在河南358厂积累的管理经验,姑父很稳妥的处理了企业改制后下岗工人的失业、化解债务等一系列难题,让企业顺利的将大量时间投身到生产中去,使商洛化工厂有了难得发展的“春天”。那几年,是姑父为家乡出力最多、流汗最多的几年。

  在百度“商洛任崇廉”中是这样写的:在任商洛化工厂经营厂长期间,提出了“扩产增效”的经营方针,通过改变生产组织形式使84"产品增加产量近50%。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产销平衡,使企业产品销售情况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在改制的1998年生产销售比上年均有所增长,实现利税2467万元,利润是19977倍,职工收入也有所增加,被商洛行署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姑父回商洛后,爷爷尚健在,姑姑和姑父常常每隔上一半个月就要回家看望爷爷一次,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的带上一堆好吃的,我那个时候还小,更是数着日子盼望着姑父和姑姑回家。因为姑父回家,我就有好吃的了。

  爷爷躺着病床上的时候,姑父更是跟亲儿子一样,在病床前照顾爷爷的起居,并且陪着爷爷去西安、河南等地旅游,过年的时候,全家二十多人在一起背对着青山,拍了一张“全家福”,这张“全家福”当时不知道让村里人羡慕了好多年,毕竟在那个时候,照相机还是很稀奇的玩意!这张照片,成为了我们那个家族最温暖的回忆!

  爷爷过世后,哑叔和我父亲在一起生活,姑姑放心不下的就是哑叔了,每次回家,总要跟哑叔带点好吃的,带回来的礼物,三伯一份,父亲一份,另外一份就是哑叔的。姑父每次回来,总要给爱抽烟的哑叔捎点纸烟,或者是上好的烟叶。每次回来,都要逗逗哑叔,惹得哑叔哈哈大笑。

  我七八岁的年纪,姑姑带我第一次去商州城,外面的世界对我确实很陌生,我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第一次在姑父家里,看到了夜晚还在伏案工作的姑父,不论工作再忙,临睡前还要跟奶奶洗脚的姑父,深夜还要看书的姑父。好几次在姑父家休息,睡了一觉起来,仍然看见姑父还在伏案工作,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姑父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也更是知恩图报的好人。姑父的两个哥哥,供给姑父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用,把贫穷的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让姑父安心读书、上学。参加工作后的姑父,有能力而且也有实力让大伯二伯的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大伯二伯的几个孩子,有在教育一线的,有在医药卫生行业的,还有的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还有在国外靠着一技之长发财的,各个都成了各条战线上的行家里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姑父有教无类,针对不同个性、不同天性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家族的孩子走正道步入社会,正是靠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家族得以振兴。这就是教育和知识的力量。

  二十多年后,参加工作的我,接触到扶贫工作,才明白那个年代,那么多父母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的将孩子送去读书、上学,因为他肩负的不光是个人的命运,还有家族的希望和未来。姑父的言传身教,教育的不光是两个家族,还让更多的人教育孩子要以姑父为荣,在人生的那个年代,姑父仿佛就是一盏指引前进的灯塔,成为我人生的标杆、楷模。

  高考结束后,由于成绩不理想,经过姑父的分析后,我选择留在商洛师范专科学校继续学习,综合分析就是由于花费少,离家近,便于学校生活。

  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家里给的生活费有限,自己又是正直年轻长身体的时候,常常感觉肚子饿。姑父、姑姑就常常在做饭的时候多做一些,留给我吃,我也在放学后,经常去姑父家里混饭,然后在给大姐、二姐的两个孩子辅导作业。在上学的那个时候,姑父也经常鼓励我多出去走走,多接触一些生活实际,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时候生活上的困惑或是学习上的困难,姑父都成了征求意见的最好老师。

  2005年,大学毕业前,姑父给我的建议就是早早参加工作,解决家里的困境,但是参加了考试都没有结果,后来参加专升本考试,考上了渭南师院,也是在同一年,姑父从市人大退休。

  退休回家的姑父,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把更多的人生经历和知识用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姑父前后去广州北海、商州杨斜镇等地方,积极发挥余热,参与家乡和社会事业建设。

  2007年我毕业参加工作,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来给姑父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姑父听了很是欣慰。2010年我考上公务员,2012年我妹妹也考上了教师,姑父更是高兴。参加工作多年后,姑父每次见我,都要求我要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做一个有用的人,并要求我常回家看看,勿忘家乡父母亲!

  2014年,姑父届满七旬,年尽古稀,身体依然健朗。姑父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骑骑自行车、散步、随拍,商洛的山山水水都有姑父的身影,并且多次组团外出旅游,祖国的每个地方都有姑父的足迹,可以说姑父一生是刻苦的,也是幸福的,晚年看看孩子,一家共享天伦之乐,也是很满足的。

  惟愿姑父、姑姑身体健康!

END
作者简介

  李冲男,80后,陕西商州人,现供职于丹凤县政府办公室。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周星期天休刊。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作者选用横向构图的照片并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原创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郁氏文化】追忆我的爷爷奶奶 (文/郁光雷)
【乡土文学】蔡吉成 || 姑姑
突然有了一个成仙的爷爷
​​怀念“姑姑” || 作者 张潮
【龙江作协】荷籽︱爷爷留家训
奶奶去世,大姑一家子没来,大姑父去世我们该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