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永刚-《辅行诀》脏腑补泻方的整体组方规律
本文来源:《辅行诀》脏腑补泻方整体组方规律.英国中医针灸杂志. 2022, 29(2): 45-48.
感谢韩永刚老师授权转发🙏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手抄秘本(全文精校版 )
【摘要】《伤寒论》以“六经辨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辨杂病”。《辅行诀》脏腑补泻方是以“五行辨杂病”,二旦四神方是以“六合辨疫疠”。脏腑补泻方以味为纲,主治为目,纲举目张,乃成其方;方中有方,母子同治,虚则补子,实则泻母,补泻兼施。君臣佐使是三级配伍体系,而非四级。君臣佐使与八纲辨证可以完美对应,从而可以让临床组方大道至简。
【关键词】辅行诀;五行;六合;六经;八纲
Abstract: “Shanghan Lun” uses six meridians to distinguish Exogenous affections.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uses organs to distinguish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ease. “FuXingJue” Zang-Fu nourishing and reducing prescription is based on five elements to distinguish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ease. Erdan Sishen Fang is based on Six directions identification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Zang-Fu nourishing and reducing prescription takes the taste as the outline, the main function is secondary; there is a small prescription in the big prescription, the mother and the child are treated together, the deficiency is to nourish the child, and the excessiveness is to reduce the mother, and both nourishing and reducing are applied together. The JunChenZuoShi is a three-level compatibility system, not a four-level system. The JunChenZuoShi can perfectly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ight principles, so that the clinical prescription can be simplified.
Keywords: FuXingJue; Five elements; Six directions; Six meridians; eight principles.
一、五行辨杂病,六合辨疫疠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是以“六经辨伤寒”,《金匮要略》是以“脏腑辨杂病”。《辅行诀》脏腑补泻方是以“五行辨杂病”,即以五脏为核心,以脏代腑辨杂病,这一部分不区分脏腑,而是以脏代腑,不言腑而治腑。《辅行诀》二旦四神方是以“六合辨疫疠”,即用六合辨证应对天地异气导致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疫病、疠病。五行辨证,其数五,应五运、五行;六合辨证,其数六,应六合、六气;完整地体现了经典中医“天五、地六”和“天六、地五”的道术体系,由道而术,一以贯之。同时,《辅行诀》保留有中医经方派组方核心理论的“汤液经法图”和“五行互含药精”,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临床著作,《辅行诀》有资格与《伤寒杂病论》并肩,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五大经典。
《辅行诀》对于《黄帝内经》的传承,主要有四篇,《至真要大论》、《脏气法时论》、《本神》、《五邪》。《辅行诀》“辨肝、心、脾、肺、肾脏病证文并方”中五脏有疾的虚实症状,实际上直接来自《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灵枢·本神》“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馀,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馀,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馀,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馀不足而调之其输也。”二者只是在文字上稍有出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也就是说《辅行诀》不但继承了经方派《汤液经法》的内容,同时也传承了医经派《黄帝内经》的内容。《辅行诀》“汤液经法图”和“五行互含药精”所揭示的经方的遣药组方规律,是全书学术特点最鲜明、最有特色的部分,这是在其后的中医著作中难以见到的。
二、以味为纲,主治为目,纲举目张,乃成其方
方证对应被现代中医奉为金科玉律,其实质是“以证为纲”,“有适证,用适药”。但是《辅行诀》则不同,“以味为纲,主治为目”是《辅行诀》的一大特点,是贯穿《辅行诀》五脏病症诸方的基本组方法则。五味与五脏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联系起来,不同的味对相应五脏的虚实病机产生不同的补泻作用。更具体地说,即是以本脏之用味补己之虚(如以辛补肝),以克己脏之用味(本脏之体味)泻己之实(如酸泻肝),以己克之味(孙脏之用味)缓本脏之急(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在此基本原则之下衍生出五脏大小补泻诸方。
《辅行诀》小泻方三味药两泻一补,一君二臣;小补方四味药两补一泻一化,一君二臣一化;大泻方六味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俱全,一君二臣三佐;大补方七味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俱全,一君三臣三佐。
三、方中有方,母子同治,虚则补子,实则泻母
这也是贯穿《辅行诀》脏腑大小补泻方的一个重要特点。具体体现为每一首某脏的大泻方、大补方,都是由该脏的小泻方、小补方再加上其生我之脏(母脏)或者所生之脏(子脏)的小泻方、小补方的主要药物而成。而这一组方法则实际上是继承了《难经》的思想,即《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和《难经·七十五难》:“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清代医家徐灵胎曾言:“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因此,用药如用兵,用方如用阵。把药物组合在一起,既发挥每一味药物的特性,又相互之间协同,补泻有序,才是用药之道。《辅行诀》的组方法度严谨,有如战阵,深得兵家排兵布阵之道,无论是药味的组合,每方的味数、剂量、煎煮法、服药法、甚至煎煮的水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小泻方的煎服法:以水或其他溶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大泻方的煎服法:以水或其他溶媒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小补方的煎服法:以水或其他溶媒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大补方的煎服法:以水或其他溶媒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四、君臣佐使,三级体系
对于处方中君臣佐使的界定,《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对于疾病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君药。而《辅行诀》则有不同的理念:“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对于虚实病证,起到主要的补或者泻的作用的药物是处方中的君药。从剂量上看,君药和臣药的用量相同,都是三两;佐药和使药用量都是一两。需要注意的是,君臣佐使是三级分类,而不是四级,佐药和使药是同一级。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曰:“《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可见,君药可以是一味药,也可以是两味药。《辅行诀》中的大方都是复方、方中方,也就是由针对本脏的小方和针对母脏或者子脏的小方组成,两个小方组成一个大方(复方)。脏腑大泻方是本脏和母脏同泻,针对本脏起到最主要克、泻作用的药物是君药,针对母脏起到克、泻作用的药物就是另一味君药。脏腑大补方是本脏和子脏同补,针对本脏起到最主要补益作用的药物是君药,针对子脏起到最主要补益作用的药物就是另一味君药。
《神农本草经·序》“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何谓“合和”?“合”是把不同药物的配伍在一起;“和”是调和、和谐,目的是让不同的药物产生“合力”,成为“有制之师”。“合和”的方药,具备好的治疗效果。反之,不能形成合力的方药就是乌合之众。(明)王夫之《姜斋诗话》:“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乌合之众是没有战斗力的,当然疗效不佳。“有制之师”的一个关键就是方中的君药,相当于军队的将军。“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因此选定每个处方中的君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什么《辅行诀》如此重视病证的虚实?而不是强调八纲中的其它六纲“阴阳表里寒热”?为什么以泻实或者补虚最重要的一味药做为君药?张大昌先生给出了答案。《张大昌医论医案集》“虚实辨。古人论虚实,以“诸虚皆寒,诸实皆热”,不单似后世以“阴虚生热,阳虚生寒”定之。”阴阳是总纲,其余六纲中最重要的就是虚实,因为虚实又涵盖了寒热,“诸虚皆寒,诸实皆热”,八纲是辨证的核心,而虚实就是八纲中的核心,是核心中的核心。
五、五脏泻方君药
五脏泻方以本脏五行相克之脏具有本脏之气的药物为君,即金中木芍药为泻木君药,水中火黄连为泻火君药,木中土附子为泻土君药,火中金葶苈子为泻金君药,土中水茯苓为泻水君药。
《辅行诀》五脏泻方君药
肝木
金中木 芍药
心火
水中火 黄连
脾土
木中土 附子
肺金
火中金 葶苈子
肾水
土中水 茯苓
《神农本草经》“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良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处方中最重要的配伍方法就是相须、相使、相畏、相杀。《辅行诀》经方就是主要应用了这四种配伍方法。
《辅行诀》“整定稿”脏腑大小补泻方24首,最典型的相使药对是君药和辅臣药形成的药对,一共12个药对。君药和辅臣药的五行大类相同,同气相求;而辅臣药的五行小类对君药的五行小类形成相生,辅臣药辅助君药,从而提高药效。辅臣药与君药同列,具有执行、帮助、促进君药的功能和作用。如同在政治上和君主站在同侧的大臣,在政策上与君主共同进退。
五脏泻方中的监臣药,其用味与方中本脏用味相同,通过补本脏之用来监督、制约克制本脏之用的君药,相反而相成,则泻而不伤,这是君药与监臣药的配伍。例如,小泻肝汤,君药芍药属金中木,监臣药生姜属木中火,其用味辛,与本脏肝木的用味相同,通过补肝木之用来制约君药芍药对肝木之泻,如同在政治上站在君主对面的的大臣,皇帝要实施某种国策,该大臣总是唱反调,曰:“请圣上三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辅臣药和监臣药就相当于君药的左手和右手,共同辅佐君药。
六、五脏补方君药
秦始皇一统天下,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有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可以让子孙代代相传。因此,对于国王、皇帝来说,最看重的是皇室的血统,唯有皇族血脉者才能继承皇位。
《辅行诀》五脏补方以本脏用味至纯者为君药,即木中木桂枝为补木君药、火中火牡丹皮为补火君药、土中土人参为补土君药、金中金麦门冬为补金君药、水中水地黄为补水君药。
《辅行诀》五脏补方君药
肝木
木中木 桂枝
心火
火中火 牡丹皮
脾土
土中土 人参
肺金
金中金 麦门冬
肾水
水中水 地黄
《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难经·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可以转化为“虚者补其子,实者泻其母”。当本脏虚时,既可以用“虚者补其母”,也可以用“虚者补其子”;当本脏实时,既可以用“实者泻其子”,也可以用“实者泻其母”。但是,对实证来说,“实者泻其母”效果更好,因为这样能够断绝了核心病脏的外来资助。而对于虚证来说,“虚者补其子”效果更好,因为这样才能生生不息;从运气学说的角度,子是复气,能够为虚弱的父母报仇。
七、总结
脏腑小泻方:本脏二泻一补规律,泻中有补,补泻同施。
脏腑大泻方:以《难经》“母能令子虚”的思想,演化为“实者泻其母”,本脏和母脏同泻,即本脏二泻一补和母脏二泻一补规律,泻中有补,补泻同施。同时运用治未病思想,以化味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断病势传变。
脏腑小补方:本脏二补一泻一化除苦规律,用味补,体味泻,化味除本脏之苦,补中有泻,补泻同施。
脏腑大补方:以《难经》“子能令母实”的思想,演化为“虚者补其子”,本脏和子脏同补,即本脏二补一泻一化除苦和子脏二补一泻,补中有泻,补泻同施。
可见,无论针对实证还是虚证,《辅行诀》药法都是补泻兼施。补泻兼施,是先秦经典中医用药的重要理论之一。诚如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卷一·医门八法》所言:“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如补中汤用参,必用陈皮以开之;六味汤用熟地,即用泽泻以导之。古人用药,补正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自得力。又况虚中挟邪,正当开其一面,戢我民众,攻彼贼寇,或纵或擒,有收有放,庶几贼退民安,而国本坚固,更须酌其邪正之强弱,而用药多寡得宜,方为合法。是以古方中,有补、散并行者,参苏饮、益气汤是也。有消、补并行者,枳术丸、理中丸是也。有攻、补并行者,泻心汤、硝石丸是也。有温、补并行者,治中汤、参附汤是也。有清、补并行者,参连饮、人参白虎汤是也。”
八纲辨证,阴阳是总纲。虚实、寒热、表里,这三对纲领,虚实是核心,寒热是次核心。《辅行诀》脏腑大小补泻方,“主于补泻者为君”,君药和辅臣药的补泻方向是一致的,小泻方是君药和辅臣药的两泻,小补方是君药和辅臣药的两补,也就是说君药和辅臣药是主要针对虚实这对纲领而设,虚实的本质是物质和能量的多少、盈亏,治疗则虚则补之,实者泻之。而监臣药的补泻与君药是相反的,从八纲的角度来分析,监臣药和佐药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寒热、表里,这两对纲领。寒热(包括燥湿)的本质是“温、热、平、凉、寒”的温度和湿度,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润之,湿者干之。表里的本质则体现在病位的深浅和气机的“升降、出入”,表证则用升散以令气从上而出,里证则用沉降以令气(从上而入)从下而出。至此,中药处方中的“君臣佐使”与八纲辨证中的“虚实、寒热、表里”呈现完美对应,君药和辅臣药针对虚实两纲,监臣药和佐药针对寒热燥湿和表里两纲,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大道至简!
【参考文献】
1.石琳.《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研究.2008
2.衣之镖.《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药性探真》.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韩永刚,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和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教授。2009 年赴英国工作至今,现就职于Chelsea Natural Health Clinic和伦敦中医针灸学院。担任世界经典中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五运六气学会联合会理事,世界华佗医学研究会教育和学术部长,英国中国联盟学会学术理事。出版《医学传心录: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医学传心录: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医学传心录:名老中医治疗脑血管病经验》、《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妇产疾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等中医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临床工作27年,从事内科、妇科、疼痛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康复保健,尤其擅长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焦虑症、抑郁症等。
Email:yonggang01@hotmail.com. 微信:yonggang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元素学术思想与贡献的探析
华佗脉法介绍
阅素灵: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脉是号表里寒热虚实,不是号脏腑的,为什么?
岐黄之声丨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上)
名医王育辨虚实诊病如神,瓣膜病如何明辨虚实巧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