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126岁老人的长寿之道——巴马邓诚才故居游记 / 晋耀文(江苏)||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原创·精品

清涟文化,致力繁荣!


□ 美刊佳作 □

126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巴马邓诚才故居游记

(诗歌)

 




晋耀文(江苏)

早就听说,广西巴马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心向往之久矣。
巴马人何以长寿者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自己的心头,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渐渐地有所领悟。要想真正了解巴马人的长寿秘诀,还是应该身临其境,深入到巴马的山水风光和人文世界里去寻觅,才能解得心头之谜。后来,有幸遇到巴马高寿老人邓诚才第六代孙邓勇康先生,并且在他的成全下,终于走进了邓诚才老人的长寿之地。
初至巴马,深深地呼吸了一下空气,身心便一下子就清爽了起来。环顾四望,沃野青黛,山岚袅袅,湖水漾漾,草木森森,恍恍然像是误入了方外之地……
随邓先生乘车南行,经青山环绕中十余公里,便见仁寿源坐落于青山脚下,青绿丛中,百花之间……
走近仁寿源,大门外有一座十余米高的观霞亭,木质结构,褐色亭柱,飞檐翘角。亭中有三五游客,坐在廊椅上似在闲聊着什么。观霞亭的位置极好,视野开阔,倚栏可望岭上云,伸手触得碧草丛,引得我一阵心动。侧耳细听,远处传来当地人唱的山歌,虽然听不懂,但感觉那旋律,像远古幽泉奔泻时的流水声,给人一种既轻灵,又奔放的愉悦。
来到山庄门口,身着瑶族服饰的青年男女,站成两列。每一个人都是灿烂的笑容,一边齐刷刷地鼓掌,一边用瑶语唱着欢迎的歌。这样的热情,使游客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树龄达一百多年的榕树,这是老寿星在世时亲手栽种的。历经百多年的岁月,依然郁郁葱葱,树冠遮天,层层叠叠的枝条和绿叶,在徐徐的清风中摇曳着。树旁横卧着一块六七吨重的长方形青石,上面刻着:
“一扁皇恩耀高堂,千秋炳世穆八方。百龄安身通和顺,万仁立命福寿长。”
“皇恩?”好像有故事哦,让我顿然觉得好奇。巴马仁寿文化的序幕,或许已悄悄地打开。
随着讲解员一边走,一边听着她声情并茂地解说,有关仁寿源历史和人物的各种信息,像一道道生命之光照射过来。在走向邓诚才故居的路上,遇到两个高大的牌坊,很是引人注目。上面分别刻着“德昭年高”“仁厚福臻”,这应该是对邓老寿星的一生,最精简、最恰切的概括,其字如椽,雄浑厚重。
右拐数米,即邓诚才的故居,名为“弘休阁”。故居门前的两侧,各有一块硕大青石。右边的青石上,刻有嘉庆皇帝的题句“烟霞养性,道德传心”。左边的一块刻有“惟仁者寿”,为光绪帝所题。在南疆僻壤中的巴马小城,竟有两代帝王为巴马的寿民下旨专颂,在当时应是轰动朝野的大事件了,这也恰恰印证了此地乡民的不凡之处,以及他们的长寿之道。
孔子的“仁者寿”,到了光绪的笔下,怎么就变成了“惟”“仁者寿”了呢?且用的并非口字旁的“唯”,而是心字旁的“惟”字。这两个字,在一定的语境中,多有相似之处,可互为用之。但“惟”字与“仁者寿”组合了以后,就增加了浓厚的人文之意:只有仁爱之人,才能健康长寿。看来,为了题写这块匾,光绪帝还真是用了“心”了。他根据奏章中所报邓诚才的事迹,亲笔题写了“惟仁者寿”,制成牌匾,命广西提督府派人,送到巴马敢烟屯邓诚才的家中。
一块牌匾,一定是蕴含了很多传奇的故事,令人畅想。
拾级而上,推开“弘休阁”的大门,是一个六、七十平方的小院。院内草木荣荣,仙人掌已长成树状,主干直径达10公分以上,仙人掌的长度超过20公分,看上去颇有些年头了。
“弘休阁”正室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一为“必度”,内有捣米的器具——碓,一个土筑的炉膛。炉膛上的蒸桶,已经老旧如古。另有碗柜、茶壶等物。这些东西,应是老寿星“必度”的日常。
与其相对的另一间耳房,名为“封割”。这个词的本意,原指古代帝王以茅草包好的方色之土,分封诸侯的意思。唐朝吕太乙《土赋》中“封割五色,分茅锡社”是也。怀着恭敬和探奇的心情,走进“封割”房内,看到一个很大的“打谷板桶”。底层是木质的踏板,踏板后面是一个坡型凹槽。凹槽的深度约50公分上下,其端口左后右的三维上方,配置有竹编的围挡。墙角则是一具十九世纪末的农用木犁、木桶和竹筐。
我有些纳闷,老寿星既不是生活在远古,亦非“诸侯”时代,为什么要把这样一间秋风可破的茅屋,起一个“封割”的名号呢?随着讲解员渐渐深入的介绍,我才一点点地明白:邓诚才是一位大仁大爱、大德大善之人。他老人家的善举和境界,或许是很多人都很难达到的吧。
我试图让自己穿越到一百多年以前,假以老寿星的角度,去为这间不起眼的小土房,起个名号,我会怎么样呢?思来想去,只能摇头一叹:因为我不是那个历史场景中的当事者,更没有老人家在晚清的没落风云里,叱咤疆场、屡建军功,却又仁厚一生的百年经历。从邓诚才的生命轨迹上看,他是不是把自家的小屋,当成是天赐的运化居所呢?继而成为类同“封割”的属地之主,在这世间化一场仁德的光芒?我想,一定是的。
“真我阁”为正堂之名,阳刻绿字。“真我”,出自佛语,为涅槃四德之一,谓之“出离生死烦恼的自在之我”。老寿星不加任何修饰的直白,体现了一位沧桑老者,在天地万物大化之中的“常乐我净”之德。做个真正的自我,看似容易,却是很难真正做到的,其中有明显的境界之分。
正堂前有两个粗大的门柱,自上而下刻着《中华圣贤经》中的一副经典对联:

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
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

正堂正面的木板墙上,悬挂着“惟仁者寿”的复制木质牌匾,据说真品已被珍藏和保护起来。牌匾下是古色古香的长形几案、八仙桌和明清风格的座椅。厅堂的两边,各有一间寝室,室内有雕花床榻、朝天柜、老式纺布机等物。家什极简,这大概就是邓诚才,对于物质生活所持的态度吧。
我绕着寝室向后门走去,转到木板墙的后面,是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的木刻百寿图。后门内的两侧墙面,挂有四幅后人写的“仁、礼、义、信”等书法条幅。后墙两端的上方,有两幅摄于光绪戊戌年仲冬月(即1898年12月)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影像已经十分模糊,但依然能看得清画面中的大致情形:清代官员骑着高头大马,随从们抬着“惟仁者寿”的牌匾,行走在前往巴马敢烟屯的官道上。另一幅照片,应是邓诚才率领族人跪接上皇赐匾时的场景。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照片损毁严重,已无法看得清老寿星的真容了。
后门外面两侧墙上,分别悬挂着春木镌刻的《家训》。《家训》由八个部分组成:一、训忠君。二、训孝亲。三、训敬长。四、训慈幼。五、训隆师。六、训亲友。七、训睦族。八、训和邻。这个《家训》从邓诚才的先祖开始,已经传承到了老人的第七代子孙,谁也说不清有几百年了。今天的邓氏后人,尊老重孝,家族和睦,亲邻友爱,后生蓬勃,诸事顺遂。《家训》,已成为运化整个族群生命和家门兴旺的精神气场,处处皆有仁爱之荫的庇护。
后院是一个近百平方的院落,一块刻有“一老”二字的巨大青石,矗立在院子中央。这是邓诚才的后人,出于敬仰和爱戴树立的,意在昭示邓氏子孙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先人。
小院的西面是一间“知我居”,室内均为日常所用之物。而坐北朝南的通间大屋,则为“延寿堂”,三个金字在阳光下烁烁发光。
延寿堂乃为“补粮添寿”之地。
什么是补粮添寿呢?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巴马少数民族中,最为典型的孝道礼仪,是流传数千年的古老民俗,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点。这里的乡民们普遍认为,“命由魂生,魂由粮养”。意思是,人活到六十岁以后,器官退化,寿线回缩,命渐衰微。这就需要子孙们,及时为老人集百家米,唱长寿经,行孝老礼。既要满足其生存所需,还要让他们心情愉悦,这样更有助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延长寿命。这个古老的民俗,早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仁寿源作为巴马仁寿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尊老孝道方面,更是做出了表率作用,被国家文旅部和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授予了“壮族补粮敬老传承基地”。众多的游客们,不管是来自当地的,还是外地的,都会给家里的老人,受领一袋或几袋五色寿粮,满怀祈愿而去。
延寿堂的东面,是两间通透的房间,名为“耕砚”,实为书房。室内有一个两米长的书画案、书柜,墙上张贴着四季养生的文字图片。讲解员说,这里原来有邓诚才老人的“仁寿养生格言”,还有一些海内外游客、当代名家的书画墨宝,但因气候潮湿,受损严重,都已撤下另存他处保管。难得的是,邓勇康先生给我发来了邓诚才的几则格言。这是老寿星于十九世纪末,以他近百年的人生阅历,总结出来的“仁寿养生格言”,颇为珍贵。可惜的是,老人家的亲笔文字,早已在岁月的尘烟里遗失了。但在后人的口口相传中,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至真至诚的长寿箴言,并成为邓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宝贝:

入世修心,仁德度人。
多行善事,俗务良为。
仁道处世,心方安泰。
积孝养德,抱徳煨善,聚善为仁。
世上多仁者,方有同和之社稷,同乐之万家。
……

仁寿养生格言极其精炼,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能让人感受到老寿星仁爱的慈祥和宽厚的情怀,触摸到仁寿文化的精神内核。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言行,应该是延续生命长度的首要条件。或许,这就是巴马人长寿的秘诀吧。
一路走来,环顾仁寿源内的环境打造,几乎全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并以邓诚才在世时的原始样貌为基点,采用了修旧如旧的修缮方法,保留了远年故居的自然生态。状如小河的鱼池里,戏水的鱼儿们,追逐跳跃,十分有趣。荷塘里青绿的荷叶,遮住了整个水面,有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区内外,几乎都是依附自然生态形成的景观。可谓绿林处处,杂花万千,花香清远。
或许,越是质朴的地方,越接近生命的真相吧。
为了满足游客们的需求,他们还增加了瑶、壮民族特色的小吃坊、茶室、长桌宴和篝火晚会等。
说起晚间的篝火晚会,更是引人入胜,游客们的兴致,也随之达到了高潮。从演员与游客们的互动开始,到点火仪式、迎宾大鼓、三月三、竹竿舞、上刀山,下火海……每一个节目都精彩不断。有惊险刺激、紧张热烈,有热情亦有浪漫。篝火广场内总是座无虚席,游客们一阵阵的鼓掌声、喝彩声、呐喊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很多游客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节目中来,他们唱着,跳着,笑着,好一派盛大的欢乐祥和之海。
今天的仁寿源,承古传今,已将仁寿文化光大开来,让巴马人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活得更加滋润自在,健康长寿。此山此水,紫云煜煜,和风徐徐,这里曾经有一位活了126岁(1802—1928年)的老寿星,他的仁寿养生理念,滋养了一代代的巴马后人。长寿的人群逐年增多,就像开遍巴马城乡的山花,绽放着生命的光芒。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其关键之点,是在于你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客观的说,长寿养生没有统一的方法,但却有一个统一的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取法于天地阴阳的自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调理日常生活。同时,结合自身的阴阳体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继而形成一种只适宜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的长寿不仅要有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也必然要依附于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才能有助于你的健康。因为,唯有健康,才能长寿。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要感叹巴马的自然生态!这里有众多的地貌奇观,天坑奇诡,暗河密布。在巴马的阳光中,有一种4—14微米的远红外线,被誉为“生命之光”,它能激活人体组织细胞,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巴马的地磁含量为0.5~0.9高斯,而一般的城市或地区,仅为0.2~0.5高斯的低位水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的含量是20000~50000个,大多城市只有1000~2000个。巴马的水,属于弱碱性离子水,远远优于风靡世界的法国依云水、南太平洋的斐济水和日本的富士山水。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十多家科研院所及国际自然医学会的众多专家学者,从地质、地貌、阳光、空气、水体、地磁等方面,对巴马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检测和科学分析,认为这里有十分宝贵、且不可复制的长寿资源,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养生医院”。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博士,更是夸赞道:“巴马,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一块净土。”
一个人,与这个大千世界互动时的心态和方式,是长寿的主要因素。倘若与适宜的环境和谐相融,便决定了你的生命长度。
巴马,是个令人惊奇和美丽的地方。盘阳河绿波声动,一笔命河盖天工。水晶宫乳石垂露,百鸟岩暗河潮涌。遍野听得长寿谣,赐福湖水映天星。山清水秀景亦奇,举足皆有绝胜处。鸟飞惊微澜,花开动诗情,苍壁揽东风。树上山坡青田边,百岁老人寻常见,可谓亘古悠悠,期颐陶陶,人瑞之地。
放眼巴马山野间,峰峦叠嶂,袅袅云烟,青禾飒飒。青竹万竿,嘉木成林。蝴蝶飞舞,翠鸟穿林。想起当年的邓诚才老人,想必就是在这样的天地中,以仁爱之心,融入到了如此精妙的自然之中,继而形成天、地、人为一体的神奇组合,才有了他126岁的高寿。
从巴马仁寿源的今昔变迁,到邓诚才的生命故事,终于让我们明白,只有精神、自然和身体的高度和谐,才能增强和拓展生命的气场,延长自己的寿命。其中,仁爱万物,当是众生最可至祥的人生态度。
巴马,作为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确实是一个旅游养生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有天下不可替代的长寿资源,有百岁老人寻常见的稀有景观。巴马仁寿源,作为126岁老人邓诚才的故居和巴马仁寿文化的发源之地,让国内外的众多游客流连不已。
在这里,邓诚才的长寿之道,也许会给你带来梦寐以求的生命之喜!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微纸同发,双版同印,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本平台集微刊运作、杂志编辑、图书出版为一体,可办理国际(2千起)、国内(2万起)书号,出版正规图书和个人文集。郑重承诺:本平台(社)办理的所有书号均为合法书号,可查可阅。请放心预约书号。

       所有来稿,包括书稿作品,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富有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且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总编收稿微信:cmj86188
‍‍‍‍‍‍‍‍‍‍‍‍‍‍‍‍‍‍‍‍‍‍‍‍‍

作者风采


江苏作家、书法家、本刊编辑晋耀文






作者简介

晋耀文,江苏徐州人,苍苍一翁。常与文学书法为伴,以慰余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寿是有方法的(长寿之乡探秘)
本报养生学堂桂林开讲,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揭开长寿乡奥秘
巴马调研体会
108岁老寿星船民 武汉老人邓望长寿之道
百岁老寿星 长寿有秘诀
无疾而终才是 真正的长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