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程斜坡设计完全采用地勘参数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程斜坡设计时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斜坡稳定性计算时多是“照搬”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交的参数,往往造成工程斜坡计算分析后的稳定状态与现实存在较大或很大差异,导致工程处治规模偏重,甚至是铜墙铁壁,这是工程斜坡处治设计越来越保守的一个主要原因,非常不合理。这其实是工程斜坡领域技术人员对岩土体的合理应用理论出现偏差所致。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是理论为导向,实践为阶梯的应用性学科。作为岩土工程分支的工程斜坡当然也具有这个特点,而对工程方案具有关键影响的滑面或潜在滑面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也就应该秉持岩土工程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说,任何参数的选用必须符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校验。

笔者就曾见过某滑坡设计文件,主滑段的倾角约为17°,地勘单位提交的滑面参数中内摩擦角的残余强度为11°,而应用于滑坡计算的滑面内摩擦角为8°,而设计人员照搬这个参数后所得出的坡体下滑力达到8320KN/m。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干。这种严重违背岩土工程基本理论,也完全与现实中滑坡基本稳定事实悖离,竟然通过了各级技术主管的复核、审核、审查的三审制度。笔者在病害处治时提出这个明显的错误时,设计人员的回答竟然是:“地勘报告就给了这么低的参数,我只能照用,下滑力这么大,我也没办法”。一时竟让人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语。

其实,工程斜坡处治,地勘人员提供的是基础资料,一旦提交的基础资料有偏差,那必然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与经济。而设计人员在整个处治体系中处于核心的灵魂地位,一旦灵魂出窍了,那工程就一定是病态的。因此,工程斜坡设计人员作为岩土工程师的一员,应具有结构和地质两方面的知识,要仔细甄别地勘所提交资料的合理性。

工程斜坡滑面或潜在滑面参数的选取应秉持以地勘资料为基础,对其精神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继而进行分析、计算,结合专家与地区经验,以及类似的成功与失败工程案例,最终确定选用参数。换句话说,参数的选取应结合土工试验、实地核查、工程地质类比、计算分析等综合方法进行确定。

滑面参数的选取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而不是一个单一体系的简单工程。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进行实地校核,岩土工程,“现场为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否则在办公室时纸上谈兵,应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数据进行设计,注定是存在缺陷的。其实,做任何事都一定要贯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工程斜坡参数的选取也概莫能外。

因此,由于设计人员与地质人员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工程斜坡治理中,应综合多个因素去分析选用参数的合理性,设计人员不应照搬地质人员提供的参数。正如病人去医院治病。放射科拍片的结论也只是主治医生的参考,且拍片的报告中往往会写上“疑似、建议”这样的词语,而不要求主治医生照搬拍的结论。毕竟如果放射科的结论是医治病情的唯一结论的话,那主治医生就要失业了。

因此,在工程斜坡治理工程中,国内铁路部门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往往是将地质与路基(岩土设计)往往合放在一起办公,甚至成立“地路处”这样一个部门,从而大大方便了设计人员与地质人员的交流。两者各自所得的参数差异较大时,应及时进行交流、探讨,最终达成共识。希望这种“地路处”体制在工程斜领域能有效的推广,这必然会推动我国工程斜坡防治技术的极大进步。

合作才能共赢,和谐才能发展。地质与设计的相互协作,才是工程斜坡健康发展的根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分析 | 通过勘察报告对标优化设计,降低桩基成本850万元
关于“试桩”的几个问题
地产勘察与支护这件事
基坑开挖完成,怎样进行地基验槽?
如何识读地勘报告
论文选刊:关于提升工勘市场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