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隧夹一桥段滑坡治理方案讨论

        一、基本情况

       朋友咨询一高速公路高山峡谷区,为两隧夹一桥路段。C隧道出口段发育2处滑坡,L隧道进口段由于坡体为堆积体而采用1:1.5坡率刷坡,形成了高约90m的边坡,拟采用坡面防护进行处治。

 

                           图1 初步拟定的C隧道出口端位置和病害特征

               图2 L隧道进口段边坡刷方处治现场

    桥梁上跨的沟谷宽5-25m,水面宽度约1.0-3.0m,水深0.30-0.50m,路线垂直跨越,调查期间流量120L/S2019.3.26。最高洪水位比沟底约高2.0m,溪沟汇水面积约164km2

 

                     图3 沟谷上游                                   图4沟谷下游

      二、现场调查

      现场踏勘时,笔者觉得该段病害处治需进一步调查,否则将后患无穷。理由如下

      1、C隧道出口分布的2处“滑坡”,实为一宽约200m,主轴长约150m,平均厚度约15m左右,方量约30万方以上的大型滑坡前部的滑塌体。滑坡周界明显,且在沟中汇水的长期冲刷作用下,不断发生滑塌变形,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体滑移而威胁滑坡前部桥梁安全。

                                       图5    C隧道出口段滑坡

 2、L隧道进口段实为一宽约1000m,主轴长约400m,平均厚度约80m左右,方量约为2000万方的特大型滑坡。该滑坡发育于大型的冲洪积为的堆积体上,滑坡后缘距高大山体之间的距离约1000m,地形坡度小于10度,分布大量民房,地表径流发育。

图6 L隧道进口段滑坡高大后壁

        图7 L隧道进口段滑坡后缘拉裂槽

 

图8 L隧道滑坡前缘中层剪出口  

 

    图9 L隧道滑坡前缘浅层地下水发育

      该滑坡由于前部沟通谷冲刷等作用造成滑坡发现生大规模滑动,形成的滑坡后壁高约50m,且有明显的滑坡槽,并前部沟谷挤压为典型的S型。从滑坡前部的村道来看,滑坡存在依附于多期、多成因形成的多层滑面,且地下水发育,剪出口特征明显。目前隧道进口进行刷方,造成滑坡浅部存在复活的情况。

    三、方案建议

     1、建议暂停隧道施工,加强滑坡的地质勘察和监测,全面认识隧道进出口滑坡和L隧道洞身位于富水大型冲洪积堆积扇的危害性。

      2、建议对桥梁下部沟谷利用区内丰富的弃渣进行回填反压,对C隧道和L隧道的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提高,防止出现整体滑坡变形。

       3、反压体的高度应较高速公路标高依据沟谷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滑坡特征,合理设置反压高度。在桥下设置大型改沟工程通过桥梁下部(桥梁可适当减跨,采用部分桥改路。考虑到了冲沟的目前现状,不建议采用全部采用桥改路后的涵洞排洪)。

     4、反压体在沟谷下游端设置安全系数较高的具有泥石流拦渣坝性质的“曲型坝”式挡墙进行支挡,在沟谷上游端与自然沟谷的沟底自然顺接,严格做好改沟进口端设置,严防积水。在反压前做好沟底盲沟设置。

      5、在C隧道出口减跨后的路基段洞口设置柔性明洞,防止高大山体落石冲击高速公路。

      6、在L隧道反压沟谷确保滑坡整体稳定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察核查滑坡多层滑面,并在隧道靠山侧设置必要的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对中层和浅层滑体进行加固,并在坡体设置良好的截排水系统,对地下水和地下表水进行截引排。

     7、加强L隧道洞身穿过滑坡区和冲洪积区的隧道围岩加固工程规模,防止开挖扰动出现隧道病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敬畏自然—咽喉工程记录川藏公路的前世今生
每日一题‖冲沟的形成与发展
如何识别和防患山体滑坡、泥石流
【思考】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泌阳县白云山丁沟探寻记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