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念老人家
时光如梭,一晃老人家已离开我们两年了。在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老人家。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脑海里,他那慈祥目光时时激励着我前行,他那有利的大手时时牵引着我前行,他那渊博而和善的声音时时鼓励着我前行,他那伟岸的身影时时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一、老人家的求学之路
老人家于1936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长华镇庆山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家人以身作则式的教育给老人家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老人家的二伯父乡村医生,老人家小时候常到他的药铺去学打算盘,药铺门口“但愿天下人无病,不愿本行生意多”的对联影响了老人家一生。他常说“做地质灾害防治,也总希望地质灾害减少,不希望我们事情太多”。这也是老人家一生行走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从事地质灾害治理的一个美好愿望。

由于家中贫困,老人家16岁时考取了灵宝师范学校和本溪煤炭学校,却均未成行而在家乡的小学成为了一名无小学教师。 但由于收入不能养家,老人家在朋友的鼓励下考取了洛阳一中,在学校的资助和自己的勤俭与坚持下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高中。由于老人家在洛阳火车东站参观过机车,对铁路产生了兴趣,因此在1956年考取了当年国内外著名的土木工程院校-唐山铁道学院,并拿着东借西凑的10元钱踏上了影响了老人家一生的求学之路。

二、老人家在滑坡事业上的前半生

经历了三年的国家困难时期,老人家作为学生会主席与同学们经过多次的野外实习和艰苦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于1961年8月选择分配到了离河南老家较近的西安坍方科学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于1959年成立,是铁道部专门研究山区铁路崩塌、滑坡和高边坡变形的防治技术单位。

1961年10月,坍方科学技术研究所同在青海格尔木的高原铁路研究所、兰州的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科研所合并成立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所址设在兰州。西北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地质专家白超然,坍方所改为崩塌滑坡研究室,由著名的徐邦栋、任龙章、晏同珍任负责领导。老人家在这几位老领导的带领下从事他一生热爱的地质灾害事业。期间多次参与宝成、宝天、鹰厦等铁路病害的防治,并跟随卢肇均、周境院士和欧阳葆元研究员学习土工试验、模型实验和土工测试技术,从前辈那里学习了严谨的科研作风和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的重要,并与1965年翻译了俄文版《抗滑支挡结构》一书。

1966年3月老人家被任命为徐邦栋先生的助手,成为滑坡研究室副主任。1966年6月文革发生后,老人家心无旁骛,在最大程度保护徐邦栋等老前辈的同时,积极参与负责了成昆、宝成、枝柳铁路等地质灾害的治理与科研攻关,以及祖国各地的地方地质灾害治理,并组织了多次国内滑坡研讨交流会,有效推动了铁科院西北分院和祖国的滑坡事业进步。

1967年,和同事们一起在成昆铁路沙北滑坡与甘洛2号滑坡上成功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挖孔抗滑桩,扭转了我国大型滑坡等灾害治理的被动局面。

1970年在滑坡研究室已成立十年之际,老人家组织研究室20多人编写《滑坡防治》,在徐邦栋、晏同珍、任龙章等老专家积极参与下,1971年完成初稿,1977年出版发行,受到了国内同行的热烈好评,并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这本书是滑坡研究室集体劳动的成果,其中徐邦栋先生写的评价滑坡稳定性的'八大法’是精华。

文革之后,老人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了滑坡科研、处治战场,1978年在贵昆铁路大海哨车站滑坡作滑带大剪试验和推桩试验,积极投身于鹰厦、宝天、宝成等铁路的地质灾害研究与处治,长江三峡库岸滑坡调查为代表的交通、电力、矿场、水利等各行各业等难以其数的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抢险与治理。

1983年,经老人家与同事们谈判、铁道部批准西北研究所引进价值100万美元的国外水平钻机,并在兰州白塔山西徐家湾试机时打出了186m的高质量钻孔。此机器西北研究所使用了十几年,并于1987年第一次在四川江油624所滑坡锚索孔施钻,在成昆铁路莫洛滑坡打了104m长排水孔,在成昆铁路毛头马一号隧道,甘肃榆林窟和炳灵寺石窟,四川二郎山滑坡、广东深汕和京珠高速公路及福建箭丰滑坡和边坡加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北研究所治理滑坡时的功勋王牌设备。

1984年,老人家自学英语,第一次出国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的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滑坡技术委员会主持的第四届国际滑坡会,成为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个人中的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日本人中村浩之。

1985和1986年,老人家应日本滑坡学会的邀请,两次赴日本考察滑坡防治技术,并在第四届国际滑坡会议作了“中国铁路滑坡的防治经验”报告和日本砂防学会作了“中国的滑坡研究与防治”的报告,获得了国外友人的肯定。并考察了截水洞、集水井结合仰斜孔排水与预应力锚索在滑坡和边坡上的应用,为日后推动这两项工艺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所和四川省地理学会发起召开全国滑坡防治学术会议,老人家做了“我国滑坡研究和防治综述”的大会报告,国内同行反响热烈,也为西北研究所走向全国创造了条件。

1986老人家被推荐为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滑坡技术委员会中国委员,1988年出席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5届国际滑坡会议,并提交了“长江三峡库岸滑坡及防治对策论文。

1987年中国科协咨询中心滑坡防治技术专家组成立,徐邦栋先生任组长,老人家任副组长。1987年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成立,老人家任防治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出席在新西兰召开的笫六届国际滑坡会议,并首次提出在中国提出国际滑坡会议的申请。

1994年5月老人家申请对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黄茨大滑坡进行监测和预报,该滑坡于1995130日凌晨4时滑动,老人家与西北分院的同志一起作出了最后的预报决策此项目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但老人家并不在项目组名单,因为老人家说:“他是院领导”。

1995年,老人家与西北分院的全体技术人员一起,通过抗滑桩和锚索框架的滑坡治理,托盘纠偏工程对兰州市白塔成功进行了纠偏扶正。这次成功实践为西北分院对兰州烈士灵园纪念塔、四川都江堰奎光塔纠偏,以及民用建筑楼房纠偏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老人家获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

三、老人家在滑坡事业上的后半生

1998年6月,老人家退休了,但又被返聘为西北分院专家组组长,积极支持西北分院在全国各地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奔走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为祖国的滑坡事业努力奋斗。曾经有人说,老人家在飞机的时间多于在家里的时间。这形象的说明了老人家是多么热爱自己从事的滑坡灾害事业,是多么认真的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为祖国的岩土工程和灾害工程事业奋斗终身,矢志不渝。

在老人家滑坡事业的后半生,和西北分院的同事们一起参与的代表性地质灾害治理“浪花”有:

1)2003年承担了设计坡率1:0.35,坡高130m的花岗岩高边坡病害治理。经周镜、郑颐人、李吉均三位院士和多名专家审查,由西北分院设计和施工的工程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2004-2005年成功处理了前几次设置了4排抗滑桩和大量锚固工程的重庆市渝黔高速公路向家坡滑坡;
3)2005—2006年成功处理了北京戒台寺滑坡采空区诱发的大型滑坡治理,勘察治理,所采用64米的锚索抗滑桩和桩内锚等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4)2010—2011年采用排水+支挡为主的措施成功治理了福建永安~武平高速公路箭丰尾滑坡治理,该滑坡治理费用高达1.6亿元。

1998年9月,老人家在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研究会做了总报告,并当选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研究会理事长。2003年,老人家担任甘肃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

1998年在山西工地上,老人家接到周镜院士电话,推荐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在院士评审时通过了前两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没有通过。

1999年,与西北分院同事一起承担西安临潼骊山滑坡治理,通过了胡海涛院士、刘广润院士、张倬元教授等先生为组长的处治方案,并最终取得了治理成功。这为西北分院承担国家文物病害处治,承担国内大型复杂地质灾害树立了积极的成功典范。

2000年出席在英国威尔士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滑坡会议,但由于只差主席的一票而未能申请成功2004年国际滑坡会议(2004年陈祖煜院士联合三个学会成功申请2008年在我国西安召开国际滑坡与边坡会议)。
2005~2007年担任穿越高黎贡山的云南省保山~龙陵高速公路边坡咨询,通车7年来无一处变形,受到交通部、交通厅和世界银行的好评。2011年承担了陕西十天高速公路汉中西段滑坡与高边坡咨询,2013年通车以来,无一个滑坡和高边坡变形,取得良好效果。
2004年,老人家担任主编,和几位西北分院的老先生花近十年时间编著了《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一书,并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2005年应郑颐人院士邀约编写《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专著;2008年主编《滑坡防治100例》出版,2008年合编《中国铁路与公路边坡工程》及《铁路与公路滑坡与边坡画册》。2016年8月主编了《大型复杂滑坡与高边坡变形破坏防治的理论和实践》。
鉴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地质灾害频发的状况,老人家几十年来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受国内各个省份交通厅、公路学会、设计院和高校的邀请举办了百余次讲座,为祖国的滑坡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流尽最后一滴血”。

四、后记

老人家已于2019年3月20日仙逝,在老人家83年的人生历程中,是为祖国的地质灾害事业奋斗的一生。经老人家设计、研究、咨询、处治的复杂滑坡等地质灾害达上千处,老人家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的人格魅力、学术思想、工作作风受到了同行的认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能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或许就是老人家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像水一样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于道。居处善于卑下,心思善于深沉,施与善与相爱,言谈善于检证,为正善于治理,处事善于生效,行动善于待时。正是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没有引来责怪。

老人家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虽然可能终身不能得其百一,但已是受用不尽。老人家走好,吾当以您为榜样,为祖国的灾害工程与岩土工程事业,继续奋斗,终身不渝。

谨以此记对我的老岳父,王恭先老人家致以深深的怀念,也谢谢老人家身前照顾过他的所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法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内容与治理
川藏铁路全线崩滑灾害类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发育规律
PPT~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治理资质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