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假在家一天天坐没坐相,坐应该什么相?
userphoto

2022.05.03 北京

关注

五一放假在家,你被父母找茬了吗?

常言道:回家的第一天像块宝,想吃什么爸妈给你炒;回家的第二天像根草,床要早起地要扫,坐相上也有茬要找。

根据小编的经验,“如何坐”是家庭战场的主要战地。年轻人偏爱的“葛优瘫”坐,就常被斥责为“坐没坐相”。

而小编钟爱的坐姿,也被我妈亲切地命名为“街溜子坐”。

明 水月观音坐像 法海寺壁画
 
殊不知这种坐姿大有来头!
乃是佛教里水月观音的经典坐相——自在坐。

沙州回鹘 水月观音 莫高窟第431窟壁画

由此可见,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的眼中,坐相的标准也千差万别。


01
跪 坐

跪坐,又称“安坐”“正坐”,源于商代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在隋唐以前的数千年里,一直是官方标榜的最正式、最体面的坐姿。

需要注意的是,“尸祭”指由活人扮演祖先神灵,接受祭祀的仪式。扮演者即“尸”,需要像神灵一样“安坐”,以接受他人的祭拜。

那时,高足坐具尚未传入中国,人们大都席地而坐。而跪坐,显然最能体现神灵的肃穆。

尸本象神,神宜安坐,不辨有事无事,皆坐也。

——《礼记》


在贾谊为汉代诸侯王写的“礼仪教材”《容经》中,更加规范了对坐相的要求——坐时身体要挺直,小腿不要一前一后,脚掌不要着地。

汉 长信宫灯 河北博物院藏

甚至还根据目光所视的区别,细分为寻常社交的经坐、面对尊者时的恭坐、抬头看东西时的肃坐和认错时的卑坐。

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贾谊《新书·容经》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写实地刻画了上层妇女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端庄,也展现了当时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在第6段画中,就有数人相对正坐的场景。如果说女子衣裙繁复,尚看不出腿是如何摆放的,那右侧的男子则是很明显的跪坐了。

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类思潮云涌,但仍有贵族坚守着旧时礼仪。南朝梁宗室萧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萧藻独处一室时,尚能坚持正襟危坐,以至于床上都跪出了膝痕,也无怪被宗室奉为楷模。

02
箕踞和蹲坐

箕踞,即“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
蹲坐,即“足底着地,而下其臀,耸其膝”
在高足坐具出现之前,箕踞和蹲坐显然是最舒适的坐姿。

秦 箕踞姿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然而,这种舒适的坐姿,却被赋予了“不文明”的含义。《礼记》中也明确规定了“坐毋箕”。

春秋时的鲁人原壤,与孔子自幼相识。仅仅因为在孔子来访时箕坐于席,就被孔子骂做“老而不死,是为贼”。

《后汉书》甚至直接将箕踞、蹲坐的行为与未经教化的野兽划上了等号。

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后汉书·鲁公传》


然而,时至魏晋,社会风貌又有不同。

魏晋独特的社会环境,促使文人墨客的主体意识觉醒。他们不满礼教的束缚,更加注重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审美的表达。

《晋纪》有载:
“谢鲲与王澄之徒,慕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裸袒箕踞,谓之八达。”

竹林七贤放浪形骸、潇洒不羁的行事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名士都有很大影响,箕踞也就此被赋予了自由洒脱的内涵。

出土于江苏南京西善桥东晋墓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非常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南京博物院藏

这是一座东晋晚期贵族的墓葬,从中也可窥见当时贵族阶级对竹林七贤的欣赏和向往。

砖画中的八位高士,无一人正襟危坐。哪怕是抚琴的嵇康,也要屈起一膝,以示风流。

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而出身琅琊王氏,任过司徒,本该最懂礼法的王戎,此时坐相却与“葛优瘫”无异。

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在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中,宫廷妇女们也能席地蹲坐了。

唐 张萱《捣练图》宋摹本(局部) 波士顿美术馆藏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礼仪规范往往更加严格。如果连宫廷女子都能日常蹲坐,那么在唐人的观念里,这种坐相就算不够正式、优雅,也绝不是“与鸟兽无别”的陋行了。

03
盘 坐

这是一种今天也很常见的坐相,而它的普及,很可能与佛教的传播相关。

佛教造像中最常见的坐姿,即为结跏趺坐、半跏趺坐,又俗称为双盘、单盘。是由印度传来,是僧人在坐禅入静、诵经内修时使用的坐相。

北魏 释迦佛 宾阳中洞

唐 持念珠菩萨和水天神 莫高窟第148窟壁画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盘腿坐逐渐为更广大的群众所接受、习惯,甚至逐步取代了跪坐在正式场合的地位。

在初唐画家阎立本绘制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正是盘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

唐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创作于五代时期的莫高窟第61窟壁画,也反映了盘坐在民间的使用场景。画中酒肆里有六名男子,皆盘坐于长凳之上,饮酒作乐。

五代 酒肆 莫高窟第61窟壁画

甚至在高足坐具出现一段时间后,仍有贵族坚持盘坐,《韩熙载夜宴图》就记载了这样矛盾的场景。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至于僧侣盘坐于高足椅上的场景,则更是数不胜数。

西魏 禅僧 莫高窟第285窟壁画

唐 舍利弗宴坐 莫高窟第9窟壁画


04
垂足而坐

历史长河滔滔向前,我们如今熟悉的坐具——马扎,终于出现在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只是那时,它们还有一个别致的名字——胡床

胡床由西域胡人带来的一种可折叠的坐具,“重不数斤”,方便携带,最早在汉武帝太始年间就进入中国了。

北魏 连坐胡床 莫高窟第257窟壁画

今天的我们可能想象不到,这种坐在平面,双足自然垂地的坐姿,最开始竟被称为“胡坐”,是贵族们争相模仿的新鲜事物。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此服妖也。
——《后汉书·五行志》


盛唐之时,高足的凳、椅已十分常见。这种解放了双腿的坐姿,也开始有了取代盘坐的势头。

唐 张萱《捣练图》宋摹本(局部) 波士顿美术馆藏

在五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除了老韩本人,其余客人无论男女,皆是垂足而坐。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重屏会棋图》中的南唐贵族们,哪怕在榻这种传统坐具上,也不再坚持跪坐或盘坐了。

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任何“模范”的坐相都只是一时的标准,而“无礼”的坐相也可能曾是时代的主流。
 
休憩时的你,又更偏爱哪种坐姿呢?
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参考文献:
韩竞、马俊波,《从唐五代绘画看中国传统坐具的演变》
高启安,《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
杭侃,《试论唐宋时期椅子在中原地区的传播》
傅小凡、陈冬梅,《论汉族人坐姿变化的美学意义》
倪方六,《古人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
李为香,《身体表达与信仰追求——汉代暨以前坐姿仪式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像坐姿识别指南
五代  佚名《引路菩萨像》敦煌莫高窟壁画 大英博物馆藏
由“席地而坐”到“垂足坐”,坐具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古人的坐法--凿枘工巧展(二)
二王时期采取何种坐姿写字?
华丽润艳的隋唐时期高低家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