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庙的三次命运转折
userphoto

2023.11.06 北京

关注
乡野寻踪

如果没有两年前一位高中地理老师的实地探访,圆融寺可能至今还隐没乡野,真身难辨。

那是2021年9月,趁着中秋假期,地理老师张建军走访山西高平市神农镇中村时,找到了一座隐没的北宋、金代古寺——圆融寺

村路虽辗转,但这座小庙并不难找。其实早在10多年前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圆融寺就已经被普查员发现并登记在册,只不过很长时间没人注意到它的价值。当时普查员登记的名字是“中村春秋楼”,指的是圆融寺里清代风格的东朵殿,而年代更为久远的门楼,由于明清时被包了砖墙,显得没那么“古”,而被忽略了。

当年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意外。据《中国新闻周刊》此前的报道,10多年前进行“三普”调查时,人力物力欠缺,普查员有时连车都没有,靠走路在村里到处询问。“当时文物部门专业人才缺乏,好多人都不认识古建,普查员很多是退伍军人。”一位当地官员说,“圆融寺能登记进'三普’名录已经很不错了。”

张建军是资深的文保爱好者,在山西寻访古迹已有多年。和一些泛泛的爱好者不同,以张建军为代表的一批晋东南文保爱好者,专业知识扎实,田野考察经验丰富,已成为文物保护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

正是得益于扎实的知识基础,他第一次踏入寺内时,一下子就注意到了门殿内金代风格的斗拱,和一些宋代风格的构件。他惊喜不已,在朋友圈兴奋地记录:“神秘、神奇的晋东南,今日仍能发现几乎不为人知的宋金建筑!

圆融寺屋顶露出的转角铺作,是宋金歇山式屋顶的标志,明清时改为悬山式。摄影/李强 


几乎是只有在山西才会出现的奇遇。山西是中国古建保存最密集的省份,晋东南是山西古建最密集的地区,而高平是晋城古建最密集的县级市。

据统计,仅高平一市宋金时期的木构古建筑,就超过长江以南同时代建筑的总和。宋金时期的建筑,在其他地方恐怕早被视若珍宝,但在山西,却会出现“泯然众寺”的情况。

好在圆融寺遇到了张建军。他很快知会了当地主管文物工作的官员,当地政府又联系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经考察断代,专家团队判断圆融寺门殿应始建于北宋中后期,金代中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檐下斗拱被全部更换,但保留了部分宋代构架。

民间、政府、学界三方接力,圆融寺的真实面貌终于重见天日。人们终于知道,这座长期被忽视的小庙,其实已经800多岁了。

今年3月,圆融寺已经升级为高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遭遇暴雨

然而,这份幸运并未持续太久,圆融寺和山西大大小小的诸多古建一起,又遭遇了一场劫难。

2021年10月,山西的大雨绵延了20多天,10月2日起,更是在6天内迎来了相当于前一年全年五分之一的降雨。在这场暴雨中,散落各村的万余处各级文保单位和无保护级别的古建,遭受了无妄之灾。山西省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年10月17号,省内共有178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情况,其中国保单位有177处出现险情。

和保护状况相对优渥的国保、省保单位相比,山西低保、无保护级别古建达到了97%,这些古建原本就长期处于缺人、缺钱的保护困境,状况堪忧,经此大雨,更是雪上加霜。据山西省文物局公布的数据,这些受灾单位中,市县级文保单位有66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803处,占了绝大多数。

当时有媒体专程探访了这些低级别文物的受灾状况:临汾市李曹镇杨枣村的县保单位普照寺,门窗严重变形,墙体倒塌,梁柱倾斜,残破的寺庙在杂草间如同一座孤岛;襄汾县西中黄村的一座进士宅邸,台基受损,外墙包砖大面积脱落,墙体十余道肉眼可见的贯穿裂缝;仰韶文化遗址所在的新绛县光村,村内众多县保均有渗水、漏雨、垮塌等不同程度的损毁……

雨后的普照寺。摄影/张峰


长期处于保护焦点之外的圆融寺,情况自然也不乐观。圆融寺现存形制是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800平米。临着村路的是门殿,穿过门殿,院子对面是后殿,两侧各有一座朵殿,其中东朵殿就是当初被文保员登记的春秋楼。朵殿和门殿之间连接着东西配殿。

在漫长的岁月里,本该是寺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后殿早已坍塌,东西朵殿部分坍塌,西配殿已不存在。建国后,圆融寺的后殿养过猪,门殿当过仓库和磨坊,这反而成了它的幸运,至少能够躲过浩劫,躲过荒芜。

这场大雨过后,原本就部分坍塌的东西朵殿残损更为严重,春秋楼的二楼基本损毁,墙体坍塌,其他建筑也都存在瓦面碎裂漏雨,泥背流失,木基层洇湿沤朽等状况,寺庙整体状况岌岌可危

暴雨后的春秋楼。


圆融寺所在的中村历史悠久,旧称“中台”,据口口相传,早在唐代已有村落,曾有四槐八阁。村内现存的炎帝大庙、明清古院落等,都和圆融寺一起经历了暴雨洗礼,同样急切地等待拯救。

古寺新生

修缮刻不容缓。但古建筑的修缮,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圆融寺亦是如此。

对于这些受损严重的寺庙来说,考虑是否“修旧如旧”等修缮原则尚属其次,现状已经紧急到先不让房屋倒塌消失的程度。权宜之计是先“撑伞”,在古建顶部安装彩钢板作为雨棚,雨棚的支撑柱不穿过古建本身,棚子又和本体有一定空间,保证通风。

“撑伞”的方式时间快、造价低,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不是长久之计。可要想彻底修缮,资金就成了第一个难题。不少寺庙属于村集体财产,村里肩负着一定的修缮责任和义务,然而,不少村落属于空心村甚至零收入村,经济实力堪忧,依靠村里修缮并不现实。

好在,幸运再一次降临了圆融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捐资支持山西省低级别文物的灾后修缮项目,项目得到山西省文物局大力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定向捐助的9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圆融寺成了被资助的对象之一。

今年3月份,修缮启动。对于残损构件,施工人员采取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进行加固修复后再原位使用。对于那些已经无法修复和缺失的构件,人们考察了村内创建年代相似的炎帝大庙中,参考那里的构件样式进行补配复原

圆融寺修缮中。


拆除西朵殿残坏的东山墙过程中,人们还有了意外收获——康熙11年的铭文青砖。并由此确定了西朵殿在康熙11年做过修缮,对照现存历史资料,证实原有东朵殿在乾隆6年改建为春秋楼,补充了圆融寺历史沿革信息。

新发现的纪年青砖,如今保存在当地的文博馆内。

现在走进圆融寺,东西两座朵殿已经修缮完毕,恢复了原本的结构。深秋的院落里,满树金黄,愈发显得寺庙灰砖斑驳,造型古朴。春秋楼的一层布置了简单的历史资料展,有圆融寺羊图腾拓片等珍贵资料。西朵殿一侧,摆放着一些斗拱、琉璃鸱吻残件,提醒着人们这座小庙的饱经风雨。

修缮后的春秋楼。


展出的鸱吻、斗拱等残件。


不过,年代最久远的门殿,尚未开始修缮。因为门殿的屋顶最初修建时是歇山顶,但明清改建时改成了悬山顶,现在到底是恢复歇山顶,还是维持悬山顶,尚待专家充分论证。毕竟,古建修缮不是一时之计

门殿仍待修缮。


不少村民都主动参与了此次修缮。圆融寺最初就是村民信仰所在地,后来又作为学校、仓库、磨坊,始终参与着村民的生产生活,已经在古老的村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修缮后的圆融寺,有望再次成为村民的公共空间,融入村庄生活。

2023年11月1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助“山西灾后文物修复项目竣工仪式”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中村圆融寺举办


除了圆融寺,此次低级别文物修缮项目还包括临汾市尧都区刘北三官庙、临汾市翼城县南丁汤王庙、晋中市祁县丰固普寿寺、运城市新绛县光村玉皇庙、长治市潞城区上村显庆寺等。这些散落在村野间,衰老而沉默的寺庙,原本已经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如今,得以再次焕发生机。

10月20日,《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审议,据了解,新修订草案中重点提到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本次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参与山西古建保护修缮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案例。未来,希望更多社会力量不断参与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古建筑濒临消失,谁来保护?
当代古建筑保护与维修
地上文物排名第1的山西,也是国宝流失第1大省,现状令人痛心
唐大华:倾力山西古建保护的山东汉子
撑伞模式成为山西文物保护的重要举措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