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工地的老技工

     

▲步履匆匆

半年前,离开实习数月的安阳殷墟考古工地时就想为工地技工师傅们写点什么,奈何文笔笨拙,又忙忙碌碌。

到后来,偶然间会想起殷墟的日子,却不想去书写它们,任发生过的事、遇见过的人渐渐在记忆中模糊,最终只留下一丝温暖的感觉在心底,就像沉默不语的老人眼中笃定温厚的目光,告诉我们他们所感知的生命厚度。

王九生师傅是我在安阳考古实习时教给我最多技能、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一位老技工。

他高个子,花白的短发下是布满皱纹的面颊,经年的田野工作使他肤色黝黑,脊背微微有些驼,但他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康健的,身体结实而不似健身者那般肌肉夸张。

不停地劳作除了让他样貌显老以外,更多的赋予了他不常在六旬老人身上见到的灵活。

他定格在我脑海中的画面是那如孩童般淳朴天真的笑容,好像他永远都是这样,我曾感叹岁月如何使呱呱坠地的婴儿生长为这般模样,又从九生师傅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人传了一代又一代的勤劳质朴精神。

▲九生师傅与工友们为遗迹拍照“人造阴影”

初识九生师傅时,由我照看的那片发掘区域已经开工数日,他带领着工友们先在发掘区东侧钻探了一日,然后从北向南开出了三个探方。清理表土、区分堆积、确定遗迹现象,他早已谙熟这些技能与流程。

当我来到他的探方时,他便协助我做记录,每遇到听不懂的方言词语或对遗迹现象疑惑不解时,他总是耐心解答,像所有的技工一样做好分内事。但大多数时候他是沉默不语的,指导着自己由数位工友组成的小团队劳动着,他们配合默契,简单而快乐。

最初的日子里,我与九生师傅交谈不多,除了工作之外并没有想过更多的去了解什么。

等到探方刮完平面,遗迹开口暴露出来时,我变得忙碌起来,需要到各个探方察看、记录现场,辨识遗迹及其相互关系。深知在殷墟从事田野发掘的光荣,也要不辜负老师们的信任,我努力工作,不停息地奔走于各探方之间。

发掘区的几位主要负责技工师傅们也见我学习认真,乐得为我详细解释说明所遇到的情况。在我看来,认真做事也是对他们工作的尊重。

发掘区里各个探方的工作进度是相当的,忙起来时可谓是“遍地开花”。只知绘图原理而缺乏实践的我根本不能满足工地绘图的需要,常是这里刚绘好一座灰坑单元图,那个探方的工友们已经为一座刚刚清理出来的墓葬挂好了基线、皮尺。

▲握着手铲

当时九生师傅负责的最北边探方9×9米范围内,在一个层位就确定了近三十个灰坑,最小的不足脸盆大,深不过十公分。在我为一个灰坑绘图的时间里,他可以清理出几个来。

耳边又传来其他师傅召唤的声音,心情急切的我问王师傅:“不能合并成几个大坑吗?看土质土色区别不大啊?”

实则是我有意嗔怪,自己绘图太慢。

九生师傅先是一愣,随即又露出他那标志性的微笑,摇摇头说:“不行,分得开。”并拉着我仔细教我辨土识土,看到我米格纸上描出的歪扭的线图又告诉我绘图要诀。

他上了年纪,数不清毫米的小格,但从他的讲授中我感受的到他业务的纯熟,九生师傅踏实的、一步一脚印的工作作风感染到我。

工地后来调来了同学协助,我也“技艺上身”,工作渐渐容易了起来。我仍然选择与九生师傅合作,做好田野工作。

地层与遗迹的清理发掘过程中需要收取陶片,忙起来时,就连为陶片袋写单位信息也常是“见缝插针”的事。

九生师傅见我奔走不急,他拿了一支记号笔自己写陶片袋,我总不放心怕出错,会看一眼他写的信息。

果然,不久就发现有写错的地方,探方号写错一个数字或者日期记成前一天,倒是地层与遗迹单位绝少出错。

被我发现错误后,九生师傅像个小孩子,拍拍自己的脑袋,他那淳朴的笑容多了几分愧窘,忙用笔改正。后来我们达成默契,他写好后的陶片袋总要我看过后才肯用。

写到这里,一幕幕画面重新在脑海中浮现。

我趴在梯子上拍照,九生师傅为我调整标牌的摆放位置;他新穿的裤子与布鞋被描线时不小心碰倒的白色广告色染脏;每次下工时他总会仰头大口喝水,然后用口里含着的水洗去手上的泥土……

两个多月过去,眼看九生师傅负责的探方都要结束发掘工作了,他要带着自己的团队去别的发掘区工作。那天下午绘完最后一张壁图,下工后,我跑去附近小卖铺买来几罐冰镇啤酒,与九生师傅坐在隔梁上聊天告别。

如今想起当时的画面倍感欣慰,与九生师傅最后的作别画面定格在我们一起完成的殷墟考古工地探方边。下落夕阳的余晖与拂面的暖风为已经定格的画面平添了温度,让我闭目即可情景重现。

大约一周前,惊闻九生师傅离世的消息,我与他的工友通话确认这一消息的最后,电话那头感叹道:“入土为安,再也不用劳累了。”是啊!再也不用劳累了,直到生命的尽头,九生师傅还一直工作在田野考古一线。

1976年,妇好墓完成发掘后,他成为了一名考古技工学徒,在这一行工作已超过四十个年头。

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考古事业!

由于田野技术高超,九生师傅曾被借调到许多工地做技术支援,他洗得发白的工装胸口上,写有各个考古遗址的名称,那就是他的功勋章!

他的人生年谱见证了殷墟考古四十余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也见证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蓬勃。

致敬那些为考古事业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与殷墟的“三生三世”
H21发掘记
不忘挖土人——致敬考古工人
殷墟考古取得新进展
投资10.6亿元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开工,8000多座墓葬世界少见
商代的人殉和人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