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讲解员爸爸的育儿之道


女儿出生在一个“员儿”的家庭里,父亲在博物馆当讲解员儿,母亲在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儿。

女儿从小接触最频繁的两个单位是爸爸的博物馆和妈妈的图书馆(右起第四位)。

受博物馆影响,爸爸看见了藏在老物件里的美,他爱上了收藏,常常把自己收藏的老物件拿出来给女儿玩儿。

这个冰车是爸爸从乡下表哥家收来的,他经常拉着母女俩在冰场上跑。

做讲解工作的爸爸总是不忘给女儿讲解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他认为“看见”教育应先从餐桌开始。

那就从犁地开始吧。瞧,古人发明了一种叫做“曲辕犁”的工具,利用牛的力量,通过下端尖尖的石头,将坚硬的土地翻开,把种子种到土壤里……

丰收了,如何将种子从谷穗上取下来呢?劳动人民发明了石碌碡(Liu Zhou),通过动物(家里没有牛,只好用羊代替)拉动,将谷物从谷穗上碾下来。

后来还发明了扇车,通过摇动把手,将粮食中较轻的碎叶子吹出来,把粮食分离出来。

用这个古老的石磨盘将粮食碾碎。

用这个饸烙床子压饸烙面吃……

除了吃,穿也很重要。妈妈教女儿纺线线。

帮妈妈缠线。爸爸说他们小时候经常干这种活儿。

妈妈教女儿如何用传统的织布机织布。

当然其它的知识也很重要......

下五子棋......

看怎样用磕头机打油……

爸爸还经常和女儿一起玩摸鼻子游戏。女儿看完贴在立柜上自己的照片后,闭起眼,骑在爸爸脖子上去摸自己的鼻子。哪怕错一百次,女儿也决不会偷看一眼。这时候,爸爸总会把赞美及时地送给她,诚实的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传统的油灯下,听爸爸妈妈读书、讲故事是一家人最开心的事情……

爸爸将讲解的范围扩展到自己家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在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将西方文化带给了女儿。

 快过年了,三口人用传统的办法贴窗花、糊灯笼。

按照传统习俗,压岁钱是要给的。是不是有点少?没关系,钱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带娃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出发!

 到大公园去……

 到爸爸的启蒙老师家去……

到大姨、小姨家去……

到大窑旧石器时代遗址去……

到古城堡去……

到杭州大姑家去……

到北京动物园去……

和爷爷奶奶及全家人一起回老家去……

和姥爷姥姥及全家人一起到妈妈的老家去……

到长城去……

到民族风情园去……

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

以及到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地方去。女儿的眼睛越来越明亮,不仅会像雷达一样将自己看见的储存起来,还会转化成创造力,将自己看见的描绘在图纸上……

爹妈也是蛮拼的,竟把组合柜拆下来,露出中间的墙,搞了一个“赵然绘画作品展”。哪知道,爸爸的一位美国朋友竟把这个画面拍成了大照片,在美国一家艺术馆里展出,取名为“内蒙古·呼和浩特·教师之家”。临别时还买了女儿的一幅绘画作品。爸爸说:“重要的不是在哪里展出,赚了多少钱,而是让女儿知道:你很厉害

是的,宝贝,你真厉害

”一段父子配音秀打动了“小伙伴”栏目的主持珊丹姐姐,声音通过电波传遍了千家万户……

点击请听音频

不仅要在电台里做节目,还要挑战电视台。

敢在全家族人面前主持太爷爷诞辰一百周年追思会。

 还敢在爸爸单位领唱《七子之歌》。

还经常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

最开心的是爸爸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女儿上下学的时候,一起玩找字的游戏:“有一个字已经看见你了,飞鸽的“鸽”字。”爸爸故意向远处眺望,结果她却在自行车上找到了。后来她发现了规律,找什么先找这个字所在的单位,比如找粮食的“粮”,就先找路边的粮站,找水果的“果”,就先找“水果店”。

父女俩还经常骑自行车去探险,找一条回家的新路……

那时候,女儿总是隔三差五地给爸爸妈妈送些惊喜……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那爽朗的笑声一天比一天少了,出门的机会也没有了,眼睛里充满疲惫、烦恼和无奈,还跟许多同学一样戴上了小眼镜……

唯一的抗争就是在临近高考的那个假期,她恳求妈妈给她十天时间。十天里,她自编、自导了一个电视剧,名字叫《长大》。拍摄中,妈妈担任制片主任,爸爸担任剧务,一个出钱,一个出力!

拍摄的过程就是女儿长大的过程!

她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心声,她渴望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员儿”的日子并不宽裕,但为了女儿的心愿,他们选择了送女儿出国留学。

送别的场面很揪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


谢天谢地,幸亏有网络。一天没有女儿的消息,父母就寝食不安。

本来是想先读语言,再读大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提前报考了雅思(洋高考)。当“我过了”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的时候,爸妈激动不已,这个女儿真厉害,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为父母节省了学费。

这是女儿通过微信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

难忘的童年记忆摸鼻子,看得爸妈热泪盈眶……

后来还学会了网购,通过网络给爸妈及家人送礼物。

走得越远越想家,女儿终于盼来了和家人团聚的日子!

给爸爸带来了礼物——斐济传统的敬献卡瓦酒礼仪。

 “看见”的结果就是表达,爸爸鼓励女儿要将自己看见的异域文化分享给中学生……

分享给大学生……

还要将爸爸的“捆绑艺术”带进自己的英语课堂……

看过不同的文化,才更喜欢自己的文化。这是小时候玩过的碌碡,拉起来后才知道,它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许多知识光看不行,还要动!

原来红豆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用古老的腰织法织布,想给妈妈织个围脖。

跟爸爸一起做岩画,这可是非常古老的艺术啊!

送给爸妈的羊年礼物——三羊开泰。

小时候学到的糊窗花手艺一辈子也忘不掉。

哈哈,年味十足!

除了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爸爸说:“有没有围墙都是博物馆,都是培养眼睛的好地方!”


那一年,一家三口周游了中国中南部,创下了一天参观七家博物馆的记录。

第二年寒假,一家三口乘火车北上,挑战中国最北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冷气候。

高兴之余,爸爸发现,女儿的心好像被分走了一半,一边逗父母笑,一边偷看手机,一天没有地球那边的消息就寝食不安。妈妈悄悄告诉爸爸,女儿有男朋友了。

再回家的时候,女儿心安了,身后跟着一个彬彬有礼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杰米。

第一站当然去爸爸的博物馆,这是这个家的老规矩!

看见之后,都想表达——

喜欢穿蒙古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喜欢磨豆腐!


喜欢糊窗花!

喜欢做饭!

更喜欢舌尖上的中国!

喜欢旅游!

更喜欢古老而美丽的中国!

(谁把爸爸拍得这么难看!)


喜欢中国服饰!

更喜欢过传统的中国年!

知道父母不易,就要珍惜爹妈的每一分钱,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不但考试成绩在A和A+之间,还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和爸爸一样在博物馆里做兼职讲解员。

女儿在朋友圈里这么说——

鲜花一定要送到现场,这一时刻来之不易啊!

应杰米父母的邀请,爸妈拜访了新西兰东部城市内皮尔,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双方感兴趣的事情交换了意见......

第二天,杰米的爸爸穿着童子军的服装带领着童子军在街上游行——

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西,大家自愿参加,这不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吗!原来他们的传统文化是这样传承的!

爸爸和女儿也没闲着……

要过年了,这里的年味好浓呀!

如果不是肤色,爸爸发在朋友圈的朋友们还以为这是在中国!

女儿很忙,白天在新西兰教育协会工作……

晚上还要读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写到深夜……

周末,还要在博物馆做兼职讲解员……

她说:“不做的话,爸爸会不高兴!” 

这一年,女儿买了新房子。一家人在异国他乡过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

传统的未来在于保护和传承,二者的关键在于能否看见,能否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看到隐藏在其中的美和奥秘。

看见的眼睛从哪里来呢?

这趟新西兰之行爸爸更加明白了,看见的眼睛来自三个地方,即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发现家长看不见,他的孩子就看不见;

学校老师看不见,他的学生就看不见;

社会教育策划与实施者看不见,他的公民就很难看见。

爸爸高兴于女儿和杰米都有一双会看且看得见的眼睛,他所钟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不会丢失,一定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18年《中国博物馆》合订本

订阅2018年《中国博物馆》合订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妈结婚为什么不带我
对不起,亲爱的爸爸妈妈
爸妈来了
幸福的家庭
无尽的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