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帝舜第一个被举贤,又是最后一个秉承举贤

清水边

舜有句名言:“野无遗贤”。 [1] 舜的理想,人尽其才,民间没有遗漏不用的贤人,这样万国之民就能安宁生活了。这位在野党不是靠竟选登上王的宝座,而是被发现的,众官员把他推荐给尧,或许这使他对民间有德有能者情有独钟。

说个笑话,在中国历史上有个“野无遗贤”的闹剧。唐玄宗想广求天下人才,命令全国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到京师来。李林甫怕民间有才德的人士对答试题时,指责他的奸邪罪恶,在他的操纵下,没有一人考中,连大诗人杜甫也考不中。李林甫却上书皇帝表示祝贺,声称“野无遗贤”,当今天子已经圣明到把所有人才尽皆提拔使用了。最后整个朝庭以“野无遗贤”相贺。 [2]

舜正月接受天子位,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分别到东西南北巡视,召见诸侯,考察民情。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听众诸侯的报告,考察他们的政绩。舜亲自到民间了解民情,发现人才,而不像唐玄宗坐在宝座上看奏章听奏告。当然要实现野无遗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能是理想吧。

尧去世一年后,舜到了尧的太庙,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又说:“亲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绝邪佞的人。” [3]尧时就有一批官员,却一直没有职务,舜与四岳、众官员商量,个个明确职务,其间有四岳、众官推荐,也有舜直接任命,一共二十二人。 [3]

这二十二人是个精英团队:禹总理国事(宰相);弃掌管农业;契掌管教育;皋陶执掌刑法;垂、殳斨shū qiāng和伯与共同掌管百工;益、朱虎和熊罴掌管山林,即管理自然资源;伯作祭司;夔掌管音乐;龙担任“纳言”。[3]这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上层建筑。

舜要求这二十二人,“要各敬其职,以相天事也”!帝舜三年考察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于是,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3] 舜不愧珍惜人才,善用人才。

舜最大的选贤任能是选拔禹接任天子位。按《史记》记载,舜的儿子商均不肖,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禹的父亲鲧,尧在位时,四岳推荐他治理洪水。尧说:“他违背人意,不遵守命令,危害同族的人。” 四岳说:“不是这样吧!试试,不行就算了。” 尧就任命他,过了九年,鲧没有取得成效。[4]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太不像话,于是就将鲧放逐到羽山,然后鲧就死在那里了。”又举用他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5] 舜不计前嫌,不枸一格用人才。

舜是由庶民被选拔上王位。从《尧典》和《舜典》看到尧让舜接王位,经过推荐、考察到登位的过程,看不到规定舜是否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只能选拔品行好的人来接王位,但舜与尧一样没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舜到晚年说:“您来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岁老被勤劳的事务所苦。您当努力不怠,总统我的众民。”禹说自己的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归。还推荐皋陶,说皋陶的德行、功绩超过自己。[6]

舜就赞扬了皋陶,接下又说:“来,禹!洪水警戒我们的时候,实现政教的信诺,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你不自以为贤,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升为大君。 [6]

禹说:“请逐个卜问有功的大臣,然后听从吉卜吧!”

帝舜说:“禹!官占的办法,先定志向,而后告于大龟。我的志向先已定了,询问的意见都相同,鬼神依顺,龟筮协合,况且卜筮的办法不须重复出现吉兆。”

禹跪拜叩首,再辞。帝舜说:“不要这样!只有你适合啊!”

正月初一早晨,禹在尧庙接受帝舜的任命,象帝舜受命之时那样统率着百官。[6]

舜选拔禹接王位,没有像尧那样征求大家的意见,让大家推荐,并且进行三年的考察,合格了才让他登上王位。而是舜一个人作出决定:我老了,你来坐君王位。禹说要占卜求问,看那一个官员适合当君王。舜说:“朕志先定”,我早就决定好了,要你来接王位。从头到尾都是舜一个人的决定。这种举贤当然不可能长期执行的,所以孔子只点赞不推行。

舜像尧一样,没死之前就让禹接了天子位。禹在位十七年之后,舜才逝世。[7] 他们是真心不让儿子继位,他们还在世可镇住儿子,不让儿子有夺取王位的野心和行动。

同样,从《尚书·大禹谟》看到禹接王位的过程,看不到舜规定,禹逝世后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只能选拔品行好的人来接王位。但禹逝世后,最后是由儿子启接了王位,建立了夏朝,这是后话。选拔王只实行了二代,但在那样的远古时代堪称奇事,那是四千年前的事。世袭制不止中国,全世界都这样,人都是想着自己和自己的子孙,

“举贤制”只实行了二代,到禹时腰折了,并且在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再执行过。孔子当然更确定这是不可能执行的制度,唯有世袭制才是可行的,而世袭制就必须靠礼乐来统治、维持。

后人对舜选拔禹接王位,也提出异议。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8]唐朝李白在《远别离》诗歌中唱道:“或尧幽囚,舜野死。”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人的自私本性,所以觉得禅让是不可能的事。谁愿意把财产白白送人,何况王位!

禹的儿子启要建立世袭制时,有扈氏发动叛乱说“以尧、舜举贤,禹独传子,故伐启。”“举贤”出处于有扈氏,[9]因为有扈氏反对启,才有启讨伐有扈氏的战斗檄文《尚书·甘誓》。所以,还相信《尚书》所记载。

参考资料

1-《尚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2-《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玄宗天宝六年》

3-《尚书·舜典》

4-《尚书·尧典》

5-《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6-尚书·大禹谟》

7-《史记·夏本纪》: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

8-《韩非子·说难》

9-《淮南子·齐俗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史连载:中国古代的王位继承如何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启从父亲禹手里抢来王位,开启家天下,为何没能延续下去?
李明正:《姓名的故事》----夏启
远古部落社会,第一个朝代夏朝是怎么建立的?夏朝第一期
苕木匠读《尧典》(83):美丽的传说:禅让制
中国历史帝制之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