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实】汉江大张沟小传 | 张俊杰

滑动方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纪实-汉江大张沟小传 

张俊杰

  

故事的缘起


上午我去探望母亲,遇上老家人,攀谈中,讲起一个令我们都大吃一惊的怪事:石榴一家人竟然不顾乡亲们劝说硬是在我们老宅子挖地三尺寻找宝贝,还振振有词说:“这大先生家地下一定埋藏着珍贵的东西,要不然后代不肯能出现省部级高官,他们子孙也不会个个成为大学生,有出息……”很自然,整整半天,八十三岁的母亲与我们就谈起汉江边这个村子新旧往事。关于村子老辈人事情,我了解不多,也是通过这次谈话知晓一二。回家至今,不知何故,产生将这次谈话以及童年生活回忆完整地记录下来的欲望。

下面,我将用小传形式来写出我们老家大张沟的点滴故事。


  
历史从这儿开始


写村子小传,当然得讲它的起源。可是,没有文化的母亲与乡亲,也讲不清楚村子真正来历。还是借用官方1982年10月出版的《光化县地名志》文字做一介绍:“土地岭大队,位于光化公社北部。1958年建立燎原大队。1981年4月1日,以驻地的别名更名为土地岭大队。全大队分为7个生产队,共计7个自然村,有235户,1160人,2790亩耕地。主要生产小麦、稻谷、棉花。”而土地岭大队属下第一个大队便是大张沟,“张姓居于一大山沟得名。早年村南岗岭上有土地庙,故得其别名土地岭大张沟。位于光化公社北部6公里处,西南距双桥洼水库大坝2公里,西距丹渠一干渠500米。为土地岭大队驻地。全村270人。”而编撰此书时刻,我们全家已经成为城里人,但是之前却祖祖辈辈却一直生活在这片热土地上,那里流淌着无数令他们难以忘怀的往事。

提及我们家清代老宅子,我总有一种愧疚感。犀头封火山墙,干瓦小青砖屋面,院落布局四合院结构,正房为三间,厢房两间,且一坡向院内流。走廊上四根如颐和园内红漆大木柱,足以显示出主人的显赫地位。遗憾就是这样珍贵的宅子,却因我读大学交不起学费,父亲含着热泪以1500元价格卖给乡亲,一直到前几年被乡亲扯掉,这片宅子成为荒地为止。缘何又刮起挖地之事?这确实不得不让我产生想考究老家村里一些人与事的念头。

或许是我祖父膝下姑姑家后辈人官位显赫所致,或许是曾经被一代又一代视为村里最厉害的张文渝前辈(解放前任曾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要职)死后叶落归根安葬回老家所致,或许是我们姊妹一个又一个凭借本事立足各自岗位所致,或许是老家流传我祖上墓地出现两条巨蟒所致……总之,出现这让人想都不敢想的挖地三尺寻找地下宝藏的奇怪事。

 那么到底我们祖辈是何等显贵之人?年迈的母亲唠叨起来:“据说老辈子是光化县县太爷张权,膝下九子一女,我们家始终代代排行老大。一直到祖父父亲一代,由于其在进京城考状元时候,鸦片烟瘾发作而弃考,自此家庭衰败。祖父童年伤夫,在汉江对岸周大老板舅爷家读书习武,后返回村子结婚养育三女一子。”印象中,我们老家村子分东、西、中三院,均是民清建筑风格。

母亲回忆,我家最早住在东园,老太爷们弟兄三个,到祖父时候抓阄分房子,我们家住在厢房,但是鄂西北风俗习惯“宗亲神位”一直放置老大家里,故年年节节我们家香火很旺。土改后,因为我家属于有犁有耙之家被定为中农成分,饱经诗书的祖父养育出父亲、小姑两个大、中专生从事教育工作,而大姑、二姑则外嫁他处。由于大姑父是留洋学生,土改中定为大地主成分,后代没有出现显贵之人;二姑一家后代均成为当今国家栋梁之才,堪称我们学习榜样人物。小姑一家更是相当出色。

记忆中的祖父满肚子知识,村里村外几乎没有不佩服其才华的乡亲,不仅平常请其讲述历史故事、看病,过年还请其写书法对联。但是,性格过于内向,保守处事,而目不识丁的小脚奶奶却一副好口才,人称“韩半仙”,可以说任何人物若是与其攀谈几句便会成为要好朋友。

令人惊讶的是,文武双全的祖父在战争年代,没有加入任何政治团体,更没有仗势欺人。相反,一再被村里一些权势人物所欺负,还念叨“老鳖义,鳖不死人”的口头禅语。奶奶却与之不同,解放后,这个独门独户(祖父无亲弟兄)人家,一场晴天霹雷将房子击倒,院前百年的木瓜树也被劈开两半。那时候,父亲远在山区南漳教书育人,几个姑姑出嫁,家里就剩下母亲与我几个哥哥与奶奶。村长想将我家赶到毛沟居住,老实本分的祖父也不吱声,而奶奶却走到县政府凭借过人的口才,竟然让县长亲自送她回村子,主持将最好的上面清代四合院分给我家居住,这个院子真正的主人是张文渝前辈家的宅子。也就是我童年一直生活的地方,而这里位于村子西边,属于西院范畴。


 
西院村落是是非非


鉴于,起小对于中、东院了解不多,还是从西院子写起,谈谈记忆中流金的轶事。

西院与东院相互交替出现许多人才,可以说都是村里值得羡慕地方。童年之家居于村西院前面,左边是汪氏家(大地主张文渝前辈父亲生前的伙计)、右边张树田(外号老骚爷,辈分比祖父大一辈)家、前边是毛大昌、毛大河两个弟兄家、后面是马凤兰家、再往前是老掌鞭(地主成分)、石榴(地主成分)、山妈妈(地主成分)家。再后面是队长张大眼、张小眼等家。再往右边是大珍、小老板之女玉爱、定娃奶奶等家。

如果说这老宅子有什么保藏的话?确实有,那就是外来户带来的知识修养让西边村里一再出现各类人才,仅我们成为城里人后,沿着老宅子往后像董城后代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小老板之孙子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等,还有梁家后代也出现一些人才。相反,西院子老住户一代不如一代,或许出于这他们才动起挖地三尺的念头吧。

与之相对,我们最初居处的东院出现更多人才,其中最早博士便出在这个东边村落,更可奇的是与我同学连初中都没毕业却创造出资产过千万神话人物也出在东院,为何这里却没人挖地三尺呢?!原因与西院老辈子教育子女有关。

老家来的乡亲对我说起:1958年祖父一个感人至深的轶事——文革前后时代,祖父一直是队里仓库保管,而却始终不让后代靠近仓库半步。1958年,大跃进吃食堂,一次祖父打回一碗稀饭返回家里时刻,被树根绊倒在地,其趴在地上将土都吃进肚子里,立刻上工地干重活。然而,家里奶奶、母亲与大哥饿的奄奄一息,其仍然不拿公家一粒米。所以,外号“铁管家”,还是老辈子不忍心看着大哥被饿死才偷偷给远在山区父亲写信,让其接走母亲与大哥,别让后代饿死……

可是,从记事起祖父给予我们许多知识,不仅讲述历代古书里面故事,还一再教导我们“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灌输“书读三代必富,官做三代必垮”的治家理念,激励我们后代苦读诗书,做一个对国家、社会、百姓有益的人。但是,邻居就不同了,先是小伙伴黎明的祖父汪氏与他人乱搞男女关系被撤去队长职务,黎明的父亲在汪氏吃喝玩乐教育下,身染重病,三伏天吃狗肉喝烈酒,拿刀子四处要砍死妻子,最后暴亡后撇下2女2子,以至于这个家庭如今落个妻离子散的下场;队长张大眼更是变本加厉,母亲回忆:大哥参加空军时刻,这队长张大眼硬是卡着不让走,非要父亲从山区带点礼物才可放行….童年时刻,我总见其在我们菜园里面任何拔菜连个招呼也不搭理,后来子女们再他教育下初中都考不上,一直在家务工,前不久其也死于赌场;马凤兰家更不用提,因其与老书记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被正义感十足的毛大昌当场捉住,全家没办法迁出村落,后来我童年伙伴浚良弟兄如今靠木匠手艺维持生计;石榴后代也是我童年伙伴,很聪明,遗憾教育不当没有将精力用于正道,而落个考取重点初中也不上甘愿玩乐的下场;老骚爷可以说是我的冤家,记事起他一直虎视眈眈地对待我,总是怕我摘取他家桃李,还时不时拿着拐棍子无缘无故地打我,反正我从心底里都很害怕他。其就一个女儿,从韩沟招一个上门女婿人很不错,对其子女教育也很有办法,如今均在引丹水利部门工作;最让我难忘的是山妈妈(地主成分),孤寡老人唯一女儿嫁到宜昌,在那个年代村里都我家外几乎没人同情这个老人…她与厚道的母亲关系很好,对待我们姊妹更是像亲人一般呵护,小时候四哥贪玩落入村前池塘,其竟然不顾小脚依然下池塘捞起四哥。

令母亲最感恩的是小老板等家,那时候队里劳力少的家庭,同样出工干活工分定的很低。“像张大眼、张小眼等门口大之家,就是不出工一天也定6分,而母亲与祖父天天干重活也才6分……”受欺负也不敢言语。由于工分少,家里孩子多,没法生活时刻,小老板、毛大昌、毛大河两个弟兄家总是无偿支援口粮给予我们家,帮助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尽管,这些家老辈子均不识文断字,却主动将后代送给祖父教育,以至于如今后辈人许多在外地党政部门任要职。


四 
中院的遗迹

童年时代,最让我羡慕的是中院村落人家,几乎家家生活质量很高。如:玉茬弟兄、童家姊妹、宝玉等弟兄,还有定娃等家,而是无论是在城里工厂上班的,还是在村里都因权势大,活的很潇洒。以至于造成我反叛祖父教导,甘愿与他们后辈人交往,幻想成人后也当个村长之类,过好日子。

其实,眼热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举个例子:小时候,全村人第一次见到东方红收割机,还是童家在城里上班的老六开回村里的。这事情吸引的村里村外给老六提亲的媒婆踏破童家门栏,所以在我们那帮小伙伴眼里“老六比雷锋叔叔强百倍,原因雷锋叔叔连个媳妇都没娶到就离开人世了,可人家黑不溜秋的老六还要挑俊俏的女人……”连老辈子要饭起家的玉茬弟兄也仗着要把子力气,在村里担任民兵连长、排长职务。

提及这芝麻大点官,常人或许瞧不起眼,可是那个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靠人治,这官权力很大,大到掌握生杀权利。不妨举一个事例:据老家人回忆王沟一家成分差的后代实在饿得没办法,在我们村地里偷着掰一个玉米,结果被玉茬弟兄捆起来游行还不罢手,硬是打的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我记忆中,村里“小流氓宝国弟兄,只要见着他们,就吓得身子在抖抖……”有趣的是我与一帮小伙伴也梦想过长大当一个民兵连长、排长,以至于跟东院“瞎二爷“学艺武艺。遗憾的是文武双全的祖父总是要感叹“张家老幺要么长大成才,要么像瞎二爷一样成为江湖罪人,以至于再也不喜爱我了……”如今,才体会出那个年代,敢于跟瞎二爷交朋友人的危险性有多大?!瞎二爷真实身份国民党军官,坐牢多年因双目用石灰将自己眼睛致瞎而出狱返回老家居住,起小让我们仰慕的是其凭借声音可以用石头击中任何目标,大雪天在地里耍剑术,还会相术等。但是,还没等学会打沙包,穿着白色制服的公安人员就找其谈话,学艺中止。那时候,一个区(公社)一个特派员,一个村一个民兵连长,可以说村里一切举动均被牢牢控制在这些国家卫士手中,连我们这帮孩子都不可以任意行动。

尽管,现代中院后代许多或下岗,或务农,将连最让我们仰慕的童家老六也天天在我们老河口市工商局门前靠拉板车维持生计。但是,却有一家值得我感恩,这家便是宝玉等弟兄,他们很厚道,没啥文化,下岗后纷纷外出打工。后辈人中竟然出一个“商场大姐大”霞娃,比我小几岁,小时候常常哄她不哭,没想到其在大庆油田打工时刻,竟然靠自己打拼闯荡几个省市后成为资产近千万的“商场大姐大”……为何中院子不读书也有富裕人才呢?我一直琢磨其中道理,方明白“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的道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院子遗迹给予这名言最好诠释。


五 
东院国内国外

母亲说:“我们真正属于东院人家,东院子是张权大老爷留给后代最宝贵的宅子!”对于没文化相信封建迷信的老人而言,提及老辈子其感到很光荣,提及离开东院其更伤感。“要不是房子被雷击倒,继续住在东院我们后代也会像培经家一样出几个留洋在外的博士生”母亲上午不停唠叨起来。

恪守祖辈遗训,恐怕是大张沟村所有成才之人最主要的特点。母亲之言可以理解,其实东院最值得留念的不是财产,而是所有文化人几乎均汇聚于此缘故。在我童年记忆中,村子最苦人家是东院人家;最倒霉人家,还是东院人家;生活质量最差人家,还是东院人家;寿命最短人家,还是东院人家……

所以,谁那时候敢说我是东院人家,我便会捡起石头与之玩命。先谈最东边后代混的最好的东院人家——二爷培健一家。与瞎二爷相似其也是国民党军人,入狱时候被打伤双眼而返回老家务农。膝下三子二女,都是开放后靠自学两个儿子成为老师,三儿子与我同学考取重点大学,遗憾在游泳中身亡;两个女儿也是靠自学成才。二爷由于受苦太多早已离开人世,活着时候可以说很没有地位,总是被游村示众。至于其政治信仰错误而受侮辱之事,可以理解。但是,其唯一长处便是让后代苦读诗书,终于孙子辈出现几个留洋博士,如今返回祖国成为名校教授,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再说,靠中间的培经、培方两个爷爷,与祖父属于堂弟兄。这培经二爷在村里人眼里是个最倒霉的人。三爷培经最爱做生意,经常进山区贩运牛羊等,那个时代,这种投机倒把之事,谁敢干谁就会倒霉到底。等好不容易等到改革开放,三爷中风死了,后代竟然没有出生意人,却出一个团级武警干部,也是靠读书考取警官学校而成才的。培方小爷后代更可靠,曾经是华国锋同志警卫员张植龙小爹,其品行很好,有关东头村里还出南下部队首长级别前辈,因始终没有返乡,我不很了解没法去写他们。

但是,千万富翁的荣娃房后出现喝毒药死去的北云姑姑等,都给予我童年很深刻印象。如今,这个村里依然发生上面尴尬事情,说明任何时代均会出现思想误入弯道之人。


尾声
上述文字没法写透彻老家之事,但是确实值得我们去回味、思考事件背后蕴含的道理。此时此刻,火车站灯火一片,晚饭时间到了,我不得不结束没有写完的村里杂记。

作者简介

张俊杰,笔名千里汉江、红盾文秘战士。男,汉族,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1992年大学中文专业毕业,迄今一直供职于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督局,曾被求是理论网、光明网、荆楚网、长城网等十大媒体评为特约时事评论员,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现为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赵炳庭 | 感情是一份很深沉的债
【乡愁征文123号】林素琴:沽山村的村
⊙新诗⊙董元奔||祖父把自己栽进树里
我们的家,我们的根——生命的起点和原点
长篇连载《我的起源》4《村中姓氏》下/轩诚清读
杨立明//老 院(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