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杀人不必偿命,因为我未成年” ???

少年的错,好像总是能轻易被这个社会原谅。

安徽郎溪,正值四月采茶旺季的安静村庄里,10岁女孩婷婷在朋友圈发了两个自拍视频搭配着正流行的抖音热曲,以及炫亮闪烁的花冠特效,显得十分可爱。

次日,婷婷失联了,她的父亲焦急万分地报了警,到处搜寻女儿的踪迹。五天后,婷婷的遗体在离家不到400米的灌木丛里被警方发现,身上盖着草垛,而作案凶手正是她13岁的堂兄小凡。
就在半年前,大连也发生了类似的惨剧。一名14岁男孩将同小区的一名10岁女孩残忍杀害,后被判定收容教养三年。


那些栖居在身旁的恶魔,如何向一个个小天使般的女孩伸出了罪恶之手?
 
01
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村民们的印象中,婷婷一直是个老实乖巧的孩子,在她两岁那年,母亲就离开了家,婷婷是由父亲独自带大的。邻居们总看到小凡和婷婷在一起玩,小凡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淘气孩子,瘦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常带着微笑。
 
小凡的家里对他很溺爱,父母对他没有什么管束,由于小凡经常不写作业,老师有时候找他的家长,总是打不通电话。他喜欢打游戏,朋友们形容他“挺自恋,爱吹牛,偶尔也会挺讲义气。”
 
据小凡的朋友回忆,他在学校里会突然捂住女孩的嘴来捉弄对方,也会参加打群架,有次班上一名男生的课桌里被翻出了一条女士内裤,全班轰然大笑,而小凡在毕业同学录里,将这件事记录在“印象最深刻的事”一栏。
 
在婷婷渴望陪伴、保护和爱的童年里,小凡就像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他的步步靠近,表现出的并非友善,而是蠢蠢欲动的恶意和轻蔑。
 
遗憾的是,当罪恶的萌芽刚刚破土而出时,惫懒的家长并未觉察,然后邪念逐渐蔓延,最终染指于无辜而温顺的女孩。
 
02
年少轻狂有时是个危险信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惨剧?

未成年人犯罪在所有犯罪类型中占据极为特殊的位置,罪行主体的心智尚未成熟,自身处于充满变化的心理阶段,同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如果未成年人出现行为偏差,进而演化成犯罪心理,必然有着自身动因和环境影响的双重作用。
 
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研究表明12.2岁是出现不良行为的关键期,而13岁至14岁是出现不良行为的高频期。

这正是青春期与性发育期的阶段,也是校园暴力多发的节点。


实施暴行的小凡将满13岁,正值青春期,出现了性的萌动,从他对于同学收藏女士内裤印象深刻一事,可以看出他近乎毫无顾忌地表现出自己对于性的好奇,尚未形成正确健康的性观念。
 
对于施暴者来说,他需要完全的征服感和控制欲,在这种冲动的驱使下,他的行为会趋于极端,冷漠和残暴。哪怕是面对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女孩,未成年人施暴者都表现出了非常凶残的一面,比如大连案件中连捅女孩数刀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犯罪心理的宣泄。
 
从外部环境来看,未成年人由于年纪阅历尚浅,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不良诱惑,如果家庭没有进行及时的干预,可能会出现不当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据广东省某少管所数据反映,在该少管所服刑的少年犯中,有80%的情况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相关。
小凡的朋友回忆他的口头禅是“我草”,行为举止轻狂,这与家庭生活中的溺爱和放任关联甚密。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对于孩子无限包容接近宠溺的爱,会让孩子失去判断是非黑白的基本能力,从而形成自私任性、骄横霸道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此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加任何管束,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冷酷自傲和玩世不恭。
 
轻狂的少年,与手段狠辣的凶犯,栖居在同一具身体里。
 
03
年轻的犯罪者站在灰色地带
 
据安徽郎溪公安局最新消息通报,小凡父母要求将孩子交给政府或公安处理,而民警说明政府不可能代为管教,只能尽量送到少管所。他父母申请将孩子送去少管所,在里面待上两三年,好好接受改造教育,有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待上两三年”,以及似是而非的“重新做人”,甚至无人提及那个消逝在璀璨花季前的女孩的生命。
 
不难看到,小凡的父母再次将责任甩给了政府、司法和社会,对于孩子的罪恶持有宽宥和漠不经心的态度,让少管所来接盘改造,因为“孩子还小”,仿佛真的能在其中脱胎换骨。

作恶者毫无忏悔之意,难道是因为笃信未成年人犯罪不受重责?
 
事实上,由于犯罪嫌疑人小凡在实施罪行时尚未满13岁,对于他的量刑和处罚会显得尤为艰难。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从近半年发生的两起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中,有网络舆论认为,有人明知自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仅犯罪手段极为残忍,而且事后毫无悔意,如果不进行处罚会有失公允,也有人表示现今社会下,未成年人的心智愈发早熟,所以应当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纷争之中,孰是孰非暂无定论,但未成年人犯罪的灰色地带里,在滋生着真实的罪恶。

///
 
正值青春的恶行令人扼腕,而残暴的背后不仅反映出未成年人困顿动荡的心境,也体现出家庭教养的缺位,正是长久的视而不见,让猛虎贪狼的胃口一点点膨胀,最后释放出能够吞噬人心的黑暗。


如果年轻的恶魔仅仅通过草草的宣判,熬上几年,换个名字再换身容貌,就能轻松自如地重新开始融入社会,又如何对得起那些不幸离开的沉默羔羊?
 
人间其他真正的恶,是纵容和遗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岁男孩抢劫扒光女同学:“再闹,我就弄死你!”
罪恶会蒙蔽双眼,降低未成年最低刑责年龄,到多少岁符合现状呢?
施害男生不去“炼狱”想去哪?
不要为犯罪欢呼
你保护世界,我来保护你——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于事无补 | 检青观
孩子犯罪父母被强制教育,父母“持证上岗”不再是段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