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苗茵葆:那年,我干食堂


那年,我干食堂

山东莱芜  苗茵葆

 

  食堂里就我们四个人,牛二小是大师傅,兴贵是二师父,老张是负责人兼卖牌,我是会计兼学徒的。

  牛师傅身子胖胖的,眉毛又浓又黑呈弯曲状,样子看起来很凶,其实很温和。我去食堂的第一天,牛师傅就说:“好好学,艺不压身。”这是十六岁的我,刚参加工作,师傅对我的教诲。这句话我领会很深,记忆最深刻。供销社有两个食堂,一个内部职工食堂,一个对外运营,我所在的这个食堂,就是对外开放经营的。“早晨要早来上班,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牛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我。我们对外卖的面食是饼子,有地方叫火烧,还有刀削面,不定期也炸点马糖,即油条。每次和面,牛师傅就在旁边指导,他说:“和面要实行三光政策。”我不解,他接着说:“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经师傅现场指点,我还真的做到了。“切葱花也有技巧和讲究”,见我剥葱,兴贵师傅也过来向我传授基本知识,他说:“炒菜用的葱花要斜着切,切成马蹄状,拌凉菜要切成丝状,要先把葱切成段,从中间劈开,之后再横着切。”师傅们耐心地指点,和手把手的教,让我很快就学会,并掌握了很多厨艺知识和刀削面等实操技能。

  打饼子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面食项目,按师父的要求,一大早我就去把炉子捅开,让炉子慢慢燃旺,把碱水化开,然后去和面,用一个大瓷盆挖上面,放上老面,之后再倒上碱水,把面和好后放于炉子旁的大桌案,再放置一个盛油的小碗和一个盛盐和花椒面的小蝶,待面省好后,开始打饼子,可能是我年轻学得快的原因吧,每次打饼子我身边都围着很多人,他们用山西话夸我很精干、很“利撒”,意思是很利索。我用师傅教我的传统手法打饼子,把炉子上面放一个小鏊子,鏊子下面一周是一个圆形的土圈,炉子内烧得是焦炭,我先抓起一块面团,用手稍微一滚,再用一个两头尖的小擀面杖,先是把小擀面杖在案子上一敲,把面一头往前一擀,之后拿面往案板上“啪啪”一甩,面即变长,用手蘸一下油抹于面上,再蘸一下盐和花椒面抹上,紧接着把面一搓,成条状,随即卷起来,把擀面杖很自然的往案子上一敲,把卷好的面边擀边转动,成洼窝状,放于掌心,往鏊子中心“嘭”的声一扣,一个饼子的制作就这样完成,而且是“噼里啪啦”很有节奏感和艺术感。难怪很多人围拢观看,饼子在鏊子上烙和在炉内烘烤,一般是上五个、翻五个、下五个、出五个,很有规律。顾客一毛钱买一根两指长的油滑的小木棍儿,一根小棍换一个饼子。待饼子打完卖完,我再把小棍儿数好和老张对数。

  我们食堂经营的主食是刀削面,这也是山西的传统面食和特色面食之一。刀削面用料主要就是白面,和面时只需要水,不用添加任何物料包括添加剂,把面和得偏硬一点即可。据说刀削面削时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拿一块面距锅一米开外,削出的面飘飘飞进锅里,称之为“飞刀削面”。还有一种是把锅前放面镜子,操作者头顶一块布,将面放于头上,手持两把刀,对着镜子削。我们削的方法是最普通的大众化的一种,方法是将面揉好放于胳膊,用削面刀一根根直接往锅里砍。刀削面又分肉炒面、素炒面和蛋炒面,肉炒面和蛋炒面平价是一毛五一碗外加二两粮票,议价是两毛五一碗,蛋炒面和肉炒面卖的牌,是一块小木牌牌上面有对称的两个小豁口,素炒面是小木牌上有对称的一个小豁口,一毛五一碗,无须粮票。那时,我们食堂菜类很少,鸡鱼没有,要想炒六个菜,通常是一盘鸡蛋清,一盘鸡蛋黄,一盘炒肉丝,一盘炒肉片,一盘辣子白,一盘醋溜白。如果再加菜无非加个炒豆腐,或者弄个豆腐汤。食堂里客人并不算多,每天最忙的时候,是由唐城开往府城的一趟过路班车,过来正好赶饭点,一些乘客便下来就餐。如果遇上秋季物资交流会,或者有剧团来当地演出,就餐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这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日子。

  食堂里除了我们四个在编的、全民所有制工作人员外,还有两个临时工,说是临时工实际是两个要饭的,一个老朱,一个外号叫“和尚”。那时没有自来水,食堂用水全靠人挑,老朱为了混口饭吃,便主动要求承揽了挑水这项任务,别看他六十来岁,挑水这活儿干得蛮带劲儿,只见他把辘轳转的飞快,几担水把就水缸灌满了。他很乐观喜欢开个玩笑,说些歇后语。挑完水我们就给他下碗刀削面。和尚黑黝黝的,一看就是个残疾人,典型的符合当地所流传的那种:'“喝了岳阳水,粗了脖子短了腿”式的人物。起初他只是在门口观望,见有人吃剩了刀削面,他就过去狼吞虎咽的扒了吃。看他可怜,就安排了一个小活儿,让他用铁簸箕给我们端兰炭(焦炭),或者帮忙往外倒炉灰,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他下碗刀削面,而不至于让他去当乞丐。因为打饼子每天就一次,用的焦炭很结实,用量很少,炉灰也不多,所以也累不着他,对于一个五保户来说,他感觉很幸福,因为那年月我们内部的职工食堂,还天天给工作人员蒸窝头吃,或者做玉米面“煮疙瘩”。农村老百姓更别提了,交了公粮,家里麦子就剩的很少了,要想吃白面也是一种奢侈。

  我干食堂干了两年,学会了一些传统的手工操作技能,还见证了卖牌这种流于山西的古老而原始的交易文化,同时还经历了困难时期我们国家凭粮票供应,解决温饱的那些酸楚的岁月,并感受到了那时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与善良!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苗茵葆,原名苗因葆,男,1964年生,山东莱芜人,初中文化,省属企业退休职工。1988年至今,在全国及省、地市级报刊杂志和网刊,发表小小说、诗歌、散文、故事、笑话、对联、新闻稿、理论性、学术性、技术性稿子千余件,获奖60多篇(首),多篇作品和文章被编入诗集和文集,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区作协会员,北京哲理诗学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食·美文(4篇)
妙手飞花之刀削面
比扯面简单,比刀削面好吃,出锅儿子连吃2碗,秋天吃最好了
炒面的做法大全(图)
【美食世界】吃面的不得不转!史上最全面条大全!
吃面这件小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