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明玉:再见,那些年……

再见,那些年……

安徽东至 吴明玉

  初秋,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和康信步来到东流中学校办农场。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
  这是东中毕业后三十多年,第一次重返。
  穿越长长的钱家队水泥大道,走过一段坑坑洼洼的黄土路。路遇一家畜牧养殖场 ,便踏上了通往农场之路……
  天刚蒙蒙亮,近处的树林已是很清晰了,但远处的山峦还是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路上没有车辆行人,万籁俱静,偶尔有一两声鸟叫,划破了这寂静的早晨。行走在山野之中,闻着淡淡的青草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微风吹拂神清气爽。
  一会儿,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渐渐地光亮了起来。
  接着露出了一片红霞,然后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
  我目不转睛地盯住这片红霞,慢慢地太阳露出了它的头,先是半圆、接着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紧接着整个太阳就跳跃在我们的眼前,红得鲜艳,但一点也不觉的刺眼。
  欣赏了日出,拐弯进入一条土路,路边地里棉花正在绽放,也许是夏天太干,杆子不高,花朵儿稀稀拉拉。


  笔直向前翻过一道岭,走过一段崎岖不平的石子路,两侧全是没过人高的野生蒿子,阳光照射之下呈现出一片金黄。
  朝前踱去,农场已是近在眼前,昔日的一排平房早己荡然无存。新建的平房锁着门,从一些迹象来看,似乎很久没有人住了。
  四周有成片的果树,桃梨桔子,没看见几个果子。附近还有香樟、桂花、及紫薇等风景树。
  前些年,听说农场转包出去了,估计是承包人栽了这些树。我们读书时,只有茶树,其它的都是庄稼。
  秋风落叶之时,没有什么花卉盛开,惟有紫薇和野生喇叭花肆意的开放,给萧条和冷清的农场带来一丝勃勃生机……
  沿着土路徜徉于农场深处,站在高坡举目四望,偌大的农场显得那么孤寂。杂草丛生藤蔓缠绕,若不是远处传来几声鸡鸣狗叫,旷野之中着实有点让人心里发慌。
  眼前的一切,即熟悉又陌生,让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些青葱的岁月……
  在我记忆里,初中那些年,不仅要在学校里参加各种劳动,而且一个学期还要来农场劳动好多次,有时一二天,有时甚至要一星期。
  但每次去农场,我们都非常兴奋,没觉得劳动有多辛苦,反而好象鸟儿飞出笼子。
  漫山遍野的花草野果,松涛声声。优雅轻柔的蝴蝶,飞翔的鸟儿,清新的空气伴着泥土的气息,无不吸引了我们。在大自然中,撒着欢儿追逐打闹,洋溢着青春的烂漫。


  午饭是要在农场解决的,负责烧饭的人,是班里年纪稍大的女同学。虽说柴锅饭只有一个蔬菜,但那饭特别香,尤其是锅巴,每次都是一哄而光。
  平房的对面曾有一口深井,打出的水永远都是浑浊的,如今水井已没有了踪迹。
  有年暑期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天必须要砍120斤柴禾,这些柴禾供学生劳动就餐时使用,时间是一星期。完成了任务,农场开具证明,作为开学报到依据。
  对于砍柴做农活都是外行的我,只好在农场干杂事,能干的同学砍完交柴走了,而我要待一天。现在想想,都不知道那几天是如何渡过的。
  好容易熬过那一星期拿到证明,临开学时发现证明不见了,傻傻的我,急匆匆一个人一口气跑到农场,苦苦哀求贵师傅,补了张证明。
  那时候从老街通往农场的小路,弯弯曲曲约七八里路,有一些路段是没有人家的。
  此刻,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恍惚看见一脸焦虑满头大汗,奔跑在农场路上的我……
  然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过了两天,那张证明竟无意中又找到了,真是好事多磨。
  农场当时有四五个人管理,郭师傅贵师傅,还有一人不得不提,“老反”!这个被称作“老反”的老人,据说解放前做过国民党军医,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解放后因历史问题被戴上“老反”的帽子,不知何故流落东流。“老反”身材高大笔直,那时己有50多岁了,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
  我有点惧怕他,也从未听他讲过英语,后平反摘帽回到学校,教过比我们低两届的英语,才得知他姓任。


  后来,得到我的班主任王老师追述:任老师没有听说当过军医。他中央大学毕业,后担任银行高级职员,解放后,退职在家。五八年左右应朋友邀请,到上海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又随学校一起迁到安庆。农场中还有一位刘剑青老师,他是一大代表李达的好朋友。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教官,县长。刘老师出自北大,东中的筹备建设是由他完成的。另外还有一位秦慈順老师,他是一位假右派,因为右派平反时,发现他的右派档案中既无公章,也无私章。农场几个人中只有贵师傅没有政治问题,上海人,几经辗转下放东至。
  造化弄人,小小的农场竟然是藏龙卧虎之地。反右运动和十年动乱,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政治上的批判让中国的知识分子遭遇悲惨的人生。回顾过去,历史翻过了崭新的一页。
  “回去吧!”康在喊,一刹间将我如潮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往事如烟,温馨如昨。
  美好的中学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永远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劳动时的欢歌笑语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
  关于青春,作家王蒙在《青春万岁》里的序诗,是这样写的:青春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再见!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吴明玉,网名明月如玉。安徽省东至县人,喜爱文学,尤其是散文。愿用一枝拙笔,抒发生活之感悟。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20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旱凹坪的前世今生(6)
玉颜映春红霞飞
16.赤脚大学生
陇西县志1986-2005艺文选辑作品:散文(二)
【散文】苏东文/那些年,我们学工学农又学军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6月8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